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認識高脂血症

美体   2022-08-18 19:10  

    高脂血症是一個西醫的概念,是通過檢驗血液得出的,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的今天,高脂血症成為一個很常見的疾病,是指血脂水準過高,可直接引起一些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高脂血症並不是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但是會漸漸引起其它疾病的產生,從中醫角度來講,和肥胖離不開關係,也就是和痰濕離不開關係,痰濕阻塞血脈,影響氣血運行。高脂血症屬中醫的“痰證”、“虛損”、“胸痹”、“眩暈”等範疇。

 

     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系由於脂質和脂蛋白代謝先天性缺陷引起;繼發性者主要繼發於某種疾病,如糖尿病、肝臟疾病、腎臟疾病、甲狀腺疾病等,以及飲酒、肥胖、飲食與生活方式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長期高脂血症易導致動脈硬化加速,尤其是引發和加劇冠心病及腦血管疾病等。




一、病因病


     1.肥甘厚味食用過多:如果日常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吃了太多肥膩海鮮等食品,超過人體的運化能力,便會在體內累積,導致血脂升高;另外過度飲食,酗酒過度,容易損傷脾胃,進一步導致運化功能障礙,使得膏脂在人體內不能正常代謝,更加重血脂升高的現象。

 

     2.缺乏運動:有些人生性少動,或者因為工作等原因導致缺乏運動,使得人體內氣血不流暢,膏脂在人體內輸布轉化不利,以至吸收的多,消耗的少,導致血脂升高。

 

     3.年老體弱:隨著年齡的增長,臟腑功能下降,肝腎脾等運化的能力下降,因此吸收進體內的膏脂物質不能正常代謝,形成高脂血症。

 

     4.情緒障礙:如果常年肝氣鬱結,心情不暢,或者思慮傷脾,擾亂臟腑功能,導致氣血輸布異常,不能運化膏脂,引起高脂血症。

 

     5.體內其他因素影響:比如體質氣鬱、血瘀,或濕阻痰凝,影響氣血功能,影響臟腑功能,損傷脾腎,以致膏脂代謝失常,引起高脂血症。


     綜上高脂血症的病因有素體脾虛痰盛;或胃火素旺,飲食不節,恣食肥甘,痰濁內生;或年老體虛,臟氣衰減,陰虛痰滯,終致痰積血瘀,化為脂濁,滯留體內而為病。

     病機為素體脾虛,痰濕內盛,運化不利,致脂濁鬱積。或陽盛之體,胃火索旺,恣食肥甘,致痰熱壅積,化為脂濁。或痰積日久,入絡成瘀,而使痰瘀滯留。或年高體虛,髒氣衰減,肝腎陰虛,陰不化血,反為痰濁,痰積血瘀,亦可化為脂濁,滯留體內而為病。



二、診斷要點

     1.診斷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查,同時參考放置4C冰箱過夜的血漿外觀。

     2.血清膽固醇或甘油三酯(三醯甘油)水準超過正常高限。

     3.或有黃色瘤、動脈硬化證據等。遺傳性者可有家族史。





三、辯證分型


 1.脾虛痰積

 

     症狀:體胖虛松,倦怠乏力,胸脘痞滿,頭暈目眩,肢重或腫,納差,或伴便溏。舌胖,苔白厚,脈濡。

 

    證候分析:脾虛濕盛痰積側體胖虛松,倦怠乏力;痰濕中阻,則胸脘痞滿;痰濁上擾,則頭目暈眩;水濕流於四肢,則肢體沉重或浮腫;痰濕內盛,胃弱脾虛,則納差便溏;舌胖苔白厚,脈濡,均為脾虛痰積之征。

 

2.胃熱腑實

 

    症狀:形體肥碩,煩熱納亢,口渴便秘。舌苔黃膩或薄黃,脈滑或滑數。

 

    證候分析:陽旺之體,胃熱熾盛測煩熱納亢;恣食肥甘厚膩,痰熱壅積,則形體肥碩;胃火傷津,則口渴便秘;舌苔黃膩或薄黃,脈滑或滑數,均為胃熱腑實,痰熱壅積之征。



3.痰瘀滯留     


     症狀:眼瞼處或有黃色瘤,胸悶時痛,頭暈脹痛,肢麻或偏癱。舌黯或有瘀斑,苔白膩或濁膩,脈沉滑。    


     證候分析:久有痰積,人絡致瘀,痰瘀滯留,可見眼瞼處黃色瘤;痰瘀痹阻胸脈,則胸悶時痛;入於腦絡測頭暈脹痛;滯于經脈,則肢麻或偏癱。音黯或有瘀斑,苔白膩或濁膩,脈沉滑,均為痰瘀滯留之征。


