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鼾又稱為鼾睡、打鼾、打呼嚕等。是指在睡眠中經常因氣道不暢而鼾聲響亮,時斷時續,並伴有失眠或白天嗜睡的一種病症。鼾睡的患者,打鼾是經常性的,幾乎每天打鼾,甚或臥則打鼾,鼾聲如雷,或如扯鋸,時斷時續而不規律,夜間或有失眠,白天周身疲乏無力,精神不振,或嗜睡,或有頭痛,噁心,盜汗,心悸,急躁易怒等症狀。 中醫認為本病的病因與先天稟賦和後天失養有關,後天因素包括飲食不節、勞逸過度、吸煙嗜酒等。病位主要在肺、脾,涉及心、腎,同時與鼻竅、喉部的病變也密切相關。病性多屬本虛標實。主要病理因素為痰濕、痰熱、血瘀、氣滯。主要病機為痰濕內阻,或痰熱內壅,氣滯血瘀,肺脾腎虛,心陽不足等,尤以脾失健運,肺氣不利為關鍵。
一、病因病機
(一)病因
1.行為失當。各種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營衛失常,體脂增多,體質量增加,久成肥胖,膏脂壅結,妨礙呼吸之氣暢通。(1)飲食失節。過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營衛生成過多,貯存體內,致成膏脂堆積,日久導致超重或肥胖。(2)勞動不足。勞作能夠消耗營衛氣血。若多坐少動,或久坐不動,甚至通宵達旦勞作、頻繁宵夜,營衛生產增多,尤其是衛氣不得消耗勢必化為膏脂積儲,積久則致超重或肥胖。(3)情志失調。情志所傷,鬱怒傷肝,肝失疏泄,氣化失常;思慮傷脾,健運失司。由此影響營衛輸布氣化,營衛化為膏脂,久則肥胖;或氣化失常,痰濁水濕、氣滯血瘀,有形之邪壅阻結滯。2.稟賦異常。人秉父母精氣而成,依賴父母及家庭撫育而長。先天稟賦異常,臟腑氣化失和,營衛生化失衡,氣血運行失調,易於形成肥胖體質,或因頜面結構異常,如小下頜等,由此成為鼾症好發個體。自幼受父母影響養成的生活習慣,諸如飲食肥厚、口重等,是影響成年後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3.他病繼發。各種致病因素如吸煙、飲酒、反復感受外邪、空氣穢濁等,皆能損傷營衛,妨礙臟腑氣化,導致痰濕瘀血內生,阻結於鼻腔、頏顙、咽喉、口舌等部位,以致肺系不利,氣道壅滯不暢。臨床以小兒鼻甲肥厚、鼻中隔偏曲、腺樣體及扁桃體肥大多見。4.邪傷元神,累及呼吸。肺主呼吸,依賴元神協調。因病損及腦髓,諸如中風、癡呆以及外傷等原因,皆能傷及元神,營衛神機受累,神不使而衛氣失和,肌肉遲緩,進而影響氣道,妨礙呼吸。5.增齡體衰。年長體虛,臟腑虧損,精氣不充,筋脈弛緩,睡眠時氣道易於塌陷,引起鼾症。(二)病機
1.邪阻肺系,呼吸受累為核心病機。
有形之邪壅阻氣道,呼吸不暢。各種病理因素,如氣滯、濕阻、痰凝、血瘀內結,影響氣道通暢,勢必妨礙呼吸之氣出入,以致鼾症。臟腑氣化失調,營衛生化失和,膏脂堆積,形體失塑,或致痰結血瘀,壅阻肺系,氣道受阻,呼吸不暢。2.繼發性病損
(1)邪結氣滯,壅阻氣機。鼾症多責邪阻咽喉,以致呼吸之氣不暢。《靈樞·憂恚無言》曰:“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邪氣阻滯咽喉,妨礙氣道通暢,呼吸不暢,氣機壅滯。(2)呼吸障礙,危害周身。肺主一身之氣,為臟腑之橐龠,氣化之動力。鼾症導致清氣不入,濁氣不出,影響一身之氣化。《素問·六節藏象論》曰:“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鼾症呼吸不暢,清氣難入,濁氣難出,清濁混雜,氣化受阻,營衛失常,久則累及周身。心肺同居上焦,肺病及心,影響心主血脈,發生心悸、脈脹(高血壓)等;累及於腎,氣化失常,水液代謝障礙。臟腑皆可受其損害,腦髓失榮,神機失和,心神失調。(3)由氣及血,損心傷脈。呼吸受阻,氣機失常,衛外不固,營衛失和,日久損及心脈,邪氣遁脈,結成脈積,或痹阻心脈,或阻於人迎脈形成人迎脈積等。積久痹阻血脈,可引發胸痹、中風、眩暈、健忘、頭痛等病。(4)傷及腦髓,損害神機。長期鼾症,累及腦髓,損及元神,傷害神機,諸如白天困倦或嗜睡、行為失和、學習困難、情感障礙等。二、鼾證有實證和虛證之分
實證的主要病機為痰濕、瘀血阻竅,臟腑功能失調,與肺、脾、腎三髒的關係密切。如肥胖者多因嗜食膏粱厚味,使脾失健運,聚濕生痰,以致體態臃腫,痰濕上阻於氣道,肺氣不利,呼吸功能失常,出現鼾聲如雷、呼吸暫停。虛證的主要病機也與痰濕有關,其鼾聲多低沉,夜間憋醒次數較多,伴有神疲乏力,夜尿頻多,盜汗,記憶力下降,腰膝酸軟等。 三、中医辨證分型治療
