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移位 | LC术后Hem-o-lok夹大量移位至胆总管一例

文摘   2024-12-25 11:30   浙江  

作者会实时更新码内资源,将该二维码作为与读者交互的长期入口,为读者和作者提供增值服务,同时有效提高自身论文学术影响力。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LC术后Hem-o-lok夹大量移位至胆总管一例



引证本文:

姚驰,王雪梅,袁兵, 等. LC术后Hem-o-lok夹大量移位至胆总管一例[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 36(11): 691-694.


姚驰1,王雪梅2,袁兵1,叶发钧1

川北医学院附属什邡市人民医院,四川 什邡 618400,1.肝胆外科,2.临床药学部


[第一作者] 姚驰(1992—),男,四川凉山人,主治医师,Email:183030818@qq.com。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8岁,2019年因胆囊结石在当地医院行LC,术后恢复良好。2023年2月23日因“右上腹疼痛伴恶心、黄疸,加重4 d”收入川北医学院附属什邡市人民医院。入院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呕吐、反酸、嗳气,无畏寒、发热等。入院生化检查示:ALT 199.0 U/L,AST 128.0 U/L,TBIL 75.0 μmol/L,DBIL 50.0 μmol/L,IBIL 25.0 μmol/L,γ-GGT 550.0 U/L,TBA 57.9 μmol/L,LPS 77.0 U/L。腹部彩超示:胆囊切除术后;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内弱回声:感染物凝集?上腹部增强MRI+MRCP示:(1)胆总管下段多发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炎;(2)胆囊未见确切显示(图1)。术前诊断为LC术后胆总管结石,术前检查未见绝对手术禁忌,于2023年2月24日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下碎石取石”治疗。

术中探查见胆总管上段扩张,直径约2.0 cm,胆管壁水肿增厚至约0.2 cm,胆总管内见黄绿色胆汁及大量感染絮状物,Hem-o-lok夹完全迁移至胆总管内,胆总管内混合型结石形成(图2),结石大小约2.0 cm×1.2 cm×1.0 cm,包裹Hem-o-lok夹。术中行碎石后取出5枚Hem-o-lok夹及结石(图3A),后行T管引流,术后T管造影未见结石(图3B)。

术后随访8个月,患者目前状况良好


 讨论

研究显示,LC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5%,并发症主要包括胆管损伤、出血和伤口感染等,而Hem-o-lok夹移位是LC术后较罕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肝外胆管壁完整的情况下,胆管有一定的张力和韧性,非金属闭合夹很少能突破正常管壁进入胆道内。有研究报道,非金属夹用于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术后结扎夹移位至胆总管的发生率为1.8%。Liu等针对1 600例使用Hem-o-lok夹的LC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术后仅8例发生Hem-o-lok夹移位,发生率为0.5%。我院从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共施行LC约3 000例,术中均使用Hem-o-lok夹进行胆囊管及胆囊血管的结扎,无一例患者因Hem-o-lok夹移位再次入院治疗,虽然无法排除因Hem-o-lok夹移位在外院就诊的患者,但也可以从侧面进一步说明,LC术后Hem-o-lok夹移位的发生相对罕见,而伴随着5枚Hem-o-lok夹大量移位至胆总管形成结石的病例几乎无相关报道。

近几年随着Hem-o-lok夹使用量的增加,Hemo-lok夹移位的报道逐渐增多,我们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了2000—2022年间的相关文献,总共17篇文献报道了Hem-o-lok夹移位至胆总管形成结石(表1),共涉及40个病例,其中女20例,男18例,2例性别未告知,年龄35~93岁,Hem-o-lok夹移位数1~4枚,从首次手术时间到发现Hem-o-lok夹移位间隔时间1.5~50个月。这提示Hem-o-lok夹移位至胆总管形成结石具有随机性,在各个年龄层均有可能发生,不同病例因Hem-o-lok夹移位至胆总管再次入院的时间跨度大,因此临床医师LC术后应增加患者随访时间。这些文献报道未描述患者的相关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无法对合并疾病与Hem-o-lok夹移位的相关性进行总结分析。Hem-o-lok夹移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发热、黄疸、上腹部痛等,主要诊断方式为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和T管造影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区分LC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Hem-o-lok夹移位形成的胆管结石。本例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伴恶心、黄疸等症状后,基于腹部MRI确定胆总管结石存在,并通过胆道镜探查进一步确认Hem-o-lok夹移位形成结石。

目前有关Hem-o-lok夹术后移位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针对其移位原因的分析也不尽相同。我们将可能涉及到的机制总结如图4。首先,在术中使用的Hem-o-lok夹数量过多可能是引起夹子移位的原因之一,本例LC术中共使用5枚Hem-o-lok夹,全部移位到胆总管中,大多数报道的病例Hem-o-lok夹移位的数量在1~3枚。Gonzalez等认为,LC操作时Hem-o-lok夹留置过多与夹移位存在相关性。其次,Hem-o-lok夹放置不当,周围的结构组织压迫了结扎的胆囊颈管残端,胆囊颈管残端倒置到胆总管管腔中也是移位的可能原因之一。此外,胆管损伤、胆汁渗漏、胆脂瘤、炎症以及腹腔脏器的运动对Hem-o-lok夹产生的压力也可能导致Hem-o-lok夹移位。Hem-o-lok夹发生移位游离在胆管内,随着时间推移,Hem-o-lok夹作为结石核心使胆固醇等析出物不断聚集包裹,最终形成胆总管结石。

为了尽量避免LC术后Hem-o-lok夹移位,临床医师需正确使用结扎夹,使用最少量的Hem-o-lok夹,残余胆囊管的长度限制在0.5~1.0 cm,Hem-o-lok夹尽量远离胆总管。使用结扎夹的材料也可能是影响术后移位的因素之一,可吸收夹与不可吸收结扎夹相比,术后移位的风险相对较低,然而Cetta等也报道可吸收夹存在LC术后移位胆总管形成结石的风险。胆道手术在必要时宜使用合成、可吸收缝线或其他缝合材料,以减少炎症反应,降低Hemo-lok夹移位风险。

综上所述,使用Hem-o-lok夹夹闭胆囊管或血管,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术后Hem-o-lok夹移位至胆总管形成结石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并发症,临床上注意采取正确的操作技术,术中尽可能避免使用过多的Hem-o-lok夹,必要时选择合适的替代材料。


肝胆胰外科杂志

扫码关注我们


电话

0577-86699363

电子邮箱

gdywkzz@vip.126.com

官方网站+投稿系统

(官网已开放下载所有已发表论文全文哦~)

https://gdy.wmu.edu.cn


排版 | 吴   珊

校对 | 王郦莹

责编 | 鲁翠涛



肝胆胰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杂志》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温州医科大学主办,1989年创刊,是一本报道肝胆胰脾外科领域最新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学术期刊,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反映我国肝胆胰脾外科学的新进展、新动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