4.肝腎陰虛    


     症狀:體瘦而血脂高,頭暈目花,健忘,腰酸膝軟,失眠,或五心煩熱。舌紅,苔薄或少,脈細或細數。

     

    證候分析:年高體弱,肝腎不足,陰不化精,反釀痰濁,留滯體內,則體瘦而血脂高;陰虛于上,清陽不升,腦失充養,則頭暈目花,健忘;陰虛於下,腎腑失養側腰膝酸軟;腎陰虧虛,不能上濟於心,心人獨亢,心神受擾而失眠;陰虛火旺,則五心煩熱;舌紅,苔薄或少,脈細或細數,均為肝腎陰虛,或陰虛火旺之征。




四、分型治療

1.脾虛痰積

    治則:益氣健脾,除濕化痰。

    方藥:參苓白術散合二陳湯加減。

     黨參15克、黃芪15克、茯苓12克、白術12克、扁豆12克、山藥12克、半夏10克、陳皮6克、薏苡仁15克、生山楂15克、荷葉9克、澤瀉15克。隨症加減:若口膩口苦,苦轉黃膩者,加茵陳15克、蒲公英15克,以清熱化濕;肢體浮腫者,加豬苓15克、桂枝9克,以溫運水濕,消除浮腫。

2.胃熱腑實

      治則:清胃瀉熱,通腑導滯。

      方藥:三黃瀉心湯加味。

     黃連3克、黃芩9克、大黃6克(後下)、檳榔9克、草決明15克、萊菔子15克。隨症加減;熱盛傷津、煩熱口渴者,加生地15克、元參12克、麥冬12克,以養陰生津。


3.痰瘀滯留


    治則:活血祛瘀,化痰降脂。


    方藥:通瘀煎加減。    


    當歸9克、紅花9克、桃仁9克、山楂15克、丹參15克、澤瀉15克、澤蘭15克、蒲黃20克(包煎)、三棱12克、莪術12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隨症加減:冠心病之胸悶時痛者,加延胡索9克、郁金9克,以加強理氣活血化瘀;頭暈脹痛,血壓偏高者,加天麻9克、鉤藤15克(後下)、石決明30克(先下),以平肝熄風;中風後遺症者,加黃芪30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地龍9克,以益氣活血通絡;脂肪肝者,加片薑黃9克、茵陳15克、虎杖15克,以清肝活血理氣。


4.肝腎陰虛


    治則:滋補肝腎,養陰降脂。


     方藥:二至丸合六味地黃丸加減。

     

     女貞子15克、旱蓮草15克、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茯苓12克、澤瀉15克、澤蘭 15克、山楂15克、桑寄生15克、黃精15克、枸杞子15克、首烏15克。隨症加減:頭暈目花者,加菊花9克、石斛15克,以清肝明目;腰脊酸甚者,加杜仲9克、川斷9克,以益腎壯腰;夜晚失眠者,加知母9克、茯神15克、酸棗仁12克、五味子6克,以清熱滋腎,養肝寧心;五心煩熱者,加丹皮12克、地骨皮12克、黃柏9克,以滋陰涼血清熱。




五、注意事項

    

    1.除先天性因素外,高脂血症與飲食關係密切,應注意飲食調攝,慎食高脂高糖食品。


    2.加強運動是預防肥胖及高血脂的有效措施,提倡體育療法。   


    3.戒除煙酒,起居有節,控制高血脂,減少併發症。




(以上圖文是參考網上的相關文章及采用了網上的相關圖片編輯而成,版權屬原作著作,解釋權屬「廣博中醫治療中心」。)

 

敬請點擊→  廣博中醫治療中心介绍


預約電話: 39564622

WhatsApp: 97163468

電郵:zhuen5878671@yahoo.com.hk

微信公眾號:zhuen5878671aa

地址:香港上環蘇杭街19-25號永昌商業大廈20樓D室(地鐵上環 A2出口)





廣博中醫治療中心
由朱恩博士創辦,以「廣釆眾方,精益求精;博文明理,厚德濟世。」為理念。以骨傷、針灸、內科為主的綜合性中醫治療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