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购买路径的五个环节:让你的广告投放更精准!

文摘   2024-12-02 11:36   浙江  

本文全文约1200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Hello,各位卖家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Navi的干货系列文章-第117期 


用户的购买路径包括哪些环节?如何根据这些环节选择合适的广告类型?这些问题将在未来几期视频中深入探讨。今天,我们先来了解用户购买路径中的五个关键环节:认知、思考、购买意向、购买经验和最终购买。


SP、SD广告主要影响购买环节,而SB广告则作用于认知和思考环节。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场景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些环节的具体内容,并展示广告类型如何与之匹配。


用户的购买路径包含五个环节:认知、思考、购买意向、购买经验和最终购买。假设现在是夏天,我想买些短袖衣服,于是在亚马逊搜索框中输入“女士短袖”。搜索结果展示了很多商品,这时我进入了认知环节。接着,我根据商品的款式、图片、价格、销量等信息筛选出感兴趣的产品,进入产品详情页查看,这就是思考环节。浏览了多个商品后,我决定购买某一款,这时进入了购买意向环节。为了确认购买决策,我会参考其他买家的评价和自己的购物经验,这就是购买经验环节。最后,我完成了购买,进入最终购买环节。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用户购买路径。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为什么SP和SD广告主要作用于购买环节,而SB广告则偏重于认知和思考环节。首先,从广告位的展示位置来看,SB广告有两种形式:Headline广告和SBV(品牌视频广告)。Headline广告通常出现在搜索框下方或搜索结果页底部,用户在搜索关键词后会第一时间看到品牌和产品信息,从而对品牌产生认知。


例如,当我搜索“充电器”时,搜索结果中的Headline广告可能展示Anker品牌及其产品,让我了解Anker是一个做充电器的品牌。而SBV则通过动态视频展示产品,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产品特点。因此,SB广告更多作用于认知和思考环节,帮助用户了解品牌及产品。


相比之下,SP和SD广告更多影响购买环节。SP广告通常出现在搜索结果中,属于搜索型流量,转化率较高,能直接促成首次购买。而SD广告则侧重于再营销,通常通过浏览或购买再营销的方式,促使用户完成二次购买或复购。因此,SP和SD的区别在于,SP广告更侧重于首次转化,而SD广告更注重二次引导和复购。


总结:在广告投放时,针对不同产品的生命周期,建议采用不同的投放策略。对于新品,建议优先选择SP广告;对于功能创新型产品,可以考虑结合SP和SB广告投放;而对于成熟产品,则可以在老品阶段补充SD广告,以促进复购和二次购买。


推荐阅读


注意!亚马逊宣布推出优惠券限时减免活动!

2024-11-29

新品广告大词成本太贵打不起怎么办?专家教你如何用小预算打大词!

2024-11-28

Q&A 192丨无评论的新品在黑五网一怎么打广告最省钱?

2024-11-27

非标品流量特点解析:你绝对想不到的技巧!

2024-11-26

从宇宙大爆炸到PPC
亚马逊广告干货持续输出者,数个亿级美金账号投放案例,已帮助千家企业提升广告效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