1.肺脾氣虛,痰熱內壅
[主証] 眠時有鼾聲,鼾聲響亮,時斷時續,氣粗,夜寐不實,晨起口幹,咳痰黃而黏,便秘,易汗,乏力。舌質紅,舌苔黃或黃膩,脈弦滑數。[主証] 眠時有鼾聲,鼾聲響亮,時斷時續,形體肥胖,晨起口幹不明顯,胸悶,咳痰白稀,神疲嗜睡,睡不解乏,健忘,脘痞。舌質淡紅,邊有齒痕,舌苔白或白膩或白滑,脈弦滑或濡緩。若濕邪較甚者,可加蒼術、澤瀉、薏苡仁化濕利濕;若清陽不升者,可加黃芪、升麻、柴胡益氣升清。3.肺脾腎虛,痰瘀互結
[主証] 眠時有鼾聲,鼾聲響亮,時斷時續,夜寐不實,時時鼾醒,口幹但不欲飲,晨起頭痛,胸悶,面色晦暗,健忘,氣短,神倦乏力,腰膝酸軟。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舌苔薄潤,脈細澀。可加蘇子、白芥子、萊菔子化痰利竅。若氣虛較甚者,可加黃芪加強補氣之力。
4.心腎兩虛,陽氣不足
[主証] 眠時有鼾聲,鼾聲不響,時斷時續,夜寐不實,時時憋醒,嗜睡,睡不解乏,面色黧黑,畏寒肢冷,神疲懶言,夜尿頻多,健忘,胸悶,腰膝酸軟。舌質淡胖,舌苔白滑,脈沉。若陽虛較甚者,可加人參、乾薑、炙甘草加強溫補陽氣之力;寒濕內停者,可加白豆蔻、石菖蒲化濕通竅。
四、經驗方
1.化痰祛瘀開竅方
[組成] 橘紅10克,生半夏10克,茯苓15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白術15克,石菖蒲10克,郁金15克,川芎l0克,丹參20克。2.酸棗仁湯加味方
[組成] 酸棗仁20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知母10克,甘草10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功效] 補血調肝,養心交神,清熱除煩,健脾祛痰。[用法] 上藥冷水浸泡60分鐘,浸透後分兩次煎,每次煎沸後文火煎20分鐘,兩煎混勻,約500毫升,每日一劑,分3次服。配合服用生脈膠囊兩粒,每日3次。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五、其它治療經驗
1、重劑神曲治鼾證
神曲味甘、辛,性溫。其為鮮辣蓼、鮮青蒿、鮮蒼耳子切碎,杏仁、赤小豆研末,和入麥麩、白麵後,經發酵而成的曲劑,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調中的功效,因由6味藥組成又名六神曲。
現代認為六神曲麩炒品和焦炒品均能較好地促進胃消化酶的分泌,促進胃腸蠕動。因其含有多量酵母菌和複合維生素B,故有增進食欲、維持正常消化功能等作用。神曲的消食作用稍弱於山楂,但此藥有一特點,即能幫助金石礦物類藥物的消化,所以古代應用礦物藥物時,也常于方中常加入神曲,如磁朱丸。從臨床使用來看,神曲具有制止打鼾的作用。打鼾其實是健康的大敵,久鼾成病,因為打鼾使睡眠時的呼吸反復暫停,易造成大腦、血液缺氧,進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睡眠占生命1/3的時間。打鼾既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又妨礙別人休息。筆者體會,治療鼾證,神曲、葶藶子為首選之品。鼾證產生的原因與痰有關,葶藶子善治痰證;而鼾證又與氣道壅阻有關,神曲雖為消食之品,卻有暢通氣道的作用。筆者喜將二藥配伍,並且大劑量使用效果顯著。2、葶藶子為治鼾證首選之品
葶藶子為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或播娘蒿的成熟種子。葶藶子味苦、辛,性大寒。漢代張仲景認為“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此是說打鼾會導致語言難出。筆者遍查古代文獻,未發現有關鼾證治療方面的論述,其原因可能是古人認為打鼾沒有必要治療,或者認為睡眠打鼾是睡得深沉的意思;再就是病家打鼾,並不找醫生治療,以至於古今用中藥治療鼾證者鮮見。 以葶藶子治療鼾證,古代文獻並無記載。打鼾會導致頭痛頭昏、失眠健忘、記憶力減退等。同時,還會導致心理壓力較重,睡眠時精神緊張,工作和學習時昏昏沉沉,丟三落四,面色萎黃、皮膚粗糙、肥胖臃腫、口臭口苦等。因打鼾會影響同室之人的睡眠,進而可導致人際關係不融洽。
3、石菖蒲為治療鼾症之要藥
