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我能不能抱抱你?【中学版征稿】

教育   教育   2024-08-29 21:02   湖北  











请针对文中案例进行评议写作

案例:我能不能抱抱你?
投稿邮箱:bzrzyzxb@qq.com
截稿日期:2024年9月20日

投稿说明:来稿请用附件发送,并在邮箱主题中注明“案例评析”字样。稿件中请随附具体通联方式(姓名、电话、单位名称、详细地址、邮编、邮箱等),便于编辑后期与您联系。

声明:本刊案例评析栏目用来征集评议的案例原文,因涉及作者个人隐私,如果尚未正式刊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于任何网络载体,比如个人博客、论坛发帖等。如已转载,请及时删除,谢谢!





我能不能抱抱你?


A同学抱着B同学,亲了B同学一下——恰巧被我撞见了,在教室。此时此刻,五六个身高都在一米七以上的男孩子站在角落,幸灾乐祸地看着他们,也看着我。


依据校规班规,男女生在校园里肯定不能有亲密行为。但是责备惩戒之后,这对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我行我素,甚至转入了更为隐秘的场合,该怎么办?


我找来B同学单独沟通,但不再像上次一样斥责她。我平心静气地问:“你喜欢他吗?你们谈了多久了?”B低下头说:“我很喜欢他。我们高一就认识了,已经谈了两年多了。”我肯定了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接着说:“我觉得你是个明事理的女孩子,你应该知道在校园这个公共场合有亲密举动是不合适的。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呢?”


B尴尬又有些无奈地回答道:“老师,我知道我们这样不合适,其实哪怕不被你撞见,在教室那样我也挺不好意思的。上次你找我们谈过之后,我也跟他说不要这样了。但他说,没事的,我们找隐蔽的地方就可以了。有一次我拒绝他牵手,他就说我是不是不爱他了?我真的很爱他,我怕失去他。”


这次谈话,我对B同学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也更能够理解青春期的孩子面对两性情感时候的那种无措和矛盾。接着,我找来了A同学,问道:“你喜欢她吗?”A以为我要像上次一样责骂他,高声强调:“老师,你别问了!我不是喜欢,我是爱她!请你以后别再找她谈话了!要罚要骂你冲我来!”我不再试图像上次一样去说服他,只是把B同学的矛盾和困惑告诉他,并且对他说:“B也说很喜欢你,很在乎你的感受。她很担心如果拒绝你,会失去你。”听我说完,A同学语气缓和了下来,说:“老师,我以为她是害怕你批评才拒绝我的。我爱她,所以我想抱抱她。”


听他一直在强调“爱”这个字,我故意抬高声音说:“不,你根本不爱她。”A听到质疑,又激动起来:“老师,你凭什么这么说?”我微笑地回答:“真金不怕火炼,真爱不怕怀疑。这次班会课,我打算举行一场辩论赛,辩论赛的话题就是‘在高中校园里,相爱的人发生亲密行为,你认为合适吗?’我不会提及你们的名字,只是针对这一现象,让同处青春期的同学们一起来思考一下什么是爱。你愿意参加吗?”A极力想证明自己,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没什么不愿意的!我参加辩论!但是,你要问问B的想法。”后来,在经得B同学的同意之下,我在班会课举行了这场辩论赛。


赛前,我将这一辩题作为当天的练笔作业布置给了全班同学,让孩子们有个深思熟虑的过程。作业上交批阅之后,我选出了六位写得比较理性深刻的同学作为正反两方辩手。其余同学自选立场,作为这六位同学的智囊团,可以在辩论过程中递交自己的想法。


整个辩论过程激烈而真诚,孩子们将这一感兴趣的话题辩论得非常深刻且动人。小睿说道:“爱,是克制,是伸出去又收回的手。”小双同学说:“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低’是因为你觉得你的恋人很优秀,欢喜则是相爱的心情。那么作为高中生的你是否也会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一些呢?”小洁同学这样对对方辩手说:“《大鱼海棠》中,湫愿意用自己的全部性命换取椿的性命,留下‘我会化作人间风雨,陪伴在你身边’便消失在风中;《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写道‘爱,是摒弃了傲慢与偏见之后的曙光。’无论在何种场景,都是从希望你更好的出发点,对你的祝福。”小陆同学说道:“爱,是一杯名贵的葡萄酒,只有懂行的人才能把握醒酒的时机。喝之过早,名酒虽美却食之乏味。只有时间刚刚好,才能让酒味沁人心脾。”


同学们对“爱”这个字进行了深刻理性的分析,他们通过辩论明确了包括“生理性的欲望”以及“精神性的渴望”,也明确了“爱”表现为“索取”和“付出”两种形式。还有同学从“高中校园”这个角度,强调了这一公共场合的特殊属性,分别阐述了男女生之间的亲密行为之于“校风”、之于“班风”、之于“其他同学”,以及之于“你的恋人(特别是女生)”等多方面的影响。


辩论赛之后,我又找A同学和B同学聊了一次。B同学跟我说,她明白了爱对方之前先要爱自己,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她坦诚地跟A同学表达了自己的困惑。这次沟通,A同学的神情和语气明显缓和了不少,他说他会尊重B,会克制自己的感情,会和B一起好好学习,争取毕业之后能有更好的未来。


没有一劳永逸,也不可能有完美的班集体。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我始终坚信——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比班规更重要的是爱和智慧。班集体是一个以责任、成长为纽带彼此联结的、具有内在教育生命力的有机体,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大家庭。当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他们迫切需要打破自己“被管理者”的身份,他们渴望自己在与班集体的对话、交往中发现自己,定位自己,成就自己。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是,孩子们,无论你遇到什么难题,我都愿意抱抱你。


(江苏省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  吴湘君)



投稿提示

1、请针对以上案例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看法,或写出自己的相关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2、案例评析栏目具有特殊性,整个流程如下:发布征稿案例→征集评议文章→公布审稿结果→案例和评析稿一起发表。
3、此处评析稿件请一律发指定邮箱,不通过在线投稿。



- -THE END- -


编辑:向柏桦

审核:汪    媛


班主任之友
《班主任之友》创刊于1984年,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主办,是全国第一本以中小学班主任老师为主要诉求对象,面向班主任和中小学管理者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被广大一线老师誉为“中小学班主任的良师益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