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资讯|《环境史》(Vol.8, No.4, 2003)·论文部分

文摘   2024-07-22 11:57   山东  



Environmental History

Vol.8, No.4, 2003

论文部分


页码:562-563

作者:克里斯汀·罗森(Christine Meisner Rosen

标题:“了解”工业污染:经济快速变革时期的妨害法与传统力量,1840年至1864 (‘Knowing' Industrial Pollution: Nuisance Law and the Power of Tradition in a Time of Rapid Economic Change, 1840-1864)

摘要:

该文深入探讨了19世纪美国工业革命初期的工业污染问题如何通过制定妨害法从而得到解决的过程。该文分析了1840年至1864年间的46起工业污染诉讼案件,显示了法院在对待传统妨害行业(例如屠宰场和脂肪熔炼厂)与新兴工业(如纺织厂和化工厂)时存在显著的差异。
尽管法律史学家对普通法如何规范商业活动还有争论,但这些讨论往往忽略了环境视角。罗森在她的研究中对这两类工业活动作出了区分,并指出法院对传统妨害行业的污染问题通常采取较为严厉的措施,通过发出禁令或判罚损害赔偿来保护原告。相比之下,对于新兴工业的污染者,法院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往往不将其置于与前者相同的严格标准之下,从而间接助力了新兴工业的发展。
该文还强调了前工业时代关于污染的文化信仰是如何深刻影响法院的决策的。法院在将普通法判例应用于前所未有的工业化环境污染时遇到了困难,这种困难反映在污染案件判决的不一致性上。这种不一致性揭示了在经济和技术快速变革时期,社会在处理环境退化问题上所面临的更广泛挑战。
罗森的环境史视角在法律史学家的冲突性观点之外提供了新的理解,这些解释反映了法院在处理工业污染案件时所面临的困难。通过专注于工业污染诉讼,并从环境史的视角进行分析,罗森提供了对这一变革时期中法律、传统和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更深入、更清晰的见解。

页码:598-617

作者:梅利莎·约翰逊(Melissa A. Johnson

标题:十九世纪英属洪都拉斯的种族和地位的建构 (The Making of Race and Place in Nineteenth-Century British Honduras)

摘要:

该文深入探讨了种族、劳动与环境等因素在十九世纪的英属洪都拉斯(现伯利兹)的交织关系。该文分析了种族身份如何被殖民当局和经济精英建构,以及这些建构如何与特定形式的劳动和环境互动。当地的种族刻板印象被用来维持劳动控制和经济统治,有着非洲血统的人被认为是更适合高强度劳动的角色,如红木采伐,这进一步强化了社会经济等级制度。
该文强调,尽管面临族群身份的限制,英属洪都拉斯的种族群体如克里奥尔人还是发展出了与土地的独特关系,这种关系既顺从又挑战了殖民权威。例如,虽然克里奥尔人被认为只适合伐木,但他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包括小规模农业生产在内的可持续自然资源利用体系,凸显其适应性和对殖民狭隘看法的挑战。
约翰逊认为种族是社会构建的用来证明和维持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的体系。在英属洪都拉斯,种族与劳动紧密交织,定义并限制了不同群体的机会。这些种族建构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变化而演变,尤其是在红木经济的兴衰过程中。
此外,该文还讨论了殖民时期种族建构对当代伯利兹社会的持续影响,尤其是在文化身份和环境关系方面,以及伯利兹在生态旅游行业中的角色定位。

页码:618-627

作者:艾伦·斯特劳德(Ellen Stroud

标题:自地下六英尺:课堂中的尸体(From Six Feet Under the Field: Dead Bodies in the Classroom)

摘要:

斯特劳德的文章在深入探讨死亡与尸体在环境史研究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的同时,还通过创新的教学实践,重新定义了环境史教育的边界。斯特劳德巧妙地将这一往往被视为禁忌或避而不谈的话题引入课堂,挑战了传统环境史研究的框架,并激发了学生对人类与环境关系进行深层次思考的兴趣。
该文首先对环境史的范畴进行了拓宽,强调它不仅局限于自然环境的变迁,也涵盖了人类活动如何塑造环境并受环境影响的全过程。斯特劳德通过具体案例,如利用对花粉层的分析来揭示美洲原住民的土地利用策略,或是通过考察农业政策与经济结构变化来阐释“自然”灾害背后的人为因素,生动展示了环境史如何成为连接自然与人类社会历史的桥梁。
斯特劳德创新性地提出了将尸体作为环境史研究的核心对象之一。她详细剖析了尸体的物质属性、不同历史时期与文化背景下尸体处理方式的演变,以及这些处理方式如何对环境产生深远影响。通过这些分析,她不仅揭示了尸体作为生物降解过程中的有机物质如何回归自然循环,还探讨了尸体作为社会符号、经济商品以及公共卫生挑战的多重角色。
之后,她进一步强调了环境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特别是与公共卫生历史的紧密联系。她指出,通过环境史的视角,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上疾病传播、卫生条件改善等公共卫生事件的根源与影响,从而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最终,斯特劳德通过这篇文章,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探索环境史新领域的大门,更为整个学术界树立了典范,展示了环境史作为一种跨学科分析工具,在促进知识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潜力。她鼓励学者们跨越传统学科的界限,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挖掘那些被忽视或遗忘的历史细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复杂关系。


页码:628-642

作者:罗尔夫·戴亚曼特(Rolf Diamant

标题:论人性化的环境史:来自一个新国家公园的经验(On Environmental History with a Human Face: Experiences from a New National Park)

