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慈悲的人,是聆听的典范

文摘   2024-10-15 18:03   浙江  

转载 | 归心之旅

聆听是一门艺术。

只有当爱存在,正确的交流才会存在。

——克里希那穆提


01
最近遇到的几件事,让我意识到,生活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让看上去复杂且难的事变简单的关键所在是沟通。而沟通的两个重点,是听和说。
听,是听见对方在说什么,听懂对方的意思。从表面来看这与理解力有关,但其实理解力的背后是专心、关心和放掉既有的观念。
像一个空空荡荡的容器,接收对方发出来的讯息,听对方的表达。哪怕是一些你听上去就不太喜欢的表达,这时候更需要的一份「人间清醒」:放掉自以为的判断,聆听话语背后的意思。
不久前,朋友邀请了一位贵宾给团队做内部分享,我也参加了。我发现当时台下其他人都很认真在听,只有一位脸上一直是心不在焉的神情,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又趴在桌上。
结束后朋友带我去和这位同事聊,询问她听完整场分享的感受,想了解为什么她看上去很抽离。
这位同事说,因为主讲人分享的这些太商业了,实在听不下去,所以就神游太空。我当下愕然。这位嘉宾是多年前在所在领域做的相当成功,如今做教育也是非常出色,她非常有人文关怀,当天分享的内容也是关于有情怀的人如何不被大趋势内卷,养好自己的看家本领,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我和她交换了看法,她也很惊讶,她说她没有听到这些,反而听到的内容好像在打鸡血、教营销,所以很不想听。

她接着提到第二个点。说主讲人提到女性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和核心,她很不同意。我问为什么?她说这是传统而过时的看法。

我于是分享了我对这句话的看法:
“你看所有的大家族、望族,往往都有一个非常关键和有影响力的老太太,一般是祖母。女性往往影响着一个家庭的聚、散、兴、衰。主讲人想分享的,并不是一个保守的旧的看法,而是提醒女同胞们:
你们很重要,不要觉得自己在家庭里是次要地位,是附属于男人的,而是看到自己为人妻、为人母的影响力与凝聚力,要体会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分量,要懂得爱自己,好好做自己。”
当我说完这一席话,她同样惊讶,说自己没有听出这些。
这件事给我很深的印象。为什么同样一番话,不同的人听到的讯息是截然不同的。
我想区别在于:你有没有真正张开耳朵去听?能否在听到几句可能觉得不对路的话语时,先不做判断、不下结论,依然保持聆听,以「我不知道」为地基,谦虚而耐心地听,听见对方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水满则溢。一个空空的杯子,才能再度装进新东西。有时候我们太骄傲,稍微一听对方的话语,就自认为已经知道人家在说什么,就不想听或者懒得听了。这其实是一种自以为是。
或许我们的判断是对的,但也很可能这只是一种误判。因为有「我」这个判断者,就有了从自己旧有的观念出发而做的很有限的结论。
说到听话。除了听懂话语的含义和意思,聆听本身是更大的意义。
每一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被听见、被理解。就算我们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抱持着尊重和平等心,很安静地去聆听、感受和思考,而后很中正平和地分享自己的看法,这个交流的过程不可能不顺畅。
我们公认最慈悲的存在——观世音老师,正是聆听的典范。
「观世音」:聆听世间所有的声音,看见大千世界种种相,始终敞开、接收、允许,只是听,只是观,心不动,容纳万物。这便是慈悲了。

