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史>序》(白话文)
我曾经从事茶事管理,对各个著述茶事的人进行品评。其中有陆羽所著的《茶经》,讲述了茶的起源、制作方法和器具,在陆羽之前,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著作。到了现在,人人都能知道《茶经》,都能谈论茶的起源和制作方法。
从各种传记中考察,陆羽的出生本来就很奇特。到水边去询问,也无法得知,他是通过占卜自称竟陵子,又号桑苎翁。他曾经在旷野中行走,吟诵诗歌,敲打树木,好像徘徊而不得志,就痛哭着返回。现在想来,他难道仅仅是听着松风、观察蟹眼、捧着定州花瓷度过一生的人吗?他本来就有不被宇宙容纳、难以与流俗为伍的意思。没有发泄的途径,姑且借此来消磨心中的郁闷。等到他默然领悟,便著书立说,又能穷尽茶的奇妙意趣,撷取茶的芳香韵味。因此后人争相传颂他的著作成为《茶经》。
然而现在的人有著作,难道都是因为当时不得志而以此作为寄托吗?茶作为饮品,最适合品行端正、修养德行的人。洁白的石头、清澈的泉水,让人精神融合、心醉其中,有深远的意味和奇妙的欣赏之处。
前辈刘介祉先生,年轻时磨砺品行,晚年多有著述,一部著作流传于世。他的长子六皆,早年就在天禄阁、石渠阁间翱翔(指在学术上有成就)。家庭顺遂,他潇洒出尘的情致,不必模仿陆羽,却常常能发掘出陆羽所没有的东西。在喜爱喝茶的闲暇时间,依据《茶经》扩展写成了《茶史》。
世人常说古今之人不能相比,像刘介祉先生这样的人,难道会逊色很多吗?有陆羽这样的为人,所以《茶经》得以流传;有刘介祉先生这样的为人,所以《茶史》得以著成。陆羽和刘介祉先生,他们先后一致。打开他的书卷,我冒昧地加以修订整理,就感觉两腋生风。让我再次看到陆羽的遗风,因为六皆先生刊刻刘介祉先生的文集,让我为其作序,而刘介祉先生对性命之学有贡献的书不止这一本。六皆先生的著作闻名天下,被他的著作影响的人,就像见到祥麟威风一样。他得益于家学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啊。
康熙乙卯年夏月,年家(科举时代同年登科者两家之间的互称)姻晚生陆求可咸一父顿首拜撰。
【作者简介】
陆求可(1617—1679)明末清初江南淮安人,字咸一,又字月湄,号密庵。幼孤,事祖母与母孝。笃志好学,贯通经史。顺治五年(1648年),以《礼记》举江南乡试,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进士,翌年除河南裕州知州,减轻百姓负担,有惠政,三年后以最(政绩最优)入为刑部员外郎,累官刑部郎中。在刑部,慎辨案情,以免冤滥。康熙元年(1662年)以按察司佥事提督福建学政,任满称职,历转布政司参议。享年六十有三,康熙十八年七月,因病逝世。著有《密庵诗集》十卷、《文稿》一十六卷、《词选》六卷、《语录》四卷(均清史列传)及《月湄词》四卷,并行于世。生有三子:陆志谨,岁贡生,候选国子监学正;陆志宽,太学生;陆志默,亦岁贡生。另有女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