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许浑(约791年-约858年),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唐代诗人。唐高宗时期宰相许圉师的裔孙。
许浑早年屡试举不第,南北漫游。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中进士,释褐任当涂令,摄太平令。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为监察御史,次年抱病东归,改授润州司马,居于丁卯涧村舍,辑缀诗作,因名《丁卯集》。后复起官,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世称“许郢州”。大中十二年(858年)去世。
许浑诗以抚迹寄慨的怀古之章最为传诵,成就最高。《咸阳西门城楼晚眺》《凌歊台》《金陵怀古》《姑苏怀古》《故洛城》皆为登临怀古的名篇。此外,宦游、寄酬、伤逝、纪行、送别和描写隐逸生活的作品,皆有佳构。其诗现存530多首,多为近体五言、七言律诗,讲究整练意工、属对精切的诗格。对南宋江湖诗派创作有一定影响。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劳歌一曲解行舟”
劳歌:“劳歌”是一种带有慰问和祝福的歌声,原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唐朝时,送别友人有唱歌送行的习俗,这里“劳歌”和李白“忽闻岸上踏歌声”句里的“踏歌”都体现了这种习俗。
当唱完一曲劳歌后,旅人的行舟也被解开,象征着离别的开始。展现了唐朝人的浪漫情怀。李白诗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红叶青山水急流”
水急流暗指行舟远去,渲染出无限别意。
时值深秋,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秋水,色彩格外鲜艳。人在山水自然中,倍显渺小,越发反衬出离别之愁。“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虽未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
但“水急流”正映衬“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舟行迅疾,看着他渐行渐远,再相见不知何年何月。
“日暮酒醒人已远”
送别友人后借酒浇愁,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细雨,四周一片迷蒙。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
而朋友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只留给诗人深深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满天风雨下西楼”
“南浦”、“西楼”通常指送别之地,这里的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
“风雨下西楼”这样凄迷的景色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相契合,风雨交加的景象,象征着离别的悲凉和诗人内心的痛苦。
暮色苍茫黯淡,风雨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在这苍茫的暮色之中,在这凄清的风雨之下,我在酒醉中醒来,你的人已经走得很远了。满天风雨中,只有我独自一人走下西楼!
诗人借景抒情,比起直抒离别之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韵味,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有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一生不作古体诗,专攻律体。
诗风以怀古见长,笔触浑厚有力,苍凉悲壮。
唐人送别很有仪式感,所以“送别诗”也占据了唐诗很大篇幅,如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其中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被称为送别诗之最,后世许多学者认为晚唐时期许浑的《谢亭送别》将离别之情写得凄凉欲绝,以景结情,立意新颖,可以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争雄。
许浑这首诗,创作时间不详,也没有言明所送之人,但从诗句中蕴含的情感来看,当是一位重要的友人。
情感层层递进,逐步加深,
先是舟解水急,不可暂挽的无奈之情。
再是去时人醉,不作醒时之别的不忍之情。
后酒醒之后,怅然独归的不堪之情,其情犹甚于别时。
曲罢解舟,已是醉中。
朋友已经顺江而下,现在不知身在何方,暮色渐重,自己形单影只,大醉后酒醒,人已在天涯,离开却已无人相送、相伴,只有漫天的风雨在为自己送别。
这种孤独感,映衬着与友人的挥别,更显情深义重。
短短几句,仿佛就讲述了一个漫长的故事。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朋友之间相聚常因道路阻隔而变得遥不可及。
相隔千里、万里,即使相聚,翻山越岭,没有三五个月恐怕也很难相见。
所以,每一次相聚和分离,古人都非常珍惜。
而相聚后的离别最令人感伤,一旦分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
于是就有了“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样惹人泪目的诗句。
人间的离情别绪,尽在其中。流淌着欲说还休、不吐还愁的缱绻情感。
推荐
PS.最近有读者后台留言表示老是会找不到每日诗词鉴赏的公众号,想要经常与我们见面,大家可以在发现-搜一搜的搜索框里搜索每日诗词鉴赏,点击进入公众号后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就可以实时找到我们啦。欢迎大家多多点再看噢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
往往无用。
但无用之事却最醉人。
欢迎关注每日诗词鉴赏,加入每日读诗打卡群
夜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