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码:532-533
书名:《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生态的叙说》(The Origins of the Modern World:A Global and Ecological Narrative)
作者:马立博(Robert B. Marks)
出版信息:罗文·利特菲尔德出版公司(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书评人:埃德蒙·托德(Edmund N. Todd)
摘要:
在公元1400年时,世界主要由两个结构主导:“旧的生物体制”(biological old regime)和连接欧亚大陆及东非部分地区的贸易网络。马立博认为,西方的崛起并非源于欧洲制度、价值观和文化的优越性,而是由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边缘地位以及新大陆原住民遭遇的疾病等因素的“汇合”导致的。西方的崛起还依赖于发现非洲奴隶并将其用于新大陆银矿开采和后来的种植园劳作。除此之外,偶然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英国拥有靠近潜在使用者的煤炭资源,而荷兰和中国却没有。马立博强调,这种汇合、偶然性和意外为人类的能动性留下了可能的空间。在中国、印度等东方地区发展成为当时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的同时,欧洲边缘地区的竞争和持续战争造就了较小的民族国家。1500年至1800年间,新大陆白银的近四分之三最终流入中国,并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亚洲拥有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并提供了80%的世界商品。然而,发达的市场经济使中国在“旧的生物体制”框架内走向劳动密集型农业,而非工业革命。19世纪,基于欧洲民族国家崛起、重商主义政策和煤炭资源优势的工业发展,为帝国建设提供了必要工具。铁壳蒸汽动力炮舰和棉纺织品的机器生产使欧洲得以削弱印度和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到1900年,现代民族国家体系、资本主义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基础已经形成。托德认为该书对研究全球经济崛起及其环境影响的课程很有价值。他提到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l)和丹尼尔·海德里克(Daniel Headrick)也有类似论述。在科技发展的偶然性辩论中,马立博反对欧洲例外论,认为欧洲科学并未直接导致工业革命。然而,一些学者认为,使用演示设备的巡回讲师使英国人熟悉了牛顿主义,这为机械工程奠定了基础。马立博利用了关于亚洲的最新研究文献,这些内容可能不太为美国和欧洲历史学家所熟知。总的来说,该书为我们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提供了全球化和生态的视角。
页码:533-534
书名:《美洲环境史研究II:北美、南美和太平洋》(Estudios sobre Historia y Ambiente en América II: Norteamérica, Sudamérica y el Pacífico)
作者:贝尔纳尔多·马丁内斯·加西亚、玛丽亚·德·罗萨里奥·普列托(Bernardo Martínez García, María del Rosario Prieto)
出版信息:墨西哥学院历史研究中心和泛美地理和历史研究所,2002年。(El Colegio de México, Centro de Estudios Históricos: Instituto Panamericano de Geografía e Historia, 2002)
书评作者:斯特林·埃文斯(Sterling Evans)
提要:
该书反映了拉丁美洲环境史研究的蓬勃发展和多样性。全书共13章,围绕四个主题展开: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历史、景观变迁和农业变革。每个主题下包含多篇论文,涉及范围广泛,包括从17世纪太平洋气候到巴西帝国末期的农业和环境变化等课题。作者们来自不同学科,如历史、地理、物理科学和人类学,体现了环境史的跨学科特性。部分论文附有插图和地图,增强了内容的可视化。书评作者埃文斯认为,尽管该书在时间顺序上有些跳跃,但其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合理。书中主要关注殖民时期和早期国家时期,他建议未来的卷本可以探讨20世纪的议题,如环境保护、旅游业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带来的变化。这本西班牙语著作对推广西语世界的环境史研究很有帮助,但也限制了其在其他地区的使用。尽管如此,埃文斯认为它仍是拉丁美洲环境史学者和学生的重要资源,对于相关研究和课堂教学都很有价值。
页码:534-535
书名:《中美洲历史地图集》(Historical Atlas of Central America)
作者:斯蒂芬·莫斯利(Stephen Mosley)
出版信息: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2003(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2003.)
