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4》火出海外:未被治愈的内在小孩,一直在渴求爱

文摘   文化   2024-11-19 18:03   浙江  


责编 | 李绚彦

图片 | 摄图网
01

你所谓的亲密,可能只是投射
最近,全网都在聊的《再见爱人4》火出海外,李行亮和麦琳这一对尤其引发热议。

麦琳目前表现出来的行为,包括“青团事件”“熏鸡事件”,容易崩溃大哭,经常说“你不够关心我,我付出了那么多,你不够理解我”等等,更像是一个小女孩,在追求完美的父母,把原生家庭里缺失的父母之爱、完美的期待投射在伴侣身上。
但伴侣根本不是父母,伴侣是不需要无微不至地照顾你的,那个不是伴侣,那个是保姆。

什么是伴侣?伴侣是跟你平等的,他也需要你照顾他,你也需要他照顾你,这是伴侣。

伴侣不是说我嫁给你了,剩下都是你的事,不是的。

所以我们需要去在关系当中,回到一种成人的状态,才可能建立平衡的关系。否则我们的这种永无止境的要求,对对方的索取,会让对方产生恐惧和逃离,会把对方给逼走的。
女性为什么会更容易退行到孩子的状态里呢?因为很多女性觉得,既然你是我的伴侣了,我就需要全面地展示我自己,肆无忌惮地展示我自己,认为这是一种“亲密”。

好多时候女人搞错了,她把很多内在的需求、渴求全部抛出来,把它定义为亲密,其实对男人来讲,可能是一种负担和恐惧,而不是亲密。
什么是真正的亲密?亲密是双方的感受都很好,愿意相互接近,叫做亲密。你追过去,他在逃,这怎么能叫亲密?这是要梳理的。

真正的亲密关系,是双方都愿意彼此接近,你们双方分享彼此,最后到达完美的融合,这叫做亲密。

所以我们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伴侣,成为真正的男人和女人,原生家庭的这一关,原生家庭的治愈,仍然是必须的。否则我们仍然活在过去,仍然活在孩子的那种代码当中,活在过去的这个年龄里。

对男性来讲,好多时候他不愿意去打开自己的心,他不愿真正的进入关系,不愿意去倾听,不愿去感受对方,他的理性的头脑太强大了,所以导致很多时候他会觉得,这样就可以了,那样就应该对了。

伴侣的那些需求,那些情感太琐碎、太细腻了,以至于对他而言,可能听到以后都被删除了。所以男人对女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真正学会倾听和感受对方,理解对方内在的需求和渴求,还要能够主动地去亲近对方,这是很重要的。


02

依赖者与反依赖者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会发现,李行亮和麦麦两个人完美地诠释了“亲密关系”的两大模式。

亲密关系当中有不同的角色,第一种角色叫做依赖者。
什么是依赖者?依赖者很需要被关注,天天需要被关注,害怕你忽视TA,任何时候TA都会打电话给你,甚至打视频电话给你。

你在哪里?

我需要你了,你怎么不看见我?

你怎么不关注我?

你刚才说“晚安”的时候晚了,是我先要的,你才说的。

依赖者心里面永远有一种恐惧:你会不喜欢我,我需要得到无数次确认你对我的爱,才能放心。
糟糕的是,这个依赖者偏偏会被另外一种人吸引,叫做“反依赖者”。
反依赖者最害怕的就是亲密,就是两个人太靠近,他会觉得窒息。

反依赖者的口头禅就是:我需要自由,我要表达我自己,我需要空间,我需要喘口气,你不要太黏着我,你不要跟着我。

一个人想要跟另外一个人粘在一起,但是那个男人想要空间,想要距离,想要做自己,他害怕被一段浓烈的感情所吞没。

但是“反依赖者”在“依赖者”眼里很具有吸引力,依赖者会觉得,你这个人怎么那么独特,你这人很多时候很高冷,TA更想要和你在一起。

所以当这两种人在进入亲密关系这种模式的时候,无止境的痛苦就产生了。因为每个人都只了解自己的性格,但是忽略了对方。

那依赖者怎么样去跟反依赖者相处呢?他得知道,反依赖者受到的叫做“吞没创伤”。所以对反依赖者来讲,关系是很可怕的,进入关系就意味着失去自己和自由,所以他总是想给自己留一点点的安全边际。

对反依赖者来讲,你需要给他一点空间,不能要求过度。但是反依赖者也需要去理解依赖者,TA经常感受到不安全,TA在童年遭受到的是遗弃创伤,害怕这个人不爱自己。哪怕你问告诉TA一万遍“我爱你”,他仍然会问你第一万零一遍。

但是对反依赖者来讲,我已经告诉你那么多遍,你还要问什么意思呢?所以反依赖者需要明白,在你伴侣的内在,这种情感的空洞仍然是那么的深痛。

在依赖者和反依赖者在能够相互理解,并且治愈自己之前,情感的纠结痛苦仍然会无止尽地持续下去。


03

“内在小孩”在等待爱

亲密关系是一场最好的修行,其中治愈的过程必不可少。其中很重要的是,拥抱内在小孩。

荣格说:“内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愈的引领者。”

看见内在小孩,拥抱内在小孩,是“治愈原生家庭创伤”非常关键的一步。缺乏这一步,我们很难真正地接纳一切、欢迎一切、臣服到真正的自己。

今天,让我们一起带着爱,和内在深处的这个小孩子,久别重逢。

内在小孩是指,我们童年遭受的创伤、未完结的情绪和事件,还储存在过去的记忆里。每当我们回想起这样的事件,或者被触发类似的感受时,会退行到当年的年龄,回到小时候被伤害的感受之中,并做出习惯性的反应。

举个例子,我以前有一个同事,他是个非常优秀的人,但因为小时候经历过家暴,成年后一提到婚姻、家庭,他就很害怕,会开始发抖,讲话的声音也会变,就像小孩子一样。

我请他感受一下,那个害怕的自己是几岁?