《神農本草經》記載,石菖蒲具有“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等功效。近代醫書記載其味辛、苦,性溫,歸心、胃經,具有豁痰開竅,醒神益智,化濕和胃之功。石菖蒲用於治療鼾症之痰濁阻塞咽喉鼻竅尤為適宜,一方面化痰祛濁以通利咽喉鼻竅,另一方面可醒神益智以改善鼾眠所致的頭部昏蒙、白日嗜睡等症狀。現代醫家亦多以石菖蒲為治療鼾症的不二之選,有專家在鼾症的治療中,無論主證虛實,均以郁金與石菖蒲相配,共奏活血化痰開竅之功;亦有醫者治療一例鼾症患者時,一方過後鼾眠相關症狀未有明顯改善,後於原方中加入石菖蒲、海藻、昆布,患者鼾聲、嗜睡及夜間憋醒均有所減輕。因此,針對鼾症痰濕阻竅蒙神的核心病機,有專家在治療鼾症時,以具有化痰利竅醒神之功效的石菖蒲為最常用,且貫穿病程始終,短期即可收效,收效後仍要繼續應用以鞏固療效。六、經驗總結
中醫認為鼾症的病理基礎是痰濕,核心病機為痰濁阻塞咽喉,基本治則為化痰開竅。飲食失節、年老體虛、情緒緊張等多種因素均可導致脾胃受損,痰濕聚生,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內生之痰濕上壅於肺,則痰氣互結阻塞咽喉氣道,肺氣不利,從而引發呼吸困難,同時痰濁易蒙蔽清竅,清陽不升,則可見頭部昏蒙、白日嗜睡,而成鼾眠之候。隨著病程遷延,則可衍生諸多兼證、變證,如若痰濁停聚,鬱久化熱,痰熱內生,則可見口渴心煩、痰黏色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又或由氣及血,氣滯血瘀,痰瘀互結,則可見刺痛固定、舌質紫暗或舌體瘀斑瘀點、脈澀等。治療上應以化痰開竅為中心法則,如痰熱內生則治以清熱化痰之法,若痰瘀互結則佐以活血祛瘀之品。有驗案里患者為鼾症所苦,而舌苔黃膩、脈見弦滑象,屬痰濕阻滯、鬱而化熱之證,在治療上以化痰開竅為主,同時配合散結利咽,輔以清熱化痰之法。故方中以石菖蒲為主行化痰開竅之力,合遠志以交通心腎、安神益智,搭配橘核、射干以化痰散結、通利咽喉,同時佐以膽南星清熱化痰。治療鼾證主要從痰濕入手。在多年的臨床中,我們發現治療鼾證應首選葶藶子、神曲,因葶藶子具有良好的瀉肺祛痰的作用。《金匱要略·痰飲咳喘病脈證並治》有葶藶大棗瀉肺湯治療“支飲不得息”的記載。葶藶子是治療飲邪阻於胸膈而致痰涎雍塞、肺氣不利、胸悶喘咳、呼吸困難的要藥。平時鼾聲不是很嚴重者,可以用葶藶子15g、大棗20g煎水或泡水飲服,堅持應用1周。臨床應用中,將葶藶子與大棗配伍應用,既能達到瀉肺作用,又能防止葶藶子的作用太強而傷正氣。從現在使用情況來看,此藥對於咳喘痰多,痰涎壅盛者效果很好。據黃宮繡《本草求真·卷五》記載,葶藶子的瀉水作用很強,可大瀉肺中水氣,藥力不亞於芒硝、大黃。臨床使用葶藶子時也並不一定要配伍大棗,只是在身體虛弱的情況下配伍大棗可以防止損傷正氣。 目前大部分學者認為以葶藶子配伍半夏、炒白術、石菖蒲、焦神曲後治療鼾證作用更佳。七、生活調理及注意事項
1.生活習慣
2.避免煙酒嗜好
因為吸煙能引起呼吸道症狀加重,飲酒加重打鼾、夜間呼吸紊亂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飲酒。 3.積極減肥
4.重視血壓
鼾症患者多有血氧含量下降,故常伴有高血壓、心律紊亂、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臟負擔加重,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所以要重視血壓的監測。
5.睡前禁止服用鎮靜、安眠藥物
6.採取側臥位睡眠姿勢
尤以右側臥位為宜,避免在睡眠時舌、軟齶、懸雍垂鬆弛後墜,加重上氣道堵塞。可在睡眠時背部褙一個小皮球,有助於強制性保持側臥位睡眠。7.運動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快步走、慢跑、散步、騎自行車等。運動時心率不超過每分鐘120次為宜。 (以上圖文是參考網上的相關文章及采用了網上的相關圖片編輯而成,版權屬原作著作,解釋權屬「廣博中醫治療中心」。)
敬請點擊→ 廣博中醫治療中心介绍
預約電話: 39564622
WhatsApp: 97163468
電郵:zhuen5878671@yahoo.com.hk
微信公眾號:zhuen5878671aa
地址:香港上環蘇杭街19-25號永昌商業大廈20樓D室(地鐵上環 A2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