书评作者:罗伯特·克拉克斯顿(Robert Claxton)
提要:
克拉克斯顿指出,由于大学历史系学生普遍缺乏地理知识,历史地图集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补充。在2003年之前,中美洲一直缺乏专门的历史地图集,该书填补了这一空白,而且成为了拉丁美洲历史地图集中的重要作品。受到加拿大历史地图集的启发,霍尔(Hall)和佩雷斯·布里尼奥莱(Pérez Brignoli)将“中美洲”的范围定义得非常广泛,包括了从特万特佩克地峡到阿特拉托河的地区,这样的定义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书中的405幅彩色地图和140幅彩色图像被组织在五个主题之下,这些主题不仅涵盖了环境和领土,还包括了文化变迁、殖民社会、国家社会的形成以及发展挑战。每个部分都配有详尽的解释和注释,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的基础。尽管数据主要截止于1980年,并且没有包括教育、卫生服务、能源供应和媒体发展等现代议题,这本地图集依然包含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数据。对于环境史学家来说,这本地图集是追踪科学考察、自然现象、土地使用和所有权变迁、人口动态、交通发展、森林砍伐和保护区等主题的宝贵资源。作为一位资深的历史学者,克拉克斯顿认为这本地图集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工具,它为研究中美洲历史的学者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本地图集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料,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美洲历史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页码: 536-537
书名:《进步的纪念碑:墨西哥城的现代化与公共卫生(1876-1910)》 (Monuments of Progress: Modernization and Public Health in Mexico City, 1876-1910)
作者:克劳迪娅·阿戈斯托尼 (Claudia Agostoni)
出版信息:卡尔加里大学出版社 (University of Calgary Press)
科罗拉多大学出版社 (University Press of Colorado)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onoma de Mexico),2003
书评作者:约翰·蒂芬巴赫 (John Tiefenbacher)
提要:
阿戈斯托尼通过研究19世纪晚期墨西哥城的现代化努力,揭示了这座城市在波菲里奥·迪亚斯将军统治时期(波菲里奥时代)面临的挑战和转变。阿戈斯托尼的著作集中讨论了公共工程的建设,这些工程不仅是技术成就,也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象征。因此,这些工程也被寄希望能够将墨西哥城转变为一个更健康、更适宜居住的城市。书评作者蒂芬巴赫指出,阿戈斯托尼在书中详细探讨了流行病学、城市设计和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它们如何与墨西哥政府追求现代化的目标相结合。这种现代化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建设上,也反映在对城市环境和公共卫生管理的新理念上。书评强调了作者如何分析了从瘴气说到细菌理论对疾病传播理解的转变,以及这种科学认知的转变为城市公共卫生政策和实践带来的影响。这种转变导致了新的疾病控制策略的产生,这些策略更加注重消除疾病传播的物理环境和生物媒介。蒂芬巴赫认为该书写作精良、组织有序,对研究前现代城市设计和环境管理的学者以及研究生课程非常有价值。尽管如此,他也指出了书中的一个小缺点,即前三章缺少插图和地图,这可能会给不熟悉墨西哥城地理和历史背景的读者带来一些理解上的困难。阿戈斯托尼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墨西哥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视角,展现了城市如何在公共卫生危机和自然灾害的挑战下,通过现代化的公共工程和政策来改善其形象和居民的生活条件。
页码: 537-538
书名:《水中的线条:的的喀喀湖的自然与文化》(Lines in the Water: Nature and Culture at Lake Titicaca)
作者:本·奥洛夫(Ben Orlove)
出版信息: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书评作者:辛西娅·拉丁 (Cynthia Radding)
提要:
该书展现了本·奥洛夫对的的喀喀湖周边土著渔民社区的深入研究,这项研究跨越了二十多年,涵盖了文化、环境和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奥洛夫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些社区在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压力下,如何依靠传统的渔业管理机构和社区凝聚力来维持生计。书评突出强调了奥洛夫在写作风格上的清晰和插图的有效运用,以及他在叙事上的创新,如通过假想博物馆来介绍鱼类物种。这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增加了历史的深度。该书的七章内容涵盖了记忆、山脉、名称、工作、鱼类、芦苇和路径等主题,显示了奥洛夫对文化价值和当代实践的深入探讨。尽管书评对奥洛夫的历史处理方式提出了批评,并指出其自传性质的叙事可能掩盖了土著村民的声音,但整体上,书评作者拉丁认为该书是对文化和环境人类学的重要贡献。书评最后指出,奥洛夫的著作挑战了经济人类学领域中对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普遍支持,提供了一个批判性的视角。拉丁将该书推荐给人类学和环境研究的学生和学者,认为它在内容和方法论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综合来看,奥洛夫的书籍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和人文关怀,为我们理解土著社区如何在现代化浪潮中保持其文化韧性和生态智慧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书评通过细致的分析,展现了奥洛夫研究的深度和复杂性,同时也指出了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空间,如进一步加强性别分析等。
页码: 685-687
