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名人 | 高士魁《爱之》

文摘   2024-10-26 20:43   中国  


聚焦生命关怀

共享心育智慧



【编者按】

昨日,“淮上会”后台,收到高建平先生的私信——3张图片,内容关乎如何爱孩子。为人父母者,岂能不爱孩子?但是,爱孩子是本能,怎么爱是智慧。希望此文能对父母学会真正爱孩子有所裨益。


相关链接

高士魁(1792-1866),字映斗,号紫峰,江苏山阳(今淮安区)人。高尚仁三子,苏州迁淮第十代人。清道光九年 (1829) 己丑科二甲86名进士。道光十二年(1832)以知县补用,携家赴四川。初为代成都府办科试提调事,道光十三年(1833)补官任职丹棱县知县。后升任蓬州知州。为官实心任事,关心民间疾苦,兴利除弊。亲自管理平粜米粮出纳,防止吏胥侵蚀,捐廉兴学,为生员讲授,四境风从。辛亥(1851)冬谢病归里,次年二月自阆中登舟,四月二十四日抵淮,住西长街与丁俭卿(晏)相邻。咸丰乙卯(1855)主讲奎文书院,教授生徒,谆谆以治经学为重,晚清淮安著名学者徐嘉列门墙受业,段朝端也常登门问学。清同治五年(1866)八月病卒,终年七十五岁,祀于奎文书院。
高士魁书法作品
高延第(1823-1886),字子上,号槐西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区)人。清道光三年生于邑之新城,高士魁次子,幼承家学,十岁随父入川。1852年高士魁解职离川,延第随之归里,不久又去北京太学读书,1858年秋与徐嘉同行回淮。1864年仲冬,应江宁收复后乡试,仍未中举。1866年高士魁病逝,高延第一心治学,成为远近闻名的饱学之士,地方官员常登门造访,向他求教。漕督吴棠与之交往甚密,吴调任四川总督时,“聘入幕,不就”。淮安知府孙云锦请其出山任丽正书院“主讲席”,力辞不就。学使黄漱兰(名体芳)侍郎以他的学行上奏朝廷,高延第得“钦赐翰林院待诏”虚衔。光绪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离世,享年六十四岁。著述有《淮安府志》《山阳县志》《盱眙县志》《老子证义》《广韵重文补注》《涌翠山房集》八卷《论文要旨》《五朝近体诗选》《山阳耆旧诗选》《孙吴司马法补注》(未成)等。

高延第复徐宾华(徐嘉)之函

  爱 之 (高士魁) 

有成就这种爱的人,不必对不爱之人言说。爱从心中产生,实际上是由不爱成就的。以不爱成就爱,真正爱孩子的人,知道这一点吗?况且世上有不爱别人的人,但绝对没有不爱自己儿子的父亲。只是爱孩子,却在爱中让孩子沉溺于被爱,并为这种爱而喜悦,但有见识的人却转而认为这都是不爱。为什么呢?只知道把溺爱当作爱,却不知道把看似不爱实际是为孩子长远考虑的行为当作爱,那么这也可以称为溺爱。
现在的人哪里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呢?又怎么可以溺爱自己的孩子呢?父亲能够依靠来成就家业的是儿子,父亲如果不爱自己的儿子,那爱还能给谁呢?享用先人德泽、从事田地耕种,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儿子的身心上,怎么可以舍弃而不爱呢?而且儿子所依靠来成长的是父亲,儿子如果不被父亲爱,又能被谁爱呢?成功失败、顺利艰难,都任由父亲来裁决抑制会怎么样呢?又怎么敢沉溺于被爱呢?

不沉溺于被爱,就必须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有的人把溺爱当作爱,出于天性的爱如果没有节制就不周全;有的人把看似不爱实际是为孩子长远考虑的行为当作爱,迫于情感的爱如果没有节制就不恰当。只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爱才是真实的。如果不沉溺于溺爱,就必须确切地知道什么是爱。有根据事情来施爱的,遵循道理来爱孩子,不是姑息迁就;有随时尽力去爱的,迫于形势去爱孩子,不是过分严厉。只有确切地知道什么是爱,爱才是真挚的。


我于是深入思考这种爱,进一步探究这种爱。抚摸抚育孩子,并非不是一种爱,但关键不是真正爱孩子的方式。试想世上有圣贤作为父亲的人,如果不期望自己的儿子成为贤人,那凭什么说是爱呢?如果不期望自己的儿子成为圣人,又凭什么说是爱呢?这种期望儿子成为圣贤的心,本来就不是只说空话。不只是说空话,才是真正爱孩子的方式。

依靠、照顾孩子,似乎也知道用爱,但这也不是真正爱孩子的方式。试想儿子有才智,作为父亲如果不思考为儿子培养才能怎么能说是爱呢?如果不思考为儿子开发智慧又怎么能说是爱呢?这种培养儿子才能、开发儿子智慧的念头,确实不能任由孩子自己随意发展。不让孩子随意发展,才是真正爱孩子的方式。

如果爱孩子的人是贤明的父亲,已经能够成就家业,爱孩子就容易做到;如果爱孩子的人不是贤明的父亲,不能端正自身,爱孩子就更难施行。然而难的固然难,容易的也并非真正容易,只是一概不爱孩子才会这样。如果接受爱的人是有出息的儿子,继承志向、做好事业,爱自然会考虑得长远;如果接受爱的人不是有出息的儿子,安于生活、享受快乐,爱也会涉及到眼前小事。然而长远的爱不是自然就长远,眼前小事的爱也并非一直安于眼前小事,只是爱的不真诚罢了。

如果爱孩子却不想让孩子操劳,能做到吗?


     往期相关文章导读

晚清学者、方志学家高延第
84年前省教育厅厅长周佛海考察淮安县教育
著名教育家李更生和省九中银行理财系
淮安“新安之父”汪达之
要重塑汪达之精神
忆民国初淮安院东女子小学首任女校长高世誉
希贤风范在,淮上岂伊遥——纪念周本淳先生百年诞辰
奎文书院
勺湖书院与重教之风

板闸榷使重教育  文津书院祀烈女

孩子啊,一定要好好读书!
二胎时代
中国式家长的“忧与爱”
母亲的语录
姥姥语录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想用我的方式去爱你 
教师的孩子
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

淮上会

淮安文化 · 教育故事 · 生活感悟

请点击关注上面的二维码

淮上会
名城文化、教育故事、生活感悟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