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機
有學者認為膕窩囊腫是後關節囊的疝出,也有人認為囊腫起源于膕腱周圍的滑膜和腓腸肌、半腱肌滑囊。歸納膕窩囊腫的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1)原發性:滑囊起源於關節腔,而關節本身無其他疾病,多見於兒童,且多為雙側,但不一定同時發生,切除後有復發傾向。(2)繼發性:膕窩囊腫常因慢性損傷(重複輕微的或單次的強烈肌肉的收縮)、低毒感染(炎症積液膨脹,內深部向後膨出)或在膝關節病理情況下,囊內液體經關節與滑囊間的孔道溢出而引起,如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及半月板損傷等。
二、臨床症狀及診斷
(一)臨床表現及检查
症狀:患者無明顯的急性外傷史,多有慢性勞損史。囊腫生長緩慢,發病初期無明顯的症狀,或有輕微的膝部不適感,多不易發現。發展到有明顯的腫塊時則出現隱痛不適,下肢無力、膝關節屈曲受限,遠行、上樓時膝關節酸軟無力,不發生明顯的劇烈疼痛,於天陰氣壓改變時有明顯的腫脹不適感。腫塊較大時壓迫下肢的靜脈回流,站立久後出現小腿腫脹。
檢查:在患側膕部可觸到明顯的較軟的囊性腫物,部分早期患者加壓後可還納,囊腫無明顯的壓痛,膝伸直時,囊腫變大變硬,屈膝時變軟變小,大多數患者與關節囊組織無粘連,少數患者關節腔與關節囊之間有一種瓣膜性連接,慢慢加壓後囊腫可變小或消失,但可復發。
(二)診断要點
1.初期僅有膕窩部不適或腫脹感,有時出現下肢乏力。
2.囊腫增大時,可出現膝後方腫塊或囊腫,呈圓形或橢圓形,有輕微壓痛,屈膝功能受影響。
3.有患者可伴有膝關節退行性變、積液和股四頭肌萎縮,脛神經或腓總神經放射性疼痛。
4. X線檢查可排除膝關節其他骨性病變。
(三)鑒別診斷
膕窩脂肪瘤質地較軟,小者不影響膝關節功能。穿刺一般抽不出內容物。
三、治療
(一)針灸療法
(二)推拿治療
1.掌根按壓法。患者取俯臥位,小腿下墊一小薄枕頭,防止按壓時壓傷髕骨,以及避免按壓時給踝關節帶來的過度蹠屈。患肢放平,使膕窩囊腫充分暴露、突出。術者立於患肢同側。患肢為左側,術者用右手,患肢為右側,術者用左手。術者掌心向下,手指朝向患者大腿方向。指掌微微翹起,以掌根著力。另一手手掌疊加在按壓手的背部,雙手同時持續發力。術者站立,肘關節伸直,利用身體重心變化施加下壓力。發力方向為向地面、向患者小腿方向、略向內側方向三個方向疊加而成。持續施加力量,逐漸加大力度,將囊腫向小腿方向擠壓,直至“咕隆”一下,囊壁破裂,積液散開即可。特别注意的是:掌根按壓法治療膕窩囊腫,治療力量應適度,擠不破,不強求;此法只適用於膕窩囊腫早期的部分患者使用。
2.傳統推拿法。(1)患者取俯臥位,醫生站于患側,以掌揉法、滾法沿大腿後外側放鬆肌肉,操作3分鐘。(2)醫生以指揉法,輕揉膕窩外上界股二頭肌腱,內上界半腱肌和半膜肌起止點,下內及下外界腓腸肌內、外側頭。(3)以膕窩部囊腫為中心,施一指禪推法。(4)醫生以掌振法施於膕窩部,時間的1分鐘。並用雙手掌面擦熱後貼於膕窩部,反復3次。(5) 最後點按陽陵泉、膝眼、足三裡、委中、血海等穴,用拇指按壓膕窩邊緣的痛點,並做推揉拿捏手法結束治療。
(三)中藥內治
1.瘀血凝聚型。主證:患者有膝部勞損病史,逐漸出現膝後方不適或脹感,可觸及囊性腫塊,輕微壓痛,屈膝活動受影響。治法:活血祛瘀、通絡散結。方藥:化筋散加減(《軟組織損傷治療學》)。組方:山梔子12g、當歸6g、赤芍12g、羌活12g、桂枝6g、乳香6g、沒藥6g、續斷15g、骨碎補15g、五加皮15g、木瓜15g。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2.濕滯滯筋脈型。主證:膝後部酸脹不適,下肢沉重乏力,膝後可觸及囊性腫塊,穿刺可抽出淡黃色膠樣粘液。治法:舒筋止痛、化濕通絡。方藥:舒筋湯加減(《外傷科學》)。組方:當歸10g,白芍10g,薑黃6g,寬筋藤15g,松節6g,海桐皮12g,羌活10g,防風10g,續斷10g,甘草6g、木瓜15g、牛膝15、蒼術15g。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四、典型病例
患者楊某,女,62歲,公司職員。
治療:
1.針灸療法:穴位:阿是穴、委中、合陽、膝陽關。針法:針刺阿是穴及委中應針刺在囊腫的正中,然後對囊腫施行圍刺針法,其它用毫針施以瀉法或平針法。針刺每2天1次。