书名:《环境、权力与不公正:一部南非历史》(Environment, Power, and Injustice: A South African History)
作者:南希·雅各布斯 (Nancy J. Jacobs)
出版信息:剑桥大学出版社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书评作者:格雷戈里·马多克斯 (Gregory H. Maddox)
提要:
马多克斯的书评赞赏了雅各布斯将环境史与社会史融合,通过研究南非西北部库鲁曼镇的环境变迁,展现了该地区从特瓦纳人的农牧社会转变成为种族隔离政策下的劳动力储备地的历史演变轨迹。雅各布斯不仅关注了自然景观的变化,还深入探讨了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如何塑造了这一变迁。该书特别讨论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特瓦纳人的生产系统是如何被摧毁的。这一系统通过畜牲业与长期休耕的耕作方式适应了当地的半干旱环境。随着传教士的到来和种族隔离政策的实施,当地社区的土地被剥夺,农业生产方式被迫转变,导致了社会分层和依附劳动阶层的形成。马多克斯强调了该书在分析社会阶层与土地关系时所展现的深刻见解,特别是对“驴子屠杀”事件的分析,这一事件揭示了种族隔离政策对人民生活和土地利用的深远影响。通过分析这一事件,雅各布斯展示了少数精英如何控制和管理当地土地,以及他们如何基于商业利益牺牲了当地贫困人民的生存资源。书评认为,雅各布斯的这部著作不仅为理解南非特定地区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也为环境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供了范例。马多克斯的评论进一步肯定了雅各布斯在揭示环境政策如何与社会结构和权力斗争相互作用方面的贡献,以及她对种族隔离政策对农业集约化阻碍的深入分析。总体而言,该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关于南非环境与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的全面认识,突出了环境史研究在理解社会正义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重要性。
页码: 540-541
书名:《南非的环境史:案例与比较》(South Africa's Environmental History: Cases & Comparisons)
作者:斯蒂芬·多弗斯 (Stephen Dovers)、露丝·埃奇库姆 (Ruth Edgecombe)、比尔·格斯特 (Bill Guest)
出版信息:俄亥俄大学出版社 (Ohio University Press)
书评作者:威廉·斯托里 (William Storey)
提要:
该书由斯蒂芬·弗斯、露丝·埃奇库姆和比尔·格斯特编辑,通过11个案例研究,全面展示了南非环境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些案例研究涵盖了牧场管理、海岸线保护、城市发展和造林等多个方面,证明了南非在环境史史料和研究课题方面的丰富性。研究者利用了历史档案、生物调查和口述访谈等多种材料来支持他们的研究,显示了其在方法论上的多样性和深入性。该书中的两篇文章特别值得注意,它们尝试对美国和欧洲的环境史观点进行重新审视。南希·雅各布斯(Nancy Jacobs)对卡罗琳·麦茜特(Carolyn Merchant)的“殖民生态革命”模型提出质疑,认为该模型过分强调了欧洲人的作用,而在她的研究中,原住民在塑造殖民地生态关系中扮演了主动的角色。兰斯·范·西特(Lance van Sittert)对流行的环境史观点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些观点过于理想化和反技术,而他通过研究美国仙人掌在东开普省的传播和控制,展示了生物入侵是如何与南非不断演变的文化和政治相互作用的。尽管大多数案例研究并未直接讨论美国和欧洲的环境史观点,但它们与南非社会史研究紧密相关,为我们理解南非人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实证贡献。书中还包括了五位环境史学家的评论,他们从非洲、澳大利亚、印度和南美的角度对南非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书评者威廉·斯托里指出,尽管这些案例研究在学术上具有重要价值,但对于那些不熟悉南非社会史的读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此外,该书评也反映出南非学者在进行国际比较方面的局限性,指出了作者们未能充分吸引南非以外读者的问题。总体而言,该书不仅为南非环境史的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也为国际环境史的对话和比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挑战,强调了在全球范围内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页码: 541-543
书名:《英国的人类定居:人类景观的塑造》(The Peopling of Britain: The Shaping of a Human Landscape)
作者:保罗·斯莱克 (Paul Slack)、里克·沃德 (Ryk Ward)
出版信息:牛津大学出版社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书评作者:马修·奥斯本 (Matthew Osborn)
提要:
2003年英国两项关键的考古发现,为探讨英国远古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发现不仅突显了现代工程与古代遗产之间的张力,也显示了考古学在不断重写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在该书中,编辑保罗·斯莱克和里克·沃德汇集了多个章节,涵盖了从50万年前到现代的英国人口演变和景观发展。这些章节展示了跨学科研究的力量,从早期人类行为的社会和生存策略,到智人的出现和文化模式的演变,再到农业的起源和部落、帝国的构建。里格利(E.A. Wrigley)的章节提供了分析乡村与城镇关系的经济学视角,讨论了经济集约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尽管这一章节的方法与其他章节相比更为简化,但它提供了有关经济变迁的宝贵洞见。书评作者奥斯本强调了该书作为研究英国人口历史的重要入门读物的价值。他认为,书中的多学科视角和对复杂性的认可,为理解英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框架。此外,该书评还指出,书中的学术辩论和对不同观点的呈现,体现了学术研究的活力和深度。总的来说,该书为英国历史学家、欧洲环境史学家以及对英国定居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它不仅增进了人们对英国历史的认知,也鼓励了对历史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思考。通过这些综合的研究,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如何塑造并持续影响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结构。
