十件“学霸”奇事

文摘   2024-11-01 06:59   江苏  

XUE BA

淮安区文联吴苏蓉在《闲不下来的人——记“有为老人”邵景元》一文中,写道“看来当年也是学霸一枚”;区诗词楹联协会韩志晴赠他“老学霸”匾额。



1.“学生干部”几多职
1950年秋,钦工乡西韩初级小学开办。该校选址适中,其东、北、西三面与东韩、大赵、赵码三村毗邻。所谓学校就是由一富农家献出的三间门朝东的空房子。四个年级合于一处,老师办公桌放在教室一角。高尚文先生兼教员、主任、校长于一身。有个与此相对应的巧合,他是四年级学生,却每天要例行公事地做以下几件事:帮助老师收发作业本;上课了喊“起立,敬礼,坐下”;升国旗前整理队伍,喊“立正!向右看齐”“立正!行注目礼”。也就是说,学生干部的课代表、班级长、学生会会长都由他一人担了。需指出一点,他那时十一二岁,比他大的同学多得去了,同庄的就有几个大他五六岁的,个别的大十岁上下呢。
2.高小毕业获冠军
1953届涟水县秉同区(现保滩镇)周集高级小学毕业生的冠军,竟是由一个年龄最小的邵景元夺得。须知,这座涉整个夹滩,且西跨盐河、东联废黄河东的一大片学区之完小本有相当知名度,加上那幅张贴在学校大门旁的大红榜——毕业生名次排列表的炫耀烘托,如此冠军得主成了人们不胫而走的美谈。
3.病中自学考高分
在钦工初中三年级下学期,开学不足两周因患眼疾停学在家。几度去淮阴、镇江(那时省医院驻地)、上海就医。返校时已至五月中旬,临近毕业考试。班主任董桂攀老师告之,已为他安排好学籍,至秋季复读初三。不料他坚持参加考试,更不料他的几门主课都在95分以上(百分制),其中一门满分。这下子成了学校爆炸式新闻。人们或夸奖,或疑问,或批评,多数人是惊赞和佩服,有人怀疑他考试前在文印室看到了试卷,有人指责他在出风头,仗着自学能力强而做秀,还有人认为这是在向学籍制度发出挑战,当提倡学优者准予跳级。众说纷纭,令他哭笑不得。

4.一篇范文开局面
1956年秋入淮阴中学高中部。第一篇作文《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被刘聿德老师当范文在课堂上讲评。由此,他成了语文课代表,后延伸为课外兴趣小组文学组牵头人。以至三年后高考选向为文科无疑。那次高考,他可以有把握地说,50分的“语文知识”应该全拿,而题为《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的作文50分也不会少到哪去,写作本就是他的长项。
5.新生发言励众人
1959年9月到苏州入江苏师范学院。开学初,他在全体新生开学典礼大会上发言。五十四年后的同班同学王明珠,在《追忆逝水年华》(即《江苏师院中文系一九五九级毕业五十周年聚会纪念册》)中提供了他的《大学日记摘抄》:“1959年9月5日,星期六。在新生确立师范专业教育动员大会上,邵景元同学代表中文系的发言,似演讲一般,激情慷慨,发自内心,打动人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五十四年前的事啊!如今,又过去十一个年头啦。
6.师生情谊得增进
大学一年级在班上当了文学课代表。也就此同国学大师钱仲联教授增添了师生情谊(钱老是明末清初诗坛盟主钱谦益后人)。大约1960年,正处开展教学改革,提倡师生互动之背景,钱老要他这个课代表上讲台,代替老师讲《列宁主义万岁》那本政治巨篇的总结课。他爽快接受也顺利完成“代讲”的任务。他之所以这样做,还包含一种暗中相助的缘故:他知道,钱教授的政历有瑕疵,曾于汪伪政府机关做过文字秘书。平日在教学中,凡涉政治课题,他总是慎之又慎。自此,钱教授与他接触增多了,几次要他带上同学去帮他搬出存书,出出风,照照太阳。每次,总强迫他们吃上几块他配置的饼干。须知,那是饥饿泛滥成灾的年代啊!毕业三十年的聚会,他代表班级去请钱老与会,并偕钱老与他们连拍几张合影,照片收于“纪念册”中。

7.考分差异何其大
二年级上学期吧,学校突然破天荒地对大学生搞闭卷考试。他得了84分,但平均只有43分。师生惊愕,他亦未料!何以至此?其窃以为,一是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从初中一年级就开始了;二是临场发挥较好,能用已知之甲推导出来未知之乙丙。例如,试卷中有两个大题:郭沫若著作的分期,其历史剧写在哪一时期;试析某部长篇小说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和历史价值。对这两题,多数同学放弃,他却答上了。

8.实习优秀出奇闻
大学四年级上学期进入实习阶段,他被分到苏州六中高二年级实习,试讲的课题是鲁迅先生的《药》。不料实习尚未全部结束,因母亲仙逝他急回家奔丧。回校后得到令人兴奋而庆幸的消息,不仅是实习成绩被评为优秀等级,还传出另一新闻:他实习的那个班级,同学们联名给学校打报告,要求留下他这个实习生当他们语文老师。这件事,给沉浸在丧母阴影中的他带来不小慰藉。他说:“谢谢这些我已记不清姓名和容貌的同学们,你们如今也都该是八十上下的翁媪辈了吧。”