2.推拿治療:先以掌揉法以膕窩部囊腫為中心操作约3分鐘。雙手掌面擦熱後貼於膕窩部,反復3次。最後點按陽陵泉、膝眼、足三裡、委中、血海等穴,用拇指按壓膕窩邊緣的痛點,並做推揉拿捏。每2天1次。
3.中藥內治:以活血化瘀、補氣通絡、行氣止痛為治則。方藥:化筋散加減。組方:山梔子12g、當歸6g、赤芍12g、𦍑活12g、桂枝6g、乳香6g、沒藥6g、續斷15g、骨碎補15g、五加皮15g、木瓜15g、豬苓12g、澤瀉12g。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1周,隨後復診時,視其症狀的變化,進行辨証加減。
經過3周的治療後,患者左側膕窩囊腫逐漸縮小,左側膝部疼痛減輕,局部有輕微壓痛;經過2個月的治療後,患者左側膕窩囊腫已消失,左側膝部無疼痛,局部無壓痛,左膝關節活動正常,達到臨床痊癒。1年後隨電話隨訪未見復發。
五、經驗及體會
祖國醫學認為膕窩囊腫屬於“筋聚”“筋結”範疇,多因局部經氣運行受阻,氣血凝滯,脈絡不通,不通則痛。亦有學者認為本病的發生與急、慢性損傷等有關。由於氣血阻滯,血不榮筋,夾痰瘀阻聚結而成,故發為本病。
現代醫學認為:膕窩囊腫和其他部位的囊腫一樣,為結節性腫物,又稱貝克囊腫。膕窩位於膝關節後膕筋膜的深面,呈菱形,上外方為股二頭肌,上內方為半腱肌,半腱肌下外方為腓腸肌外側頭,下內方為腓腸肌內側頭,膕窩的底由膕平面、關節囊及膕肌構成。其內有脛神經,位置最淺,位於中線:腓總神經,位於股二頭肌肌腱內側,膕靜脈位於脛神經前方、稍偏內側,動脈位於靜脈的前方、稍偏內側,和膕淋巴結相鄰。
雖然本病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認為損傷或慢性勞損是本病的主要誘發因素。多數學者認為是膝關節疝,囊室為纖維組織結構,內膜與關節滑囊相似,囊內為膠樣黏液,部位較深和膝關節相連,多為單發性。本人治療該病的經驗及體會總結如下:
1.針灸方面:針灸治療膕窩囊腫時採用局部取穴為主,即以囊腫的最高點為中心,採用局部圍刺法。治療時根據病灶的大小、深淺,確定針數的多寡、針刺的深淺和方向。當病邪客屬於局部時,圍刺具有阻止邪氣擴散的作用,同時能溝通局部經脈、絡脈、浮絡、孫絡和皮部間的聯繫,促進局部氣血流通,疏通太陽經氣,從而達到祛痰、舒筋、活絡、止痹痛的目的。
2.推拿方面:在推拿治療膕窝囊腫的時,手法操作上有個治療原則“甯向低處推,不向高處擠;甯向窄處擠,不向寬處推。”針對膕窩囊腫,小腿的方向視為低處、窄處;大腿的方向視為高處、寬處。發力方向是關鍵,在充分掌握了膝關節解剖結構之後,將膕窩囊腫向小腿方向按壓,這個方向組織緊密,囊腫無處可去。如果向大腿方向按壓或垂直按壓,膝關節膕窩空間較大,囊腫不易破裂,囊腫本身就與關節腔相通,很容易將積液按壓到關節腔裡,患者關節反而腫脹不適,積液還容易回流到囊內,導致膕窩囊腫復發。
3.中藥內服方面:臨床上按二種辨証分型:(1) 瘀血凝聚型。(2) 濕滯滯筋脈型進行治療。以瘀血凝聚型為多見,因此治法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行氣止痛為主。常用的活血化瘀藥有:乳香、沒藥等;常用的祛風止痛藥有:薑黃、寬筋藤、松節、海桐皮、羌活、防風等。利水消腫藥有:豬苓、澤瀉等。
4.預防調攝方面:(1)膝關節不要超負荷運動,避免用力過猛。(2)避免勞累,防止復發。膕窩囊腫一般是由於長期勞累和下蹲時間過長引起的,建議患者多注意休息,防止過度勞累,避免受涼。(3)合理飲食,補充營養,飲食以清淡、低脂肪為主,補充日常所需維生素和蛋白質,避免煙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4)保護膝關節,有的患者可以通過扶拐杖來減輕膝關節的負重及行走時的疼痛。
(以上圖文是參考網上的相關文章及采用了網上的相關圖片編輯而成,版權屬原作著作,解釋權屬「廣博中醫治療中心」。)
敬請點擊→ 廣博中醫治療中心介绍
預約電話: 39564622
WhatsApp: 97163468
電郵:zhuen5878671@yahoo.com.hk
微信公眾號:zhuen5878671aa
地址:香港上環蘇杭街19-25號永昌商業大廈20樓D室(地鐵上環 A2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