页码: 543-544
书名:《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荒原:一部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2000年的环境史》 (The Moorlands of England and Wales: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8000 BC to AD 2000)
作者:伊恩·西蒙斯(Ian G. Simmons)
出版信息:爱丁堡大学出版社(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书评作者:T. C. 斯莫特 (T. C. Smout)
提要:
该书开头便介绍了英国独特的荒野栖息地,这些地区虽位于高地,但并非真正的山区,其特征为开阔的空间和以石楠、粗草为主的植被。该书作为首部关于英格兰和威尔士荒原环境史的著作,全面覆盖了从史前至现代的漫长历史时期。书中内容被精心划分为八章,不仅包括了对荒原地质学的探讨,还深入分析了人类活动——从史前猎人到中世纪农民,再到现代工业化时期的矿产开采——对荒原历史演变的影响。此外,书中还涉及了荒原在当前面临的保护挑战、不同地区的案例研究,以及艺术家和画家如何表现荒原。西蒙斯在该书中强调,尽管荒原给人留下野生的印象,但它并非未受人类影响的原始荒野,而是长期受到人类活动改造的地区。从史前时代起,人类就已经开始对荒原进行改造,如通过狩猎和采集活动维持开阔的地形,促进了荒原上覆盖的泥炭沼泽的扩散。中世纪和铁器时代的农民进一步清理林地,扩展耕地,其活动随着人口和商业压力的变化而增减。作者还讨论了20世纪荒原面临的多重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包括过度放牧、狩猎、徒步旅行、军事训练、林业开发以及风力发电等需求的冲突。这些矛盾反映了荒原在生产与娱乐之间的紧张关系。书评作者斯莫特认为,该书以其清晰有力的论述,不仅为地理和环境研究的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也为所有关心这一特殊栖息地未来的人提供了深入的反思。尽管书中的索引存在不足,部分数据也需进一步核实,但这些小瑕疵并不影响其作为一部内容丰富、视角广泛、深刻揭示荒野与人类历史联系的环境史著作的价值。总体来说,该书为我们理解荒原这一特殊景观的历史和现状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展现了其复杂性及其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页码: 544-545
书名:《自然保护与国家社会主义》(Naturschutz und Nationalsozialismus)
作者:约阿希姆·拉德考(Joachim Radkau)、弗兰克·乌科特(Frank Uekötter)
出版信息:大学出版社(Campus Verlag)书评作者:凯伦·旺德斯(Karen E. Wonders)
提要:
该书开头指出了德国环境运动和绿色政治的独特而悠久的历史,同时提到了一个尴尬的事实:在纳粹时期,存在一个被称为“绿色派”的群体,他们制定了一些自然保护法。这本书直接探讨了当今德国环保主义者的历史渊源问题,并特别聚焦于二战后的时期。书中还包含了德国环境部长兼绿党政治家于尔根·特里廷的两篇文章。该书提出了两种处理这一历史问题的方法:特里廷认为,尽管纳粹有过对自然的主张,但这并不影响后来的自然保护的政治使命;拉德考等人则展示了第三帝国时期人们与“自然保护”政治互动的多样性,揭示了不同层面的态度和行为,有些可能与现代环保价值观相符,有些则可能带有纳粹时期的特定意识形态色彩。全书包含20篇文章,涵盖了5个子主题,包括总体视角、法律和制度方面、理念和概念、特定保护主义者的传记,以及1945年后对纳粹历史的反思。这些文章深入探讨了德国环境保护历史的复杂性,展示了纳粹时期自然保护政策的多层面性。书评作者凯伦·旺德斯提出了两点批评:一是书中缺少对狩猎和野生动物艺术的关注,这两者与野生动物保护和国家公园议题密切相关;二是书籍缺乏索引和总体参考书目,这可能在读者查找相关信息时造成不便。总体而言,该书被评价为对自然政治化研究的一流作品。它不仅为理解当代德国环保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也对全球环保主义的历史认识提出了挑战和反思,促使人们深入思考环保运动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页码: 545-546
书名:《浅绿色社会:法国的生态学与技术现代性(1960-2000)》(The Light-Green Society: Ecology and Technological Modernity in France, 1960-2000)
作者:迈克尔·贝斯(Michael Bess)
出版信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03。(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书评作者:安吉拉·默蒂格(Angela G. Mertig)
提要:
迈克尔·贝斯以精湛的文笔展示了法国及其环保主义在过去四十年的演变,这一演变既与全球其他工业民主国家的环保运动有着相似之处,也呈现出独特的法国特色。书中第一部分深入探讨了法国社会中传统与高科技现代化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催生了所谓的“浅绿”社会,即在保持对传统的依恋的同时,也追求现代化的发展。第二部分详细回顾了法国环保主义的发展轨迹,从1960年代的边缘化状态,到1990年代成为社会主流的过程。尽管法国有时被视为对环保持反对态度,但贝斯的研究表明,绿色思想实际上在法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第三部分进一步描述了“浅绿”社会的特征,强调了“自然”与“社会”之间界限的模糊化。贝斯通过分析消费主义、政府政策和工业界的绿色化,展示了环保主义如何渗透到法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在该书的最后部分,贝斯对“浅绿”社会的哲学意蕴进行了深入探讨。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和控制日益增强,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观念已经变得模糊。贝斯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自然的概念,将其视为一个从最原始到最不原始的连续体,并在这个连续体中寻找我们保护自然的新路径。书评作者安吉拉·默蒂格高度评价了贝斯的著作,认为它不仅记录了法国环境史的发展,而且将其放在了更广阔的视角下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其哲学意义。总体而言,该书为理解法国环保主义的发展轨迹,以及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环境史和环保运动的人来说,都是一本极具价值的读物。