摘要:

该文深入探讨了环境史与人类活动的交织关系,并通过“马什-比林斯-洛克菲勒”国家历史公园(Marsh-Billings-Rockefeller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以下简称MBRNHP)这一具体实例,展示了环境保护理念如何在实践中传承与发展的。该文强调了个人及其家族在环境保护运动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乔治·珀金斯·马什(George Perkins Marsh)和弗雷德里克·比林斯(Frederick Billings)的贡献,他们的工作和思想为公园的历史和保护理念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MBRNHP不仅是一个展示环境保护历史与成就的窗口,更是一个推动环保理念传播、促进社区参与和培养环保人才的重要平台。公园同比林斯农场与博物馆(Billings Farm & Museum)等机构的紧密合作,构建了一个集学习、休闲与反思于一体的综合空间,使游客能够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刻理解保护管理的重要性。这种公私合作模式不仅增强了公园的吸引力,也为环保教育的普及开辟了新途径。
该文还讨论了国家公园管理局(NPS)在平衡历史传承与现代解释时所面临的挑战。NPS不仅需要精准地定位马什、比林斯和洛克菲勒家族成员在保护管理史上的角色,还需将这些个体的故事融入更广阔的地域、国家乃至国际保护运动的背景之中,展现出环境保护理念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此外,MBRNHP通过其保护研究学院(Conservation Study Institute)积极培养环保领域的未来领导者,并致力于提升公众对保护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认识。这一举措不仅为公园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全球环保事业贡献了宝贵的人才和智慧。
总之,戴亚曼特的文章以MBRNHP为例,揭示了环境史在现实世界中的生动实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保护管理需求的不断演变,MBRNHP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作用,为环境史的研究和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公园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在于其在促进环境保护和社区参与方面的不懈努力。

页码:643-669

作者:伯纳德·墨根(Bernard Mergen

标题:历史上的儿童与自然(Children and Nature in History)

摘要:

该文深入探讨了儿童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且历史悠久的联系。作者首先回顾了当前学术界对儿童与自然关系的研究现状。他指出,尽管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娱乐专家及景观设计师等纷纷投身于这一领域,但他们的研究多聚焦于未来影响,而对历史维度的探讨相对匮乏。这一观察凸显了研究的空白,从而凸显了从历史角度审视儿童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该文通过引用多萝西的《多萝西的世界:萨宾波顿的童年,1902-1910》(“Dorothy's World: Childhood in Sabine Bottom 1902-1910”)和艾略特的《与国家一同成长:西部远疆的童年》“Growing Up with the Country: Childhood on the Far Western Frontier”,生动展现了个人经历如何成为理解儿童环境意识觉醒的窗口。这些作品记录了一个八岁女孩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感知,以及19世纪中叶美国西部边疆儿童如何在草原、农场和矿区这些特殊环境中成长,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儿童与自然互动历史多样性的认识。
作者深入探讨了儿童与成人在自然感知上的差异,以及儿童独特的从自然中学习的能力。他指出,儿童对自然的敏感度和好奇心是成人难以企及的,这种能力不仅塑造了他们的世界观,还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环境态度和行为。此外,文章还强调了儿童经历与成人环境态度之间的潜在联系,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儿童早期与自然的接触经验。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种族、性别、年龄和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儿童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墨根提出,这些社会文化因素不仅塑造了儿童对自然的认知框架,还可能限制或促进他们与自然的互动方式。同时,他也探讨了人的成长对儿童自然需求的可能影响,指出儿童对自然环境的独特需求可能与成人存在本质区别。
在城市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墨根特别关注了城市儿童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讨论城市规划师的工作,强调了在城市环境中提供有意义自然体验的重要性。这些实践为城市儿童创造了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也为我们思考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儿童的自然权利提供了宝贵启示。
该文还探讨了宠物在儿童成长中的角色,特别是它们如何影响儿童的环境意识的。研究揭示了动物在儿童社会发展和价值观形成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拓宽了我们对儿童与自然关系理解的边界。
最后,墨根总结了儿童与自然关系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并呼吁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及教育工作者等各界人士更多地关注这一领域。他强调,通过深入挖掘历史资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过程,为当代儿童教育及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他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跨学科的研究涌现,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本期链接:https://www.jstor.org/stable/i382346



期刊信息


《环境史》于 1996 年问世,是之前出版的几种期刊的延续与综合:从《环境评论》(Environmental Review,1976—1989 年)到《环境历史评论》(Environmental History Review,1990—1995 年);从《森林历史通讯》(Forest History Newsletter,1957—1974 年)到《森林史杂志》(Journal of Forest History,1974—1989 年),再到《森林与保护史》(Forest & Conservation History,1990—1995 年)。在此基础上,《环境史》得以更好地发展。


《环境史》是世界一流的环境史学术期刊,也是该领域的权威期刊。该期刊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代表美国环境史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History)和森林史学会(Forest History Society)出版,每年四期,汇集了来自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共同探讨人类与环境之间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关系。


现任主编:史蒂芬·布莱恩(Stephen Brain)、马克·赫尔西(Mark D. Hersey)


往期链接

《环境史》(Vol.8, No.3, 2003)·论文部分

《环境史》(Vol.8, No.4, 2003)·书评部分



内容整理|  郭逸鹏 廖妍雯

值班编辑|张译方


绿色公众史学
绿史中心由清华大学历史系和马来西亚企业与环保组织共建共享,旨在探索高校如何开展聚集于环保与生态文明的公众史学科建设,企业和社会如何践行、传播环保与生态文明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