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你的爱,这是真的吗?用这1个方法过情关

文摘   2024-10-31 18:06   浙江  










编者按:

  亲爱的伙伴们,近期国际著名导师拜伦·凯蒂老师和德芬老师的直播对谈,引发粉丝热烈的关注,其中提到了凯蒂老师的一部关于亲密关系的惊人之作:《我需要你的爱,这是真的吗?》。

  这不仅仅是一本指导大家在关系中“转念”的书,而是协助大家在关系中转变自己的“心”,以达到真正圆满之爱的境界。

  关于爱的两个弥天大谎是什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无所求地去爱?什么是真正爱自己?为什么说我们的本质就是爱?

  请看今天的书摘。祝阅读愉快!



作者 | 拜伦·凯蒂 迈克尔·卡茨
摘自 | 《我需要你的爱,这是真的吗?》
责编 | 李绚彦
图片 | 摄图网
01
你最亲密的关系,是你和自己念头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害怕孤独,你是在害怕自己的念头。

02
我们几乎一生都在不断寻找爱,追求爱,紧紧抓住爱,或者努力谈恋爱。

03
几乎与爱同样重要的,是“认可”和“欣赏”。

包括吸引别人的注意,讨好别人,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赢得别人的喜爱等等。

我们以为他人的爱和认可是通往幸福王国的关键,有了这些我们就得到世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除非你得到认可,否则你毫无价值。

04
关于爱的两个弥天大谎:

1.为了让人喜欢我,我需要赢得他们的好感(或者我能够影响你的爱和认可)。

2.如果你爱我,你就会按照我的愿望去做。

这是真的吗?你确定这是真的吗?

05

对大多数人而言,对爱和认可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一刻不停、自动自发的行为。几乎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这样做。

这些念头是怎么来的?

一个孩子在操场上快乐地玩耍,她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自己的游戏里。

突然,她翻了个跟头,这让她自己吃了一惊。

周围有些小孩鼓掌欢呼起来,这时她才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于是她又翻了个跟头,想看看他们会不会再次鼓掌。

操场上到处都是孩子们的叫声:“看我!看我!”

如果得到了想要的回应,他们就高兴,如果没有得到,他们就感到失望。

刚才那个孩子虽然不确定她发现了什么,但是她感到很兴奋。

她想,也许她知道怎样被别的小孩接纳了。

她开始练习翻一个新花样,然而这次多了一个过去没有的动机,她不再只是翻着玩玩让自己开心了。

她的注意力现在转移到她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反应上了,这让她担心得不到她想要的回应。

虽然我们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是很多人仍然在翻着这样或那样的跟头。

我们几乎在追求着每一个人的认可——我们的伴侣和小孩、我们的父母、一起工作的同事、甚至电梯里的陌生人。

06
为了让人觉得我们很棒或者很有趣,我们都在做着各式各样的表演——情绪的体操。这样做,仅仅是为了得到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然而因为正忙着做体操,我们就看不到其实我们已经拥有想要的东西了。

07
你有没有发现,越是努力寻找爱,越是找不到。追求认可反倒让你失去了安全感。

08
把你踢出天堂的念头是:“如果我的爱人在这儿我会更开心。”“如果……我会感觉更安全”“要是……就好了”

只有你,才能把你自己踢出天堂。

如果你是亚当,去寻找夏娃来让你完整,你就把自己踢出了天堂。

你原本可以只是活出你的本性——那就是爱你自己,因为爱她,没有分离。

但是如果你想从她那里得到些什么,如果你认为你需要她的爱和认可,你就会痛苦。

只有一种能够用你来让我完整的方法,那就是:评判你,质疑我的评判,然后把它反过来。

09
你能想起一个拒绝追求“爱和认可”的时刻吗?如果你能,那将是一个真正亲密的体验,一个真实的,充满爱和诚实,无欲无求的体验。

10
真正的纯真,是不操控别人喜欢自己。做事动机不为追求爱和认可。

11
人格不会爱——它们总想要些什么。

舒适和安全感是他们常要的两样东西。他们看着对方心想:“你不是我们刚认识时假装的那个人了,但是如果你满足我的愿望,我会和你在一起,并且继续把这叫做爱。”