页码:547-548
书名:《现代恶魔:欧洲城市和工业社会的污染》(The Modern Demon: Pollution in Urban and Industrial European Societies)
作者:克里斯托弗·伯恩哈特 (Christoph Bernhardt)、热纳维耶夫·马萨尔-吉尔博 (Geneviève Massard-Guilbaud)
出版信息:布莱斯-帕斯卡大学出版社 (Presses Universitaires Blaise-Pascal)
书评作者:珍妮·哈夫纳 (Jeanne Haffner)
提要:
该书挑战了关于污染的传统观念,即污染仅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次要后果。相反,该书提出污染是现代社会形成的核心要素,与现代社会的“黑暗面”或“恶魔”紧密相关。这一观点与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黑暗之心》中所体现的精神相呼应,将污染视为现代性的内在问题。书中的23个欧洲案例研究深入探讨了污染问题的文化层面,特别关注了机构、政府、社会群体、工业界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第一部分着重讨论了污染概念的产生及其如何成为政治议题,其中帕特里克·富尼埃(Patrick Fournier)强调了专家,如医生和工程师在污染问题政治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他章节则分别讨论了水和空气污染问题、城市与工业的互动关系,以及性别在社会和环境运动中的影响。例如,萨宾·巴尔斯(Sabine Barles)的文章利用图表和数据展示了巴黎从旧制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净化”过程。书评作者珍妮·哈夫纳认为,该书的理论框架、案例研究方法和对机构角色的强调,对于研究欧洲历史、技术发展史和城市环境史的学者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尽管如此,哈夫纳也指出,书中的一些观点并不是全新的,而且书籍使用英语和法语出版可能会对某些学生造成阅读上的障碍。总体来说,该书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污染问题的视角,强调了污染与社会结构和文化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环境史研究领域贡献了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通过这些案例研究,书籍鼓励学者们对污染的原因和含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从而促进对环境问题更全面的理解。
页码: 548-549
书名:《毁灭与重生:一部匹兹堡及其地区的环境史》(Devastation and Renewal: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Pittsburgh and its Region)
编辑:乔尔·塔尔 (Joel A. Tarr)
出版信息:匹兹堡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书评作者:大卫·斯特拉德林 (David Stradling)
提要:
由乔尔·塔尔编辑的该书是多年深入研究的成果,展现了多位历史学家对匹兹堡环境变迁的学术贡献。书中不仅记录了匹兹堡在工业化过程中遭遇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还详细回顾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治理过程。爱德华·穆勒(Edward Muller)的文章为理解匹兹堡作为“河流城市”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河流在推动工业发展和塑造后工业时代的自然美学与休闲生活中的关键作用。安德鲁·麦克尔韦恩(Andrew McElwaine)的论文深入探讨了九英里河的转型——从工业废渣堆积地到新都市主义开发项目。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变,也反映了城市环境治理和更新的重要趋势。塞缪尔·海斯(Samuel Hays)的论文则对匹兹堡近期的环境活动进行了分析,提醒读者在面对环境改善时应保持谨慎,不应过于自满,需要持续关注和推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书评作者大卫·斯特拉德林认为,该书不仅证明了历史学家已经开始重视城市环境史的研究,同时也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打破“自然”与“人工环境”之间的界限,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总体而言,这本书通过展示匹兹堡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和近期恢复环境的努力,为城市环境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和深刻的见解,强调了环境史研究在理解城市发展和促进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重要性。
页码: 549-550
书名:《浓烟似水:环境骗局与环保斗争的故事》(When Smoke Ran Like Water: Tales of Environmental Deception and the Battle Against Pollution)
作者:德弗拉·戴维斯 (Devra Lee Davis)
出版信息:基础图书出版社 (Basic Books)
书评作者:克利夫顿·胡德 (Clifton Hood)
提要:
德弗拉·戴维斯的书籍不仅是对美国环境主义文献的补充,而且她作为一位毒理学家,以个人的科学背景和深刻的个人经历,为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视角。戴维斯不仅详细描述了历史上的重大污染事件,还深入探讨了有毒化学品对人类健康的潜在的长期影响,包括乳腺癌和男性不育等环境相关疾病的产生。在该书的第二层面,戴维斯对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审视,批评了现有健康体系对环境因素在疾病成因中作用的忽视,这表明了对环境健康影响评估的迫切需求。第三层面,戴维斯深入分析了有关环境科学的监管政治,揭示了企业利益和学术界可能存在的不当影响,认为这些利益集团通过操纵科学程序来维护其排放有害污染物的行为。为此,戴维斯提出了新标准,即将举证责任转移给污染者,这一建议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可能会对环境保护法规产生深远影响。作者将有毒化学品问题视为道德问题的观点,强调了人类苦难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这为环境问题的讨论增添了新的维度。书评作者克利夫顿·胡德认为该书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它不仅提出了对现有监管体系的批评,还提出了改革建议,这些建议可能会促进更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总体来说,这本书通过其多层次的分析以及与个人视角的结合,为理解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并对社会和政策层面的改进提出了有力的论据。它强调了环境保护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页码: 551-552
书名:《工业化的自然:蛮力技术与自然世界的转变》(Industrialized Nature: Brute Force Technolog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atural World)
作者:保罗·约瑟夫森 (Paul R. Josephson)
出版信息:岛屿出版社(Island Press)
书评作者:索尼娅·施密德 (Sonja Schmid)
提要:
该书通过跨国比较的视角,深入分析了不同国家在实施水电大坝、森林和渔业管理等大规模“蛮力技术”时的案例。这些技术不仅在物理上改变了自然世界,而且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强调,对自然的控制欲望及其带来的负面后果并不局限于某一经济或政治体系中,而是一种普遍现象。该书不仅探讨了科学和工程在推动这些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还深入讨论了它们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官僚体制之间的复杂关系。约瑟夫森提出,在不同的经济和意识形态背景下,大规模技术项目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技术的需求超越了国家间的差异。此外,作者还关注了在科学不确定性条件下如何做出决策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决策过程以实现更公正结果的建议。书评作者索尼娅·施密德认为,该书的优势在于其比较分析的方法,为理解不同国家在资源管理方面的异同提供了宝贵的视角。该书评还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如何界定“小规模”和“大规模”技术,以及为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国家会有偏好大规模项目的倾向。这些问题对于深入理解现代化进程中资源管理的复杂性至关重要。总体而言,该书通过多角度的比较分析,不仅揭示了大规模技术对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也反映了这些技术如何与社会结构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为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资源管理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洞见。
页码: 552-553
书名:《美国作为第二次创造:技术与新起点的叙事》(America as Second Creation: Technology and Narratives of New Beginnings)
作者:大卫·奈 (David Nye)
出版信息: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MIT Press)
书评作者:保罗·约瑟夫森 (Paul Josephson)
提要:
该书通过跨学科的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技术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书中不仅分析了文学作品,还审视了政治论著、经济分析和艺术作品,展示了它们如何共同建构了对技术在美国社会中角色的复杂认知。该书内容围绕自然同化、空间掌握、权力掌握和土地转变等主题进行组织,深入讨论了斧头、木屋、磨坊和铁路等关键技术如何在塑造自然和社会方面发挥作用。这些技术不仅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也反映了社会结构中的阶级冲突和土著与定居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书中特别提到了联邦支持的项目在征服内陆地区中的作用,这些项目通过在地图上施加笛卡尔网格,以及通过建立道路和补贴蒸汽船旅行等手段,实际上对土地进行了控制。这些行动促成了一种流动的无产阶级的形成,其中包括工人、酒馆老板、妓女等群体,他们跟随铁路发展而迁移。奈还探讨了建国叙事中深植的信念,即技术能够赋予个人更大的权力并将财富民主化。然而,这种信念往往忽视了环境退化和劳工剥削的问题。书中对这些被忽视的反叙事给予了关注,它们来自原住民、哈德逊河画派艺术家以及乔治·珀金斯·马什等作家的作品,这些反叙事质疑了技术进步并关注了其背后的自然破坏和人类剥削。书评作者保罗·约瑟夫森认为该书的全面性、敏锐的分析、易读性以及与当代问题的关联性,使其成为美国史、技术史和环境史研究者的重要教材,并预言它将成为该领域的标准著作。约瑟夫森本人作为技术史和环境史专家,对奈的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以理解技术如何在美国的历史叙事中被塑造和理解,以及这些叙事如何影响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技术之间关系的认知。
页码: 553-555
书名:《从平原获利:大北方铁路与美国西部的公司开发》(Profiting from the Plains: The Great Northern Railway and Corporate Development of the American West)
作者:克莱尔·斯特罗姆 (Claire Strom)
出版信息:华盛顿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书评作者:马克·芬莱 (Mark Finlay)