9.唯一专署分配生
1963年8月底,从淮阴专署文卫处,他拿到工作分配介绍信。该函直接开到淮安中学,经县文教局注册登记。后来无意中得知,那年师范学院毕业生分到淮安县共17名,另16名皆由县局分到其他各个中学。原来,淮中缺一高中语文教师编制,县局曾向专署文卫处打过增编报告。
10.参加“社教”工作队
1966年初,淮安县组织部从全县中学抽副校长、总务主任、语文老师各一名,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他以教师身份被抽调,在淮阴县杨庄公社社直任材料员。杨庄分团系解放军十二军军部与淮安县委联合组成。十个月的社教工作与军人一起调研,直感受到他们中的“笔杆子”那还就都过得硬呢。军政委宋佩璋和军政治部的文秘人员确具真才实学,与他们相交大受裨益。下一期到泗洪县管镇分团部任秘书。时间不长,就有套着“红卫兵”红布臂章的中学生到分团部责问:“你们是哪个司令部派来的?要调查调查呢!”“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信号够明显的了。果然,第三天晚上,他们这“四清”工作队人员,一个个拥挤在敞篷卡车上,冒着隆冬深夜的寒风,灰溜溜撤回淮安。史无前例的“文革”风暴已席卷中华大地。

10+1.射击打靶是高手
“学霸”者,学业成绩优异也。开枪射击,何来“学霸”之说?答曰,凡一智一技,都得善学而优。作为一天兵未当,少年时就戴上近视眼镜之人,能有优秀的射击成绩,不学也学了。若未学而又优,那就更该算作“学霸”了,也可称之谓“武学霸”呢。他在县人武部报道组工作七年。那年代,军人用枪杆子“支左”,他等用笔杆子“支军”(淮安县人武部是江苏省军区同类系统中唯一的“四好”单位,报道工作量较大)。有个阶段,他随部里领导于复兴乡蹲点。一次,组织民兵打靶。场地指挥者张参谋要他试试打靶。他即请张参谋讲讲射击要领,什么“三点成一线”之类。用的是日制步骑兵,他竟三发三中。又用冲锋枪,又六发六中,其中三发点射,三发连击。当场就有人哄动起来,硬说他是“老兵油子”。另一次,全县人武干部(包括县部现役军人)搞手枪打靶,站着打,60米。五发子弹,中一发就及格,他中了四发(与三堡乡人武部陈部长二人并列第一)。参与打靶者多数人光头。更有一次,淮阴军分区于杨庄靶场打靶。同去的淮安人知道他底细,故意撩逗分区参谋人员打赌,以他能否“吃”多少“鸡蛋”(打靶“光头”之戏语)为输赢。那次打法是三等距离(50m、100m、150m),三种姿势(立、跪、卧)。结果,他射出的子弹都上了靶。打赌的结果自然闹成一输一赢的趣事。后来,在一次全县人武干部会议上,部里要他介绍射击打靶的经验。他是这样讲的:射击描靶主要靠缺口、准星、靶子三点成一线。须知,这三点虽当在一线上,但点与点的间距不相等。根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物理学原理,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近两个点上,远处那个点不必描得太清楚。如此,就可不致脱靶。其次,心理上也占优势,毫无思想包袱。加上,他臂膀有稳劲,能做到在心静气平中描准,在不知不觉中扣动扳机。大家听了,认为他讲的都是内行话。

在岁月的长河中,记忆如同繁星闪烁,照亮我们回溯往昔的路途;记忆恰似陈酿飘香,散发着令人沉醉的芬芳。这位八旬老人珍藏的学霸奇事,承载着梦想与拼搏的力量,在时光的打磨下越发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邵景元,籍贯淮安,出生于上海。中共党员,正科职干部,副编审职称。1963年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供职于淮安中学、淮安县委和县人武部报道组、文教局、党史工委、交通局等单位。在省、市、县(区)多个学术社团担任理事。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300余篇论文、通讯、杂记、散文等,30多次获省级一、二等奖以及优秀奖。退休后在区关工委发挥余热近二十年,以主编《简讯》内刊为主。“三部曲”已出版40万字《求真集》、35万字《践行集》,《收获集》拟付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世界这么大,

能遇见你,真好!


     往期相关文章导读

搬板凳上学的孩子

文具盒里的旧时光

勺湖幼儿园琐忆

勺湖小学琐忆

那些年发生在淮师附小的故事

雅致淮中  精致教育

那些年我们的淮中

打线巷的时光

岔河南街的岔河中学

50多年前我在运河中学上学

这所百年老校比清华早创办3年

城郊公社知青农场四十周年随感

那些年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 
那些年武干民兵集训
高考无望志难平
最忆高考那些事
一张50年前的毕业证书

淮上会

淮安文化 · 教育故事 · 生活感悟

请点击关注上面的二维码

淮上会
名城文化、教育故事、生活感悟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