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al History
Vol.10, No.1, 2005
论文部分
页码:8-19
作者: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
标题:《约翰·缪尔和对自然的现代之爱》(John Muir and the Modern Passion for Nature)
摘要:
该文以时间为序,考察了不同时期约翰·缪尔对待自然的态度。青年时期,约翰·缪尔能够积极主动地接触大自然,同时和形形色色的人谈论大自然,对自然充满了热情。晚年时期,特别是19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约翰·缪尔跻身上层社会,他逐渐远离了自然,仅仅和一些权贵人士谈论大自然,对自然的热爱日趋保守和狭隘。作者从文化角度对约翰·缪尔的不同态度进行了解读,认为其对自然的热情逐渐被他在社会上的成功所重塑。文章指出,虽然约翰·缪尔在保护自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从未充分面对现代社会中的矛盾——平等的梦想与日益增长的金钱力量之间的冲突,物质主义与美德之间的冲突,人类需求与人类责任之间的冲突。人们通过更好地了解约翰·缪尔,可能有助于面对上述矛盾。
页码:20-29
作者:南希·兰斯顿(Nancy Langston)
标题:关于《世界森林史》教学的反思(On Teaching World Forest History)
摘要:
该文是作者对其讲授的《世界森林史》研讨课的反思。文章首先介绍了开课背景,认为学生们虽然不太喜欢森林史,但非常关心森林砍伐问题,于是便有了这门研讨课。其次介绍了课程内容,即主要围绕森林滥伐和植树造林等主题进行文献研读,比如迈克尔·威廉姆斯的《滥伐地球》(Michael Williams,Deforesting the Earth)、詹姆斯·斯科特的《国家视角》(James Scott,Seeing Like a State)、理查德·塔克的《贪婪之胃》(Richard Tucker, Insatiable Appetite)、罗伯特·哈里森的《森林》(Robert Pogue Harrison, Forests)、里卡多·卡雷尔和拉里·洛曼的《南方的制浆业》(Ricardo Carrere and Larry Lohmann, Pulping the South)等。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作者希望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探讨自然、文化和生产模式的相互关系,同时能够帮助人们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比如认识到森林不仅仅是树木,还需要从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去理解森林的变化;森林史的学习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等。
页码:30
作者:亚当·罗姆(Adam Rome)
标题:《环境史的未来如何?》(What's Next for Environmental History?)
摘要:
为纪念《环境史》创刊10周年,亚当·罗姆主编向众多学者约稿,希望学界同仁能够围绕环境史的发展方向这个主题撰写短文。最终,编辑部挑选了29位学者撰写的文章,发表在该期第31页到第110页。期刊的图片编辑凯西·莫尔斯(Kathy Morse)为部分文章配了插图,无意之中强调了撰稿人的观点。
页码:31-33
作者:迈克尔·贝丝(Michael Bess)
标题:《人工化及其不满》(Artifici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摘要:
作者基于自己的观察,发现人们周围的世界,包括人们自己的身体,正越来越多地被各种强大技术所渗透,或许在未来某个时间,人类的物质世界、人类社会乃至人的身份都会被完全颠覆。因此,作者认为,在未来几十年应该有五大主题值得环境史学家密切关注,第一个是人类生存、可持续性;第二个是以“野生”“荒野”等为代表的价值观;第三个是太空;第四个是医学引起的人类身体本身的改变;第五个是纳米技术。
页码:34-36
作者:塔玛拉·贾尔斯-弗尼克(Tamara Giles-Vernick)
标题:《超越殖民主义》(Beyond Colonialism)
摘要:
文章以非洲环境史为例,提出了有关环境史发展方向的一些看法。作者认为,学界在研究非洲环境史时,较多地关注殖民主义视角下人和环境的关系,痴迷于殖民征服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对此,他建议将殖民主义或者非洲的人与环境关系等问题纳入更加广泛的时空范围内,在扩大非洲环境史分析范围的同时,联合或者吸收公共卫生史、医学史等更多的学科进行合作研究,这样不仅能够对非洲的城市化、资源消耗、公众健康等问题提出新观点,而且能够找到新的研究增长点。整个环境史的发展也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
页码:37-39
作者:安杰拉·古格里奥塔(Angela Gugliotta)
标题:《环境史及自然的类别》(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the Category of the Natural)
摘要:
文章重点探讨了对自然的理解。环境史旨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但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查德·怀特(Richard White)主张通过劳动认识自然,威廉·克罗农(William Cronon)则关注自然的商品化和异化,比尔·麦克基本(Bill McKibben)提出“一旦气候受到人类影响,自然就不复存在”的观点。文章认为,明确区分农业、王权、石油、艾滋病、低婴儿死亡率或80岁的寿命等是自然的还是非自然的并不容易。同时,历史上对自然的理解可能与我们今天的理解存在不同。作者以研究匹兹堡为例,指出18世纪90年代的人们将匹兹堡的煤烟视作自然资源丰富的证据,以为污染可能更像自然。此外,文章还认为,在当代的政治、道德和消费话语中,我们不断地被劝诫去选择自然,或者通过将我们已经做出的选择解释为自然决定而免除自身责任。关注自然的这些不同语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
