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T管拔除后胆漏的预防和诊治

文摘   2024-12-11 11:30   浙江  

作者会实时更新码内资源,将该二维码作为与读者交互的长期入口,为读者和作者提供增值服务,同时有效提高自身论文学术影响力。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T管拔除后胆漏的预防和诊治



引证本文:

张多强,王立云,牛占学.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T管拔除后胆漏的预防和诊治[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 36(11): 648-650.


张多强,王立云,牛占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宁夏 银川 750000


[第一作者] 张多强(1974—),男,甘肃民乐人,主任医师,硕士,Email:zhangduoqiang@163.com。



[摘 要]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放置T管引流是胆道手术最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T管拔除后胆漏是LCBDE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胆漏一旦治疗不当,将引起严重腹腔感染,危及患者生命。本文结合文献对LCBDE术后T管拔除后胆漏形成的原因、预防、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预防LCBDE术后胆漏的意识,掌握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胆漏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1 LCBDE术后T管拔除后胆漏的原因

LCBDE放置T管引流后,T管周围组织(包括大网膜、肝十二指肠韧带、胆囊创面、肝脏、肝结肠韧带、胃及十二指肠壁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包绕T管周围而形成窦道,窦道形成不完整是T管拔除后胆漏的主要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1.1 T管拔除时间过早

LCBDE术后T管拔除的时机选择至关重要,过早拔除可导致胆漏。研究表明,97%的患者术后2周T管周围窦道即可形成并加固。由于LCBDE创伤小,术后腹腔粘连轻,因此形成完整窦道的时间会比开腹手术更长。目前研究认为LCBDE术后T管拔管时间在术后4周以上更为安全。

1.2 LCBDE术中操作的影响

LCBDE手术操作不当可影响窦道的形成从而引起胆漏的发生,根据文献报道有以下主要原因:(1)由于受气腹的影响,放置T管长臂偏长或弯曲,影响T管周围窦道的形成;(2)术中缝合T管过密过紧导致胆总管的血供不佳,从而影响靠近胆总管处窦道的完整形成;(3)T管壁与胆总管缝合在一起,拔除T管时撕裂胆管壁和窦道;(4)腹腔感染,影响窦道周围纤维素的渗出形成坚固的窦道;(5)暴力拔除T管损伤窦道壁。

1.3 机体因素

有研究表明部分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肝硬化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及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影响LCBDE术后窦道组织的增生,因此T管拔除后容易发生胆漏。

1.4 T管自身的因素

T管的选择不当与胆漏也有一定的关系。T管直径过粗或短臂过长均可影响胆总管前壁的愈合,乳胶材质的T管对组织刺激小,不利于窦道形成,因此LCBDE首先选择橡皮材质T管以减少胆漏的发生。


2 LCBDE术后T管拔除后胆漏的预防

根据上述LCBDE术后T管胆漏发生的原因,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胆漏的发生:(1)拔除T管时间延长至术后4周以上;(2)T管放置时避免弯曲或过长,就近低位部位引出T管;(3)避免缝合胆总管前壁过密过紧,避免T管与胆总管前壁缝合在一起;(4)对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肝硬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围手术期行营养支持治疗。术中采取T管经肝圆韧带内走行,或大网膜与胆总管前壁缝合,促使窦道形成牢固;(5)选择橡皮材质的T管,根据胆总管内径确定T管直径,避免T管短臂过短而引起T管滑脱;(6)对具有发生胆漏高危因素的患者,拔除T管前行CT检查,评估窦道形成情况并延期拔除T管


3 LCBDE术后T管拔除后胆漏的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T管拔除后胆漏的诊断并不难,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诊断胆漏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1)症状:拔除T管约半小时后出现以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胀和发热等胆汁性腹膜炎症状。(2)体征:出现右上腹部或全腹部腹膜炎体征,右上腹压痛、反跳痛,严重者出现右下腹和全腹部压痛、反跳痛症状。(3)辅助检查:部分患者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WBC)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B超或CT检查可见肝下、肝周腹腔积液,右侧结肠旁沟及盆腔有腹腔积液存在,且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性腹水。

国际肝外科研究组根据严重程度将胆漏分为分为A、B、C三个等级;分级越高,胆漏越严重,治疗越困难,预后越差


4 LCBDE术后T管拔除后胆漏的治疗

减少胆汁外溢、控制腹腔感染及促进漏口愈合是胆漏治疗的原则。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拔T管后胆漏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改进。近年来,由于超声技术和内镜技术的提高,胆漏治疗首选以通畅引流为主的非手术方法,只有当非手术方法不能控制病情时才考虑再次行手术治疗。

4.1 导尿管原窦道引流

诊断为拔除T管后胆漏后,首先选择合适直径的导尿管,剪去导尿管头端,在靠近头端的侧面剪出2~3个侧孔,经原T管窦道插入,以有胆汁引出为合适深度。观察胆汁引流量的多少,根据腹部B超检测腹腔内积液量的变化和腹部症状缓解的程度评估治疗的效果。大多数胆漏患者可通过该方法获得治愈的机会。

4.2 导尿管原窦道引流联合腹腔穿刺引流

部分患者经导尿管原窦道引流后,腹部疼痛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甚至加重,B超检查发现腹腔积液量增加时,可选择B超引导下放置腹腔穿刺引流管,将聚集在腹腔内的胆汁性渗液引流出体外,减少腹腔感染的风险。通过此联合引流的方法,大部分患者胆漏得到有效治愈。

4.3 内镜治疗

部分患者在经过上述两种方法保守治疗后,腹腔内胆汁量增加,且出现腹膜炎症状时应考虑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目前多采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加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或十二指肠镜下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ge,ERBD)的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胆总管内的压力,明显减少胆汁漏入腹腔的量,快速促进胆管漏口的愈合。

4.4 手术治疗

对少数拔除T管造成胆管损伤或窦道完全断裂而引起严重腹腔感染的患者,经过上述方法治疗无效后,果断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根据探查情况选用再次放置T管、窦道修补或胆道重建等治疗方法。


5 小结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只有深入了解LCBDE术后T管拔除后胆漏的原因,才能在术中或术后树立预防胆漏的正确意识。根据胆漏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判断胆漏发生的严重程度。首先选择以引流为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式,必要时行手术治疗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肝胆胰外科杂志

扫码关注我们


电话

0577-86699363

电子邮箱

gdywkzz@vip.126.com

官方网站+投稿系统

(官网已开放下载所有已发表论文全文哦~)

https://gdy.wmu.edu.cn


排版 | 吴   珊

校对 | 王郦莹

责编 | 张海燕



肝胆胰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杂志》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温州医科大学主办,1989年创刊,是一本报道肝胆胰脾外科领域最新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学术期刊,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反映我国肝胆胰脾外科学的新进展、新动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