他们的思想里,充满“爱不可能长久”“我只配有这样的关系”“和一个不爱的人在一起,总比一个人好”这些令人痛苦的信念。

12
大部分人认为,“爱”和“需要”是同义词。

人终其一生,要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只是要的方式变得更高级而已。

妈妈!我的!给我!我要!我需要……给我……我需要你的爱。你不能满足我的需要。我需要你去……没有……我就活不下去。这些是我的条件……

13
不管你是试图用自己的言行去取悦他人,还是试图去获取、紧抓、影响或控制任何人或任何事,恐惧是起因,而痛苦是结果。

操控就是分离,分离是痛苦的。即使对方全然地爱着你,你也意识不到。

如果你心怀恐惧,你根本无法接受爱,因为你坚信一定要做什么才能得到爱。每一个焦虑的念头,都会造成你和他人的分离。

可是一旦你质疑了你的念头,你会发现你无须为爱做任何事。这完全是一个天真的误解。

当你想要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想要赢得他们的喜爱时,你就像一个孩子在喊“看我!看我”一切都归结为一个需要爱和关注的小孩。

当你能爱这个小孩并拥抱它时,你就不再向外寻求。

14
如果爱不是来自他人,那还能来自谁呢?剩下的只有一个人:你。

你,给自己爱的体验。幸福的感觉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好,让你感到纯爱的是你自己——就好像有人在你面前举着一面镜子,让你看到自己的心。

15
当你相信了某人应该爱你的那个念头时,你的痛苦就开始了。
我常说,“如果我有祈祷词,那会是:上天啊,免除我对爱、认可和欣赏的渴望吧。”

16
爱就是你,你本身已经是爱。
爱什么也不追求,它已经完整。
爱既不想要什么,也不需要什么,爱里面没有应该二字。
爱已经拥有它想要的一切,它就“是”它想要的一切,丝毫不差、完全相符。

当我听到有人说,他们爱一个人,希望那个人也爱他们时,我知道他们说的不是爱,他们是在说别的。

17
爱情,是你如何需要他人来使你完整的故事,它绝对是个疯狂的故事。我的经验是,我不需要任何人来使我完整。当我意识到这点,每个人都可以使我完整。

18
当你认为你需要别人的爱的时候,你如何反应?
为了得到他们的认可,你是否成了奴隶?你是否因为担心别人会不认可你,而过着一种言不由衷的生活?你是否在琢磨别人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努力成为那样的人,就像一只变色龙?

那个你,永远也无法以这种方式得到他们的爱。

19
“我知道,为了能感受到他人的爱,我必须先爱我自己。可是我怎样才能爱我自己呢?我不断认真地质疑出现在我头脑中的念头、并对它们做出反转。

我注意到,我越是频繁地质疑它们,我对赢得他人的认可就越来越没兴趣。我意识到最重要的事得到我自己的认可。”

20
当你开口要你想要的东西时,别人并不总是能够或者愿意满足你的要求。

有时候即使是愿意也是违心的。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可以去向另一个人要,或者反过来向你自己要,给自己那些你认为你想要的东西。
你自己就是那个你一直等待的人。

21
分辨你的行为是爱还是交易的一种方式是,当你出于爱而赠予他人礼物时,你把快乐赠予了你自己。

22
对于爱的两个基本误解:第一个,你需要操控他人来得到爱;第二个,爱就意味着得到你想要的。

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关系是不幸福的。只有对自己诚实,你才可能拥有幸福的关系。

23
痛苦的感觉或任何形式的不舒服,不可能是他人造成的。在我之外没有人能伤害我,那根本不可能。

只有当我相信了一个充满焦虑的念头,我才会受到伤害。由于相信了我的想法,我成了那个伤害我的人。

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我不需要让他人停止伤害我。我就是那个可以停止伤害我的人。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24
“我需要他理解我”,反过来,“我需要我理解他”。