页码:40-41
作者:拉马查德拉·古哈(Ramachandra Guha)
标题:《运动学术》(Movement Scholarship)
摘要:
作者比较了印度和美国在环境史研究方面的相同点。文章认为,两国都有积极的环境运动,也都有悠久的环境学术传统。在这两个国家,正是社会运动而非书籍报刊成为学者们获取学术研究的线索,“运动学术”由此而来,“环境史”在印度和美国的兴起便是例证。但是,环境运动忽视的问题同样容易被环境史学家所忽视。因此,作者主张对印度和美国的“生态足迹”进行细致的研究。
页码:42-43
作者:马库斯·霍尔(Marcus Hall)
标题:《真正的环境史》(True Environmental History)
摘要:
威廉·克罗农(William Cronon)在给马克·乔克(Mark Cioc)的《莱茵河:一部生态传记》撰写的序言中说到,这是“有关欧洲主要河流的第一部真正的环境史”。在克罗农看来,这本书提出了以前没人研究的问题,是一本优秀的学术作品。作者肯定了克罗农的评判,认为真正的环境史应该做到三个谨防,即谨防近亲繁殖,谨防对规模的贪欲,谨防失去道德目的(在某种终极意义上)。同时,真正的环境史学家还应该乐于及时和公众而非同事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页码:44-46
作者:戴维·伊戈勒(David Igler)
标题:《经度和纬度》(Longitudes and Latitudes)
摘要:
该文将地理科学术语“经度和纬度”用于研究环境史,意在拓宽环境史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文章首先回顾了库克船长远航太平洋的故事,重点描述了库克船长用于记录经纬度的“计时器”。其次从经纬度视角探讨了环境史的研究,认为约翰·麦克尼尔的《太阳下的新事物》(J. R. McNeill,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拉马查德拉·古哈的《环境主义:一部全球史》(Ramachandra Guha,Environmentalism: A Global History)都是纬度视角下研究环境史的代表作,理查德·怀特的《土地利用、环境和社会变革》(Richar White, Land Use, Environment, and Social Change)、唐纳德·沃斯特的《自然的经济体系》 (Donald Worster,Nature's Economy)则是经度视角下研究环境史的代表作。因为环境史学家关注的自然、生态过程通常横跨全球并跨越若干个世纪,所以,文章最后强调了环境史学家对经度和纬度的强烈需求。
页码:47-49
作者:苏珊·琼斯(Susan D. Jones)
标题:《身体和场所》(Body and Place)
摘要:
文章认为,环境史的发展方向之一是与其他学科不断融合,典型例子是环境史、公共卫生史和医学史合作研究疾病、健康和环境关系问题。在学科融合过程中,环境史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可以借用生态学的“顶级”“演替”“物质流”等概念解读历史问题,强调非人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从而给予从事国际问题研究或跨学科研究的学者很大帮助。但是,环境史也会面临许多障碍,比如不再具有独特的身份,面临“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知道什么?”之类的质疑等。尽管如此,作者对环境史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认为环境史的方法和理论成果将越来越多地被历史学家和其他学者所使用。
页码:50-52
作者:汤姆斯·莱坎(Thomas Lekan)
标题:《美国环境史的全球化》(Globalizing Americ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摘要:
作者是研究德国和欧洲问题的美国环境历史学家,同时也是美国环境史学会、欧洲环境史学会会员。他认为,美国环境史学界对全球知识的创造很有影响,但当前的地缘政治联盟隔离了美国学者和其他地区学者的接触,不利于学术交流和对话。因此,从环境史的长远和健康发展看,其他地区的学者有必要从北美环境史学界汲取营养,环境史学家理应保持研究的开放性,共同创造一个跨越国家、语言或者文化鸿沟的学术共同体。作者认为,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可行方法,是环境史学界重新致力于对不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主要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页码:53-55
作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
标题:《转型的环境史》(Transformative Environmental History)
摘要:
在过去的30年,环境史学家成功地改变了历史学。展望未来,环境史势必会继续发展。作者提出并解释了三条虽非新颖但尚未成趋势的研究路径,希望可以推动环境史研究更加有活力。第一是对问题的思考更加全球化。环境史学家意识到不同地区的历史是互相关联的,这就要求人们从事环境史研究时应具有全球化思维。第二是吸纳更多的跨学科成果。理解环境变化需要多学科的洞察力,环境史学家需要学习并利用生物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一系列学科知识。第三是书写综合性的历史。环境史力图实现从整体上看世界的宏伟目标,并以这种方式构建学术研究。
页码:56-58
作者:马立博(Robert B. Marks)
标题:《中国为何?》(Why China?)
