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用典传神,被评为稼轩词中第一

文化   文化   2024-09-03 08:30   上海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京口是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辛弃疾登临此处,面对锦绣江山,脑海里闪过千百年来曾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一个出场的就是孙权。诗人先写其功业再觅其遗迹。
三国时,18岁的孙权在兄长孙策去世后接管江东。年纪轻轻,便彰显才干,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打退了曹操的军队,成为一方诸侯。
千古以来,一直为人所称赞。
而现在呢,千古江山依旧,而东吴之主孙仲谋,却早已无处寻觅。英雄不再,后继无人。
不仅如此,连孙权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那个少年英雄的故事已成为历史,繁华也随着时光远去,何时能再出现一个英雄,可以坐断东南,稳固国家呢?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寄奴,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诗人这时则是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
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都刘裕曾经居住在那里。遥想当年,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史家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
词人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
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元嘉,是刘宋第三位皇帝刘义隆的年号,是刘裕的第三子。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
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
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封狼居胥指的是西汉霍去病的典故。“有封狼居胥意”是说有北伐必胜的信心。但是当时的形势却并不利于宋文帝,分据在北中国的北魏,并非无隙可乘;南北军事实力的对比,北方也并不占优势。
若妥为筹划,虑而后动,是能打胜仗,收复部分失地的。
但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
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长驱直入,打到长江,让刘宋六州残破。国势一蹶不振。
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
诗人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不能好大喜功,贸然北伐,否则,就会如刘义隆般,造成六州萧条。
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自己,联系当今的抗金形势,抒发感慨。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下片里则包含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
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自己也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参加抗金斗争。
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如今自己已成了老人,却依然壮志依然难酬。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刘义隆北伐,拓跋焘率军大败宋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如今,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供奉神祇的地方,而不知道它曾是异族皇帝的行宫。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
当年烽烟四起,如今中原早已风平浪静,已安于异族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多么让人痛心啊。
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
诗人以此告南宋统治者和那些苟且偷安的人,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不思收复,将无法收复。
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
《史记》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赵王想启用他,派人慰问。廉颇见到使者,吃了一斗饭,十斤肉,还披甲上阵,证明自己身体很好,依然可以上阵杀敌。
可是因仇人郭开贿赂,廉颇终未被赵王所用。
辛弃疾借廉颇伤己。我辛弃疾,有满腔的热情,又有谁来问问我是否为国家效力呢?
如果朝廷需要,我必然像廉颇一样,忠心耿耿,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但同时他也表达了一层担心,自己虽年老,但仍然和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只是,廉颇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却被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诗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报国无门,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辛弃疾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韩侂胄一伙不能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此词集中不载,尤隽壮可喜。朱文公云:辛幼安、陈同甫,若朝廷赏罚分明,此等人皆可用。

明代杨慎《词品》:稼轩词中第一。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事迹一经其用,政不多见。

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典故一经其手,正不患多。

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有英主则可以隆中兴,此是正说。英主必起于草泽,此是反说。继世图功,前车如此。

清代谭献《谭评词辨》:起句嫌有犷气,且使事太多,宜为岳氏所议。非稼轩之盛气,勿轻染指也。

清代田同之《西圃词说》:今人论词,动称辛、柳,不知稼轩词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为最,过此则颓然放矣。耆卿词以“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佳,非是则淫以裹矣。此不可不辨。

清代李佳《左庵词话》:此阕悲壮苍凉,极咏古能事。有借音数字,宋人习用之。辛弃疾《永遇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否”字叶方古切。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才气虽雄,不免粗鲁。

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稼轩《永遇乐》,岳倦翁尚谓其用事太实。然亦有法,材富则约以用之,语陈则新以用之,事熟则生以用之,意晦则显以用之,实处间以虚意,死处参以活语,如禅家转法华,弗为法华转,斯为善于运用。

清代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否,方矩切,陈琳《大荒赋》“岂云行之藏否”,辛弃疾《永遇乐》“为问廉颇尚能饭否”,俱与上文虎字叶,盖古音也。

清代宋翔凤《乐府余论》:辛稼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意在恢复,故追数孙刘,皆南朝之英主。屡言佛狸,以拓跋比金人也。

清代张德瀛《词微》:康伯可制《宝鼎现》词,传诵海内。蒋胜欲词“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张蜕岩词“楚芳玉润吴兰媚,一曲夕阳西下”,皆指康词而言。又辛稼轩《永遇乐》词“廉颇老矣,更能饭否”,故戴石屏词云:“吴姬劝酒,唱得廉颇能饭否。”以一阕之工,形诸齿颊,盖玉以和氏宝,饮以中泠贵矣。

清代胡薇元《岁寒居词话》:稼轩《贺新凉》《永遇乐》二词,使座客指摘其失,岳珂谓其《贺新凉》首尾二腔语句相似,《永遇乐》用事太多。乃自改其语,日数十易,未尝不呕心艰苦。