02
说,是把心里的话讲出来。
一位好友说她的室友突然搬家,什么也不说就走了。她非常纳闷,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给她发信息也不回,打电话也不接。几天后室友又回来,才讲出真实的原因。原来是她感觉似乎一直有人跟着她,让她感觉非常不安全,于是马上换了住的地方。
但后来她意识到可能是自己多想了,觉得不能这样不辞而别,于是又搬回来。
她说这件事让她和室友都意识到表达的重要。有什么事,及时说出来,可以避免很多误会和猜测,而且大家可以一起想办法来解决。总憋在心里,自己每天在脑海里上演很多戏码,琢磨来琢磨去,辛苦的终究是自己,而别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想帮忙也帮不上。
把话讲出来,避免猜测,直接坦诚地沟通,会省去很多麻烦。
说到讲话,我想我们都可以学习中正而友善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信任朋友,也信任自己是值得被帮助的。很多人怕麻烦别人,其实是担心自己会被拒绝,内心有一种不配得感。但这个看法只是一个杂音,是干扰。我们放掉这个想法,大大方方地发出求助信号,会发现周边都是天使。
有时候,遇到身边有的人做的事不妥当,也可以学习把它讲出来,而不是自己生闷气。本着为对方好的出发心,很尊重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我相信人的心都是相通的,只要你是真心为对方好,真心想解决问题,即便当时会引起人家的不舒服,但最后别人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这就是“说”的关键吧。
说,不是出于打压、控制、贬低。
说,是让心里的声音自然真诚地流露出来。
前几天四川一位主持来「熊抱」吃饭,我们多聊了聊。他说自己曾经在山洞里闭关三年零三个月又三天,藏地的冬天很冷,零下38°C,但只能身着僧服,薄薄的棉布袍子,光着腿,非常寒冷,但他说自己很享受,心非常清静。
出关后成为带领人,还管理着一所收养了50多位孤儿的学校,每天的工作十分繁重。尽管衣食无忧,但他说这比在山洞里闭关要辛苦得多。
他说自己也会有不稳定的时候,会被周围的一些声音干扰。但他说,越是工作繁重时,静心越是重要。当我们的心稳定了,许多事情自然知道怎么做。
他说,有时候他也会选择用很严厉的方式去做管理。但严厉不是为了发泄自己的脾气,更不是要去打击谁,而是要点醒他。只要你是本着真心为对方好的立场,对方都会感受到的。
很多时候我们很害怕冲突,不敢说出真心话。一方面是担心自己情绪失控,会伤到对方,一方面怕说出真话得罪人。我想这两个担心都会在中正而稳定的心境下被消散。这也是金刚心的智慧吧。
我们不怕自己失去什么,也不怕会引起什么震荡,做该做的,说该说的。
李鳳山师父有句名言:不该说的,说了是失言;该说的,不说是失职。
他说,不要总是活在失言或者失职里面,永远找不到平衡点。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

03
杨定一博士在《奇迹》一书中,写到他在巴西某小镇上偶遇一位治愈师的故事。这位治愈师很有神奇的能力,能够让患有极端疑难杂症的病人瞬间康复。
杨博士亲眼目睹一位来自西班牙,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女士在他的治愈之后,直接从轮椅上站起来,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因为这样特别的能力,全世界数以千计的人来到这个小镇寻求治疗。
但也就在短短几天当中,杨博士也听到了镇上传着这位神医的流言,主要是男女关系方面的问题。在和这位治愈师告别之际,杨博士说了他听到的一些信息,说许多人诚心来到这里,几乎是把性命交托给他,劝告那位治愈师改变这种情况。
当时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真的非常感动。其实杨博士完全可以不说,毕竟那也根本不关他的事。但他选择私下和治愈师直言,这既是为前来治愈的患者们着想,也是为这位治愈师着想。
当他和治愈师谈完后,那位治愈师大哭,说希望能得到杨博士的帮助,他说他也控制不了自己。杨博士说我没有办法帮你,这只能靠一个人自己的彻底转化,只有你能帮助自己。
不过可惜的是,那位治愈师最终没有改变行事方式。几年后,媒体曝光了他的各种丑闻,从此他的声望一落千丈。
提出,但不干涉。把决定权交给对方。
许多时候我们谈论关于修行的种种时,能讲得头头是道。而一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各种逃避的念头、借口都会跳出来,成为干扰。
在该发声的时候发声,该沉默的时候沉默,不彰显自己,也不害怕什么,这正是最实实在在的修行。
走到现在,我意识到:所谓修行,就是直面当下,行于当下,不作他想。真诚地面对每一刻,没有明天地活着。
没有明天,没有未来。有的只是当下这个瞬间。
不定义自己是谁,不期待明天会怎样。明天怎样都可以,身在哪里都没问题。
这一刻,跳舞吧。

作者:张涵予

归心之旅创办人,独立采访人。

践行并推广身心完整健康与生命教育。

“熊抱大地”蔬食馆联合主理人。

——· END ·——
想深入认识自己是谁的伙伴,加入卢熠翎老师3天“勇敢做自己”体验营,接纳自己,接纳情绪,成为真正的自己。

仅9.9元,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学习👇

卢熠翎老师2024&2025线下工作坊日程安排:

扫码添加班主任微信了解更多课程详情!!!

卢熠翎
灵动生活科技 CEO;心理学畅销书作家;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 心理科学传播专家;畅销书《与生命和解》《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减法的奇迹》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