摘要:
文章就中国环境史研究提出了一些观点。在作者看来,中国历史悠久,文献资料丰富,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真正的中国环境史研究,标志性事件是1993年召开的中国环境史会议。对西方学者而言,从事中国环境史研究需要克服两大障碍,其一是语言障碍,能够熟练运用汉语并非易事;其二是各种各样的概念障碍,毕竟中国国土面积大,人口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虽然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关注促使许多中国学者转向环境史研究,但作者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能够克服上述障碍,从事中国环境史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环境史及其在全球学术体系中的地位。
页码:59-60
作者:詹姆斯·麦克卡恩(James C. McCann)
标题:《非洲的环境足迹》(Africa's Environmental Footprints)
摘要:
21世纪初,非洲成为全球城市化最快的地区,大部分非洲人的生活和国内外市场建立起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更好地管理非洲环境,文章认为需要了解非洲过去的环境足迹。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比较研究,要比较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同一时期的环境足迹,如对现代廷巴克图的环境足迹和15世纪廷巴克图的环境足迹进行比较,20世纪90年代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环境足迹和塞内加尔的环境足迹进行比较;另一方面需要完善语言学学术传统,重视语言的文本分析。对此,作者以自己从事的非洲玉米种植研究进行了说明。
页码:61-63
作者:汤姆·麦卡锡(Tom McCarthy)
标题:《“跟着消费者”》("Follow the Buyer")
摘要:
受威廉·克罗农的《自然的大都市》(Nature's Metropolis)一书的影响,作者认为,要想理解环境变化,就要理解人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经济活动,理解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各种行为和动机。为此,作者本人多年追踪消费者,掌握了许多消费行为、消费动机方面的资料,加上目前研究消费者、生产者和环境关系的文献数量也在迅速增加,这为人们从消费角度研究环境变化问题奠定了基础。文章认为,在分析消费行为和动机时,不仅要分析消费者的种族、性别、阶级,更要分析消费者的情绪,分析消费者如何通过购物实现情感满足。这就需要环境史学家从事跨学科研究,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理解消费者,不能局限在自己的专业之内。环境史学家要讲更大的故事。
页码:64-66
作者:麦克尼尔(J. R. McNeill)
标题:《醉汉、路灯和环境史》(Drunks, Lampposts, and Environmental History)
摘要:
文章认为,环境史应该不断提升跨学科水平,同时加强与历史学主流趋势的联系。长期以来,学者的研究就像醉汉在路灯下寻找钥匙一样,不是因为钥匙丢在路灯下,而是因为那个地方有光亮。19世纪德国大学构建的学术研究框架,为后人研究起到了路灯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在路灯下实现学术突破的几率越来越小,学术研究已经到了收益递减的地步。在此情况下,环境史提升跨学科水平就显得很有必要。具体而言,环境史学家可以组织或者加入跨学科研究团队,也可以在理解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历史学研究传统。虽然跨学科很有必要,但不能偏离历史学中心太远,应利用自身对环境证据的探索来阐明历史学家关注的传统和现代的问题,从战争、治国之道到家庭的运作,一应俱全,从而振兴历史学研究。文章希望,现代大学教育能够让年轻学者掌握跨学科研究的技能。
页码:67-69
作者:琳达·纳什(Linda Nash)
标题:《自然的主体性或主体性的自然?》(The Agency of Nature or the Nature of Agency?)