提要:
克莱尔·斯特罗姆的著作深入探讨了詹姆斯·希尔(James J. Hill)这位铁路巨头的农业企业及其对美国西部农业发展的影响。大北方铁路由于缺少重要的土地赠予,只能依赖于农业项目来吸引定居者和增加铁路的客流量。希尔坚信杰斐逊式的农业价值观,即小家庭农场的重要性,他亲自指导并资助了一系列旨在塑造西部农业实践和土地使用的项目。该书详细描述了希尔的农业计划,包括推广双用途牛、开发新品种玉米以及支持甜菜制糖产业的发展。这些计划体现了希尔对于农业多样化和可持续性的关注。然而,斯特罗姆在书中指出,希尔的大多数计划最终都遭遇了失败,原因包括政治反对、农民和牧场主的抵制,以及环境因素的挑战。斯特罗姆的分析修正了以往认为希尔发展计划取得了成功的看法,提供了对进步时代权威和专业知识定义的深入分析。她展示了希尔如何尝试建立自己作为农业专家的权威,并与当时的农业科学家和改革者争夺话语权。书评作者马克·芬莱认为,尽管斯特罗姆在将希尔的计划与环境史主题联系起来方面存在不足,在利用地图和环境数据来阐释问题方面尤其如此,但她的著作对于理解希尔的生平、铁路史和美国西部的开发史具有重要价值。芬莱还指出,书中对希尔农业计划的失败案例的分析,揭示了这些计划的复杂性和局限性,为研究美国西部的农业和环境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总体来说,斯特罗姆的著作为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西部农业和铁路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深刻的洞见,展现了一个铁路巨头如何试图通过农业项目塑造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环境,以及这些努力所面临的挑战和结果。
页码:555-556
书名:《南部平原的未来》(The Future of the Southern Plains)
编辑:雪莉·史密斯 (Sherry L. Smith)
出版信息: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书评作者:艾莉森·麦卡拉迪 (Alison Macalady)
提要:
该论文集收录了8篇论文,主要深入探讨了美国南部平原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环境史。涵盖地区主要包括得克萨斯州西北部,以及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堪萨斯州和俄克拉何马州的部分地区。该书指出,南部平原正面临严重的人口减少问题,但相比北部平原,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报道。文集中的论文涉及了该地区的资源开采问题,特别是对奥加拉拉含水层的水资源管理和石油产业的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论文集关注了地下水管理区的挑战,这一有限的资源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已经减少了超过三分之一。石油产业也是论文集关注的一部分,尽管大型石油公司已经放弃了曾经有利可图的二叠纪盆地,但一些小型独立公司仍在继续生存甚至繁荣。书评作者艾莉森·麦卡拉迪认为,这些论文展现了作者们对南部平原的深厚感情和热爱,但同时指出,文集缺乏与美国中西部和大平原其他农业州的比较,这可能会限制读者对南部平原地区更广泛背景的理解。尽管如此,该书为读者提供了对南部平原地区人文和自然环境的深入探讨,有望激发读者对该地区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并促进对该地区历史和现状的更全面认识。
页码:556-558
书名:《克里克地区:克里克印第安人及其世界》(Creek Country: The Creek Indians and Their World)
作者:罗比·埃斯里奇(Robbie Ethridge)
出版信息:北卡罗来纳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书评作者:沃伦·霍夫斯特拉(Warren R. Hofstra)
提要:
作者通过深入的历史民族志研究,详细描绘了1796至1816年间克里克印第安人的社会结构、土地利用和经济生活方式。书中不仅包括了对自然环境的详尽描述,还深入探讨了克里克人的城镇生活、社会功能、政治组织、亲属系统以及性别和种族在克里克世界观中的表现。该书还特别关注了克里克人的经济活动,包括鹿皮贸易以及随着市场狩猎导致鹿群数量减少而向农耕和牧业的转型。该书评认为该书为北美民族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表现在展示原住民文化的复杂性和效用性方面。然而,该书也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局限于对克里克文化的静态描述,没有充分探讨其长期演变过程以及与周边文化的互动。并且,书中对文化与环境关系的描述也显得静态,没有深入分析环境变化如何影响文化演变,以及文化系统如何适应或改变了环境条件。尽管存在这些批评,该书依然为未来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提出了许多引人入胜的问题,例如环境变化如何引领克里克文化发展,大西洋经济的渗透如何影响克里克人的环境和文化潜力,以及克里克人的世界是如何在与周围文化的互动中形成和演变的。无论读者对该书持有何种看法,作者都以其优雅的文笔和深入的叙述,成功地为我们重现了一个原本可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世界。该书不仅为克里克印第安人的历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进一步探索原住民文化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启发性的观点。
页码:558-559
书名:《自然州:缅因州、俄勒冈州和全国的环境想象》(Natural States: Th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 in Maine, Oregon, and the Nation)
作者:理查德·贾德(Richard Judd)、克里斯托弗·比奇(Christopher Beach)
出版信息:未来资源研究所(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书评作者:波莉·韦尔茨·考夫曼(Polly Welts Kaufman)
提要:
该书深入探讨了1945年后的三十年间缅因州和俄勒冈州在环境问题上的公众行动,并提出了“环境想象”这一概念。这一概念体现了人们对自由、真实和永恒感的追求,这些感觉是通过与自然和自然中的人们的交流获得的。书中通过一系列案例研究,如清洁水源运动、反对河流筑坝的斗争以及将海滩划定为公共空间的努力,展示了公众是如何围绕共同的环境目标团结起来的。作者建议,环境主义者应该回归以地方为中心的政治,通过在基层发展领导力来创造共享的环境目标和愿景。这种地方化的策略有助于建立更广泛的联盟,从而更有效地应对环境问题。书评作者考夫曼指出,该书不仅分析了不同社会阶层的自然爱好者之间的矛盾,如精英保护主义者与乡村探险者之间的紧张关系,还探讨了环境保护如何促成了意想不到的合作伙伴关系,例如猎鸭者和爱鸟者的合作。这些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对于环境主义的成功至关重要,在制造业工作岗位流失导致收入下降的时代背景下尤其如此。书中对三十年间的环境主义实践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分析,不仅对理解环境主义运动的历史有重要意义,也为当前和未来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
页码:559-560
书名:《森林火灾:一场战争的故事》(Forest Fires: The Story of a War)
作者:帕特里克·布兰谢(Patrick Blanchet)
出版信息:蒙特利尔坎托斯国际出版社(Montreal,Cantos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书评作者:詹姆斯·法齐奥(James Fazio)
提要:
帕特里克·布兰谢的著作深入探讨了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森林火灾历史。该书从1870年的第一部省级防火法律讲起,详细记录了魁北克省防火政策和措施的演变过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历史视角。该书不仅描述了政府如何努力平衡农业和林业的发展,还涉及了它与工业界在防火成本上的分担问题。此外,该书还特别提到了铁路作为早期火灾挑战的一个例子,以及如何通过法律和技术的进步来应对这些挑战。布兰谢介绍了防火区、合作社、许可证制度、通信设备、灭火工具和瞭望塔等防火方法的发展历程。特别是1919年引入的“飞机巡逻”,这在当时是防火战争中的一个创新举措,也被视为最重要的武器之一。作者通过五年的深入研究,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海报,它们不仅记录了防火措施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森林防火的认识和态度。这些视觉材料增加了书籍的价值,为读者提供了更直观的历史见证。总体而言,该书全面系统地记录了魁北克省森林防火的历史,不仅为魁北克省也为更广泛的森林防火历史提供了深入的见解和丰富的资料,对于理解森林火灾防控的演变和挑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了解森林火灾防控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研究者和对森林火灾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都是一份宝贵的贡献。
页码:560-561
书名:《我们共享的土地:私有财产与公共利益》(The Land We Share: 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Common Good)
作者:埃里克·弗雷弗戈(Eric T. Freyfogle)
出版信息:华盛顿特区岛屿出版社(Washington, D. C.: Island Press)
书评作者:卡尔·布鲁克斯(Karl Brooks)
提要:
该书探讨了私有财产权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私有财产权应该由其促进公共利益的能力来证明和限制。作者反驳了那种认为业主自古以来就拥有无限制权利的政治主张,认为财产权是一个灵活的制度,其在美国(和英国)历史上反映了社区对土地所有者所允许做的事情的“重大变化”。该书使用美国历史上的知名司法判例来追踪财产法的衰落。19世纪,尤其是内战后,共和党强调为公共利益调节土地使用的共识在资本主义压力下瓦解。法官们重新解释了不成文的财产普通法以鼓励工业,用严格的金钱术语计算公共利益,并最终在公共安全法规降低土地市场价值时赋予所有者补偿权。作者对这种司法对财产“权利”的神圣化持轻蔑态度。该书写作细腻、清晰,但作为法学教师,作者在解释法律历史时过于依赖法院文书部分。尽管他呼吁“公众”更认真地选择将其财产置于公民义务的适当位置——作为社区的仆人,但在讨论最能表达公共偏好的联邦和州法令以及地方条例时却显得吝啬笔墨。
页码:561-562
书名:《土地、财产和环境》(Land, Prop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书籍编辑:约翰·理查兹(John F. Richards)
出版信息: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当代研究所(Oakland, California,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Studies)
书评作者:莱斯特·德科斯特(Lester DeCoster)
提要:
该书囊括了14位作者的文章,深入探讨了全球范围内土地产权的演变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书中的案例研究从非洲的坦桑尼亚到美国的西部地区,展示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土地使用和产权的多样性。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土地产权的控制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国家层面,这导致了地方权利的逐渐消失和产权的标准化。该书特别提到了英国殖民时期在印度的土地政策,这些政策简化了复杂的土地所有制,但同时也加剧了森林的砍伐和生态破坏。作者们还讨论了国家控制土地可能带来的问题,例如在印度森林保护区内保护老虎的措施导致的人虎冲突,以及禁止水牛放牧导致的湿地丧失和社区冲突。另外还有文章回顾了美国土地产权的历史,从19世纪的土地所有者权利的兴起,到现代社会中土地权利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产权变得更加模糊和需要协商。该书强调,没有一种单一的产权制度能够最好地保护环境,产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涉及多方利益的平衡。该书准确而有趣地描绘了产权的真实世界,展现了个人利益与社区关切、国家控制与地方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为理解土地产权与环境保护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全面深入的视角。
本期链接:https://www.jstor.org/stable/i38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