你只是在心里把他的生活还给他,而他将体会到你的这份接受。

当他体会到这些时,他会返回到你内心深处那个流动着的爱与甜蜜、完全没有任何分离感的空间。

25
对人格而言,爱只代表一致。
如果我和你意见一致,你就爱我;但是,只要我不赞同你,只要我质疑你神圣的信念,我马上就成了你的敌人,你立刻在你的心里和我离了婚。

接着,你开始寻找为什么你是正确的理由,你的注意力一直放在你的身外。

当你把注意力放在身外时,你的问题是由他人引起,而不是由于你依恋此刻你相信的哪个故事,你成了你自己的受害者,而且这情况看起来十分无望。

26
我们喜欢做爱的一个原因是,当我们完全投入其中时,我们“离开了我们的头脑”——我们进入了念头与念头之间的空间。

27
我们如何爱自己呢?
一种方式是,不在我们自身之外追求认可——那是我的经验。

不在自身以外追求认可,让我看到,我已经拥有它。我不要别人认可我,我要人们认可他们想认可的。

如果我追求你的认可,那会让我感到不舒服。通过“功课”我可以看到,你认可的东西就是我想要的。那就是爱——它不会改变任何事。

28
另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期待现实不会按你的计划发展。你意识到你完全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那样的话,如果事情的发展似乎符合你的期待,你会感到惊喜;如果它们和你的期望不符,你也会感到惊喜。

29
“我所需要的,就是我拥有的。”这不是一个信念。不管你信不信,此刻的现实就是这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怎么知道你不需要别人呢?——他们不在你的生活里;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你的确需要他们呢?——当他们“在”你生活中的时候。

你控制不了你喜欢的人的来去,你能做的是,不管他们来也好、去也好,你都有一个好的生活。

无论结果如何,那都正是你需要的,事实就是证明。

30
每次你试图猜测他人在想什么或者有什么感觉,每次你认为你知道什么对他们好,或者什么对他们不好的时候,你就离开了自己的事,介入了他人的事。

操心自己的事是什么意思呢?你会问自己:如果没有“我能知道或我需要知道她在想什么”这个念头,我是谁?

这让你可以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也让她可以去过她的生活,并且,这还有可能让你——也许是生平第一次,开始了解你自己的生活是什么。

31
最深、最全然的爱,是和一个人在一起,却不在心里插手对方的事。

他应该做什么、他应该如何感觉、他应该爱谁、他应该如何看你——所有这些,都是他的事,不是你的。

一旦你明白了这点,当有人默默地或者大声地对你说“少管闲事”或“走开”时,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善意的忠告,把它理解为爱。

32
即使你和你的爱人有亲密的身体接触,你们仍然活在不同的世界里,这里面有一种非凡的美——对方身上那种熟悉而又未知的美。

当你放弃干涉,不再试图影响、控制他时,你将惊喜地发现,你遇到了一个远远超出你所有想象的、无比美好的人。

33
每质疑一个误解,每质疑一个我们强加在对方身上的信念,我们的爱就会随之增长。

通过“功课”我们发现,那些感觉或故事只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在哪里偏离了爱和理解之道。

现在我知道我不是个受害者。“我需要我丈夫的爱”,这是真的吗?

那怎么可能呢?我才是唯一要对我的生命、我的健康、我的感受和我的幸福负责的人。

当我的依赖性渐渐地消失之后,剩下的只有爱。
对我而言,“功课”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是一条通往喜悦和理解的路。

34
你只是失去了对爱的觉知,而不是爱的状态。

用这4句话和3个反转的“功课”练习,可以带领一个人抵达爱。
作者:拜伦·凯蒂 迈克尔·卡茨

摘自:《我需要你的爱,这是真的吗?》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谢谢大家的阅读,欢迎点赞,转发,留言,咱们下次见。

卢熠翎
灵动生活科技 CEO;心理学畅销书作家;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 心理科学传播专家;畅销书《与生命和解》《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减法的奇迹》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