近代梁启勋《词学》:四十三年前,即稼轩奉表南归之年,于此渡江。追怀出入烽火之事迹,故能如此悲壮。

近代陈洵《海绡说词》:金陵王气,始于东吴。权不能为汉讨贼,所谓英雄,亦仅保江东耳。事随运去,本不足怀,“无觅”亦何恨哉。至于寄奴王者,则千载如见其人。“寻常巷陌”胜于“舞榭歌台”远矣。以其能虎步中原,气吞万里也。后阕谓元嘉之政,尚足有为,乃草草三十年,徒忧北顾,则文帝不能继武矣。自元嘉二十九年,更谋北伐无功。明年癸巳,至齐明帝建武二年,此四十三年中,北师屡南,南师不复北。至于魏孝文济淮问罪,则元嘉且不可复见矣。故曰“望中犹记”,曰“可堪回首”。此稼轩守南徐日作,全为宋事寄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谓己亦衰老,恐无能为也。使事虽多,脉络井井可寻,是在知人论世者。

近代夏承焘《宋词系》:上片怀刘裕,不忘中原也。下片用王玄谟事,恨宋文元嘉恢复之无成,以北魏当金人,并讽韩侂胄之草率用兵也。自比廉颇,稼轩时六十五矣。姜夔有和作,下片以桓温为比,亦言北伐



辛弃疾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词中之龙”之称。同时,也是两宋存词量最多的词人,有600多首,后世曾有人评价,辛词无一首不好。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与爱国诗人陆游一样,皆以收复河山为己任,屡次遭到打击,亦不曾改志。且文武全才,一手握笔,一手持刀。文可指点江山,武可纵横沙场,不论是武将还是文官,辛弃疾都干得非常出色。

只是,虽然辛弃疾一腔赤诚,即便年近古稀,依然还忧怀国家,不忘上场杀敌,却一生都不得志。

公元1203年,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积极筹划北伐,已经64岁的辛弃疾被召为浙东安抚使,知镇江府。因此,激动不已的他登北固亭,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遗憾的是,就在辛弃疾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他又一次遭到弹劾,且意见也无人重视,他认为打仗应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对于韩氏冒进的做法十分担忧。只可惜没人在意,朝廷只不过想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一怒之下辞官。
公元1207年,朝廷再召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请他速到临安就任,可此时辛弃疾已经因病卧榻,无法前往,遂上表谢辞。同一年10月,68岁的辛弃疾与世长辞,临终前还在大喊:杀贼!杀贼!

这是辛词中最重要的一首词,明代诗人杨慎曾评价:稼轩词中第一。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这也是辛弃疾最为后世称赞的一首词,明为怀古,实为忧国。词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通篇用典。全词104个字,包含四个历史人物,用典天衣无缝,恰到好处。豪壮悲凉,义重情深。

他追怀孙权、刘裕,却痛恨叹息国家没有像他们这样能安国,能收故土的英雄。

他以刘义隆北伐失败的例子警示南宋政权,莫要轻敌冒进,惨败而归。

最后,他感慨自己想象廉颇一样,年老之后也能为国效忠,却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登京口北固山亭而作。人在江山雄伟处,形胜依然,而英雄长往,每发思古之幽情。况磊落英多者,当其凭高四顾,烟树人家,夕阳巷陌,皆孙、刘角逐之场,放眼古今,别有一种苍凉之思。况自胡马窥江去后,烽火扬州,犹有余恸。下阕慨叹佛狸,乃回应上文“寄奴”等句。当日鱼龙战伐,只赢得“神鸦社鼓”,一片荒寒。往者长己矣,而当世岂无健者?老去廉颇,犹思用边,但知我其谁耶?英词壮采,当以铁绰板歌之。



关注公众号回复“诗词”加入每日诗词打卡群,遇见更多爱诗词的人。

推荐

一首不知作者的唐诗,却是千古名篇

韩愈这首著名的唐诗七绝,写尽春雨之美

苏轼笔下的春天,写尽人生百味

袁枚的一首哲理小诗,仅20字却韵味无穷

他人品卑劣,却写出千古思乡名篇!

苏武最深情的一首诗,道尽爱情最美的样子

黄庭坚最有哲理的一首诗,被奉为人生箴言

杜甫最霸气的一首诗,成后人文学创作的座右铭

李清照最著名的一首醉花阴,写尽人间相思

王维最洒脱的一首诗,最好的人生境界莫过于此

苏东坡最经典的一首词,被誉为 “千古绝唱”

刘禹锡最励志的一首诗,颈联千古名句

王湾最著名的一首诗,中间两句堪称千古绝对





PS.最近有读者后台留言表示老是会找不到每日诗词鉴赏的公众号,想要经常与我们见面,大家可以在发现-搜一搜的搜索框里搜索每日诗词鉴赏,点击进入公众号后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就可以实时找到我们啦。欢迎大家多多点再看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

往往无用。

但无用之事却最醉人。

欢迎关注每日诗词鉴赏,加入每日读诗打卡群

夜读诗


每日诗词鉴赏
静夜谧无声,枕好诗入梦。 每晚推首诗,(也会有电影和书)。愿每个夜晚,都有人陪伴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