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论坛 | 精彩回顾:教育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

财富   2024-10-31 19:55   北京  


20241025日下午,第四届北京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教育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6教室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祝军、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张文杰作为点评专家出席分论坛,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哈巍作为特邀专家参与了部分报告的点评。分论坛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徐万蓉主持,来自大连理工大学、邓迪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清华大学、石河子大学的五位博士生参与了本分论坛的论文报告和交流讨论,百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参会。

分论坛会场实况

分论坛首先进行了博士生成长漫谈茶话会环节。围绕职业发展和学术路径展开讨论,祝军老师从学术部门与政府部门的区别、高校教职的性价比、热点与冷门研究的平衡等多个角度展开,其中高校更关注学术论文和教学工作,而政府学术机构更注重政策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关于研究热点,他建议不要盲目追随,青年研究者应谨慎地选择研究领域,以建立独特的学术标签。张文杰老师在博士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方面提出了建议,她鼓励学生通过学术会议展示自己,向学术界传递可靠的信号,并对博士生求职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并提供建议。

大连理工大学邹炀汇报了《流动时代下的教育公平:农村子弟进城就读促进了教育代际流动吗?》一文,探讨了农村子弟进城就读对教育代际流动的影响,通过促进家庭团聚和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来实现教育代际上升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进城就读显著提升了农村子弟的教育水平,尤其在童年时期进城就读效果更显著。针对这一现象,研究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降低进城就读门槛和为农村子弟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支持,以构建公平的教育环境。随后两位点评专家评价了文章的贡献,并分别从文章写作和结论稳健性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

大连理工大学邹炀汇报

邓迪大学林宇恒线上汇报了《Going beyond the Average Treatment Effect: Exploring heterogeneity in marginal returns for employees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一文,探讨了中国制造业中员工教育收益的异质性问题,研究分析了高等教育扩张带来的分行业的异质性收益。研究发现中国的高等教育扩招提高了女性进入高等教育的概率,比男性高出34.8%,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比大学毕业生有更高的回报,高等教育的扩大使更多来自弱势背景的人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尽管高等教育扩展提升了女性进入高等教育的比例,但其对收入的回报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随后两位点评专家对选题的价值表示了认可,并从研究结论的解释、机制分析和与已有研究的对话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

邓迪大学林宇恒汇报

江西财经大学武新晨汇报了《高等教育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吗?——来自中国大学城的证据》一文,通过多时点DID模型分析探讨了大学城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大学城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本地带来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刺激消费、增加就业。中西部地区经费、师资和科研水平等支撑条件较差,但中西部地区建设大学城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大。大学城通过促进新的企业建立,以及企业研发和人才投入,促进企业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增长。随后三位点评专家对选题的意义和学术规范性表示了认可,并从数据的采集、内生性与因果关系的得出、长期效应的关注以及实证结果的呈现等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

江西财经大学武新晨汇报

清华大学万洋汇报了《教育公平如何影响生育意愿?——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一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通过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分析教育公平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发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能够显著提升个体的生育意愿,可以通过改善个体的心理福祉来间接影响其生育偏好,高教育水平的个体更能认识到教育公平带来的个人和社会利益,教育公平的影响在受教育年限较高的群体中更为明显。随后两位点评专家对选题时代价值和选题角度表示了认可,并从概念的界定和测量、研究方法在因果识别效力等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

清华大学万洋汇报

石河子大学陈洁婷汇报了《医学教育规模与结构对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中国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研究采用门槛模型分析了医学教育规模和结构对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非线性影响,发现医学教育规模和结构对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具有门槛效应,适度的教育规模扩展和优化的教育结构可显著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而过度扩张则可能导致效果递减。研究还发现不同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从动态调整医学教育规模和结构,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供给的精准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随后两位点评专家对选题时代视角表示了认可,并从写作规范、门槛效应方法的使用以及因果机制探讨等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

石河子大学陈洁婷汇报

在点评专家和博士生们的热烈交流与讨论中,2024第四届北京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教育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圆满落幕。


文字|刘雅旋 徐万蓉 徐雅静

摄影|刘雅旋

排版|刘雅旋



|往期回顾

■ IEE 动态 | 精彩回顾:第四届北京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 IEE 动态  | 精彩回顾:建设教育强国: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三届北京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 IEE动态|迈向共同富裕:教育的作用与机制探索——第二届北京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 IEE动态|“如何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回顾·反思·展望” ——2021年第一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论坛




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由原国家教委、原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支持设立,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是全国唯一一所从事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国家重点研究机构。  

教育经济研究所秉承北京大学“开放民主、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和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聚集了一批知名学者,形成了规范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特色。

 研究所依托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点(国内该学科第一个博士点),不断推进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模式创新,为我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国家教育问题的重要研究和咨询机构,教育经济研究所以教育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基础理论问题为研究重心,致力于探索教育经济学科前沿重大问题,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教育政策制定的重大战略需求。 

研究所现有专职研究人员20名,来自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理学、工学等多种学科,思想敏锐,训练有素,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国际合作研究的经验。除拥有一支精干的专职研究队伍外,研究所还聘请了国内外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兼职研究人员。 

多年来,研究所人员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机构的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2000年,教育经济研究所被国内同行专家评选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为全国重点学科;2003年,被评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并取得了博士后流动站的资格;2010年,教育经济研究所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ENDING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是教育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