摘要:
文章分析了自然的主体性问题。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和非人类世界相互作用的学问,环境史除了强调人的主体性,同时也强调自然的主体性。文章认为,人类的行动是在思想支配下产生的,虽然思想和行动往往难以明确区分,但思想本身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依赖于所处的自然环境。自然不仅影响和限制人类的行为,也能塑造人类的思想。文章以乔治亚州海岸的潮汐稻种植为例,说明了自然的主体性作用。作者建议,环境史除了将自然纳入历史,还应该将人类思想和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
页码:70-71
作者:菲利普·保利(Philip J. Pauly)
标题:环境史是园林史的一个分支吗?(Is Environmental History a Subfield of Garden History?)
摘要:
环境史学家与其他一些团体之间可以就园艺史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与科技史学家、生态学家和植物学家的交流是直接和持续的。与园林史学家的互动可谓大有裨益,因为园林史学家是最仔细研究过去的植被设计的学者。马库斯·霍尔(Marcus Hall)的工作意味着环境史有可能成为园林史的一个分支。保利曾经试图在2002年美国环境史学会(ASEH)年会上的一次非正式会议中提出这个问题供大家讨论,如今这一问题仍然值得认真思考。
页码:72-74
作者:史蒂夫·派恩(Steve Pyne)
标题:没有历史学家的环境史(Environmental History without Historians)
摘要:
环境科学需要环境史学家。然而,对于只将历史视为档案和游吟诗的群体来说,他们往往只关心保存记录和颂扬部族的伟大事迹。他们几乎没有将历史作为分析工具的经验。他们需要环境史学家对事物如何发展成现在的样子进行深入描述,需要环境史学家分析背景和未雨绸缪的能力。但派恩认为,环境史学家同样需要环境科学。环境史学家需要他们的活力、专注的能力、方法论中的怀疑态度,以及与他们合作。
页码:75-76
作者:哈里特·里托(Harriet Ritvo)
标题:学科与非学科(Discipline and Indiscipline)
摘要:
目前环境史不仅包含了广泛的主题,而且还包含了多种学科。环境史最吸引人的特征之一是其综合性和包容性。有些人更向往该领域过去的黄金时代,因为那时该领域的重点更加突出,界限更加明确,那时的学术研究往往集中在边疆等主题和美国西部等地区。这是没有必要的。新主题并未取代旧主题,就旧主题而言,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也有大量出色的工作正在进行。此外,尤其令人鼓舞的是环境史目前呈现的地域包容性趋势,或者至少是多样性趋势。在环境史学家的研究中,许多主题跨越国界,人类与非人类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页码:77-79
作者:克里斯汀·罗森(Christine Meisner Rosen)
标题:商业与环境的关系(The Business-Environment Connection)
摘要:
目前,商业史与环境史相结合的研究亟待开展。环境史学家必须与商业史学家一起研究商业与环境之间的历史联系。之所以要这样做,不仅是因为这个主题本身很有趣,还因为它有望为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和公共卫生危机的根源提供重要见解。要将商业史融入对自然界的研究,我们需要认识到,商业和自然是一整个互动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这个“工业生态系统”(industrial ecosystem)中,能源和材料不断循环,从自然到工业,再回到自然,形成了一个永无止境的反馈环(feedback loop)。
页码:80-82
作者:埃德蒙·罗素(Edmund Russell)
标题:科学与环境史(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History)
摘要:
自诞生以来,环境史一直将科学作为一种工具,因为科学提供了一种理解自然的有用方法。但纵观环境史就会发现,科学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在某些情况下,历史学家明确低估了科学,声称科学“只是另一种文化认知方式”。在另一些情况下,历史学家在导言中强调科学的重要性,但在正文中却很少用到科学。这种状况令人遗憾,因为它意味着我们的分析不够翔实和丰富。该文将重点讨论造成这种状况的潜在原因,并提出改变它的方法。
页码:83-85
作者:保罗·萨宾(Paul Sabin)
标题:寻找因果关系的根源(Rooting around in Search of Causality)
摘要:
对政治经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是否会与环境史本身重视生态相矛盾?如果环境史家想要找出历史上环境变化的根源,他们可能不得不放弃田野和溪流,转而探究工业政治和商业竞争。在书写过去的同时,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在学术界之外,“环境”的含义已经变得模糊和宽泛。环境史家现在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通过明确界定学科界限和技术来发展子领域,还是专注于回答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导致了历史上的环境变化?