他感受到的是8岁。这就说明,他的心理年龄退行到了8岁受创伤的年纪,因为神经记忆停留在了那里。

我们在人生不同的时期受到了创伤,受到了惊吓,导致我们的神经记忆在当时被卡住了。

同时,那个时候所形成的“限制性信念”和“情绪模式”也是被卡住了。

我们会有多少个内在小孩呢?会有很多。

我们每个人受到的创伤数以百计千计,因此在我们内在住着不同年纪的内在小孩,就像过去一个个深刻的记忆片段一样。

当这些内在小孩的创伤没有被完全清理和治愈的时候,哪怕我们已经成年,但还是会携带着同样的模式。

比如,当你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旧的反应模式还会浮现出来:暴怒、沮丧、放弃、委屈、垮塌、悲伤等等。

再比如,有的人小时候经历过父母婚姻的破裂,感觉到非常无助和绝望,如果这段经历没有经过清理和治愈,他很可能在自己的婚姻当中再次重复这个经历。

有的人的父母经常打架,导致他在暴力当中会受到惊吓。这段记忆没有处理完,所以每次当他遇到类似的事情,都会产生极大的恐惧。

有的人可能是父母离婚了,感觉到“被抛弃”。如果这种被抛弃感不治愈,会在现在的关系当中反复去验证,看看这个人是否会抛弃自己。最后会烦得人家确实把他抛弃了。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做了很多接受父母的功课,但并不代表我们的治愈已经完成了,我们还需要去做很多内在的整合。

我们需要去看见自己、感受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

但是治愈并不是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的内在还有一部分有力量的资源。

每个人都有成功丰盛的所有资源,每个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状态。

除了你以外,没有别人限制你去改变自己。如果你真正想要改变,并不需要外界的认同、允许和证明。


04

拥抱内在小孩

接下来,我们一起做这个练习。

我邀请你们把一只手放在你的胸口上,闭上眼睛去感觉,你的内在仿佛有一个童年的自己。

去看见那个最需要被呵护,最需要被治愈的小孩,是几岁呢?那个无望、无助、不知道未来会怎样的孩子,他在怎样的环境里?又在期待怎样的保护?那个时候的你又经历了什么?

对,去感觉童年自己的情感,看看你的内在小孩现在是怎样的状态?他是委屈、伤心、迷茫、痛苦吗?他在害怕什么?他在担心什么?

当他看见你,他是想要靠近,还是想要远离?当你看到他,你是想要保护他,还是也嫌弃他?

去看看,这就是你内在隐藏的一部分自我。

有可能你好久都没有面对他了。现在我邀请你看见他,对他说:

“亲爱的孩子,我就是未来的你。现在我看见你在过去受了很多苦,很多委屈,很多伤害和无助,你有可能被吓坏了。

但是我要告诉你,这并不是你的错。我就是你,我就是未来的你。现在我回来找你了,现在我回来保护你。

过去的人给了你很多的批判、否定,但都不是真相。他们只是把很多负面的信息灌输在你的潜意识里而已,你不需要去接受这一切。”

每说完一句,想象把这句话也吸收进你的身体里,完全去信任这句话。

曾经我们被有意、无意地差评和否定,但是现在要告诉你的内在小孩,他是无辜的、无瑕的、完美的。

我邀请你,用双手轻轻地抱着这个小小的自己。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无比温暖的爱在你的身体里流动着。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去寻找那份爱、那份拥抱、那份接纳已经那么多年了,但现在你愿意完全地接纳这个孩子,接纳这个不完美的自己,不要再到外面去寻找了。

做个深呼吸,把所有的爱和温暖带给你的内在小孩,对他说:

“我在我的心里给你一个很大的位置。我承诺你会受到无条件的关爱。我会给你无限的爱和温暖、接纳。

我们不需要再在外在的世界去寻找了,就在这里,就在我们自己的内在,有足够多的爱,足够多的资源和宝藏。”

再做个深呼吸,进入你更深的内在,仿佛你的身体和灵魂也在呼应。

用你自己的内在力量,给你的内在小孩足够多的支持和爱,告诉他,你会陪他玩耍,他在你的心里可以调皮,不需要很严谨。他没有错,他只是个孩子而已,可以放下外在对他的评价和判断,告诉他去相信他就是一个奇迹,他的内在有无限的可能。

“你知道吗?亲爱的孩子,你的内在真的是有一个伟大的存在;你知道吗?亲爱的孩子,不需要去相信别人的批判和限制,那些都是可以放下的。”

深呼吸,进入你更深的内在,仿佛你内在的每个细胞都可以跟随着震动。

“我会回来看你的,我会陪你一起玩耍。未来的某一天,你会变得很有力量。”

好,现在慢慢地再做一个深呼吸,回到当下。

以上练习出自卢熠翎老师三天体验营“勇敢做自己”,邀请大家加入体验,卢老师手把手带大家练习,会体验到不一样的深度噢。

仅9.9元,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学习👇
谢谢大家的阅读,欢迎点赞,转发,留言,咱们下次见。

—·END·—

卢熠翎老师2024&2025年线下工作坊日程安排:

扫码添加班主任微信了解更多课程详情!!!

卢熠翎
灵动生活科技 CEO;心理学畅销书作家;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 心理科学传播专家;畅销书《与生命和解》《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减法的奇迹》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