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最动人的人间烟火

文化   文化   2024-04-30 23:33   上海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十亩之间

诗经·国风·魏风〔先秦〕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诗经》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现存305篇,分《风》、《雅》、《颂》。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风》是其中精华,出自各地的民歌,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呈现了民歌特色。《风》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十五个地方。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经润色后叫“十五国风”。

《国风·魏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七篇: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魏风·十亩之间》是其中一首,全诗二章,每章三句,重章复唱,诗虽短但意境悠远,写出了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和劳动场景,还有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间:指郊外所受场圃之地。

桑者:采桑的人。

闲闲:宽闲、悠闲貌。

行:走。逝:返回;

十亩,在诗中形容地很大,《诗经通释》:“古者民各受公田十亩,又庐舍二亩半,环庐舍种桑麻杂菜……”上古农民每户分配农田十亩,另两亩半盖房子,环绕着房子种桑、种麻、种蔬菜。“凡田十二亩半,诗但言十亩者,举成数耳,十二亩半”,取整数,所以是“十亩之间”。

在一片很大的桑树园里,年轻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边唱着歌一边回家去。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泄泄”就是缓慢飞行的样子,可引申为闲散的样子,在桑树园里,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起说说笑笑回家去。

夕阳西下,暮色欲上,牛羊归栏,炊烟渐起,夕阳斜晖透过碧绿的桑叶照进一片宽大的桑园。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准备回家了,她们悠闲的说说笑笑回家,只剩下歌声和笑声仍袅袅不绝的在桑园里回旋!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里呈现着最美的人间烟火。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现今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公元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公元前770年)以后。



《魏风·十亩之间》的意旨与背景,历来有多种观点。

《毛诗序》:“《十亩之间》,刺时也。言其国削小,民无所居焉。”

苏辙的“偕友归隐”说,

方玉润的“夫妇偕隐”说,

“情诗恋歌”说,即把“行与子还”“行与子逝”,解释为姑娘招呼自己的情侣一同走。

朱熹“政乱国危,贤者不乐仕于其朝,而思与其友归于农圃”,认为这是一首归隐诗,因动荡局势,不想踏入仕途,所以想和朋友一起归隐农耕。

韩愈就曾在送别友人的诗中写过誓耕十亩田,不取万乘相”表达自己弃仕归田。

苏轼《溪阴堂》中写道: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朝诗人陈继揆曾评价此诗“雅淡似陶”,“桑者闲闲兮”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人生海海,不外乎功名利禄,诗酒田园,是出世还是入世。

入世封侯拜相,出世退一步老于田园。

中国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是刻在骨子里的,若能“清风明月无人管,担荷踏泥暮时归”,无牵无挂地徜徉在山水之间,哪怕没有采菊东篱,没有采桑十亩,只要内心仍然能够丰盈充实,能够感受到劳动后的快乐。

在我们眼里,便是终极的悟道和幸福了。

劳动、然后偕伴而归,和亲人朋友一起归家,有土地、有良田、有桑可采、有丝可织,是多么快乐悠闲的生活啊。

归根到底,人生在世,最主要是心能否“闲闲”,能否真正自在。

十亩之间啊,桑者且闲闲。与子携手归。

十亩之外啊,慵懒且熙熙。与子远相随。


关注公众号回复“诗词”加入每日诗词打卡群,遇见更多爱诗词的人。




PS.最近有读者后台留言表示老是会找不到每日诗词鉴赏的公众号,想要经常与我们见面,大家可以在发现-搜一搜的搜索框里搜索每日诗词鉴赏,点击进入公众号后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就可以实时找到我们啦。欢迎大家多多点再看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

往往无用。

但无用之事却最醉人。

欢迎关注每日诗词鉴赏,加入每日读诗打卡群

夜读诗


每日诗词鉴赏
静夜谧无声,枕好诗入梦。 每晚推首诗,(也会有电影和书)。愿每个夜晚,都有人陪伴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