页码:86-88
作者:道格拉斯·萨克曼(Douglas Cazaux Sackman)
标题:消费与历史天使(Consumption and the Angel of History)
摘要:
本雅明曾写道:“人们这么描绘历史天使。他的脸朝着过去。在我们认为是一连串事件的地方,他看到的却是一场灾难,灾难不断地将残骸堆积起来,扔到他的脚前。天使想停下唤醒逝者,将破碎的世界恢复原样。但是,一阵风暴从天堂刮来,猛烈地卷住了他的翅膀,天使再也无法将其合拢。这场风暴不可抗拒地将他推向了他所背对的未来,而他面前的断壁残垣却越堆越高,直逼天际。这场风暴就是我们所说的进步。”部分环境史研究重新审视消费主义,既向后探寻至大自然,又向前延伸到人类身份和社会关系,以此来认识我们身边的商品。这可显示上述三个领域是如何相互关联的。环境史的天使会捡起残骸,感受它的份量,并认识到它是人类的一部分。如果这值得天使关注,那么天使的渴望和泪水也值得成为我们关注的一部分。
页码:89-90
作者:丹尼尔·施耐德(Daniel W. Schneider)
标题:环境史与生态系统管理(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Ecosystem Management)
摘要:
历史学家已经研究了早期自然保护史中的自然资源管理,但要将生态系统管理与其在森林、牧场和河流管理方面的历史先例联系起来,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在此过程中,环境史学家应进一步探索和审视“管理”一词本身。环境史学家可以通过考察人们有目的地管理生态系统的情况,无论是为了生物多样性还是资源开采、保护或是娱乐,来探索人类是如何影响环境的。在对日常实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一个富有成效的领域是将重点从自然世界转移到工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上。对这些环境的研究,开辟了一个研究领域,即专业知识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作用。
页码:91-93
作者:安德鲁·斯鲁伊特(Andrew Sluyter)
标题:拉丁美洲环境史中的近今主义(Recentism i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n Latin America)
摘要:
在《环境史》的头十年,关于拉丁美洲的文章数量众多,形式多样。虽然与讨论北美的文章相比,探究拉丁美洲的文章数量少得多,但其所占比例大致与考察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文章相当。此外,它们涵盖了不同的次区域、主题和方法。然而,这些文章表现出一个明显的偏见,即近今主义(recentism)。它们过分关注20世纪的历史,紧随其后的是对19世纪历史的偏爱。事实上,关注这两个世纪的文章数量是关注所有其他世纪的文章数量的两倍。我们需意识到,研究前殖民时期和殖民时期的环境史是研究近代环境史的必要条件。
页码:94-95
作者:约翰·索鲁里(John Soluri)
标题:历史上的自然怪物(History's Freaks of Nature)
摘要:
作者为环境史的未来感到担忧。环境史学者被丰富多彩的期刊封面和舒适的会议场所所吸引,却没有意识到其所处领域所带来的风险:一个日益专业化和学科化的历史分支。为了保持这一领域的活力,作者呼吁环境史学者做一个怪物,“疯狂起来”!何为怪物?根据《韦氏词典》的释义可判断,“怪物”含义中有75%是正面的或至少是中性的:怪物有创造力、想象力,并充满激情。当然,字典上的定义忽略了一个事实,即怪异是多变的,最好结合其他社会建构的身份来理解。为了给环境史营造一个“怪诞”的未来,作者提出8条暂行指南。
页码:96-97
作者:艾伦·斯特劳德(Ellen Stroud)
标题:来自田野边缘的明信片(Postcards from the Edges of a Field)
摘要:
作者在暑假期间收到了学生们寄来的许多明信片,明信片上有粮仓、玉米地、联合收割机;日落、峡谷、奇特的岩层;天际线、高速公路、公园。作者认为,这些明信片显示了目前环境史领域的核心挑战:就像他的学生们一样,我们不断地回到河流、公园和树木中去,即使我们知道更大的问题在其他地方。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回到显而易见的大自然,回到我们可以触摸、观看和享受的大自然,回到可以在明信片上描绘出来、似乎一眼就能理解的环境。然后,我们会解释这种自然究竟有多复杂,表面的理解实际上掩盖了多少东西。作者希望,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学生,都能在其所看到的每一处,在其所拿起的每一张明信片上看到环境史。只有当我们像看树木一样清楚地看到意想不到的大自然时,我们才能看到环境在我们的历史和生活中的真正重要性。
页码:98-100
作者:保罗·萨特(Paul S. Sutter)
标题:资源的代言(Representing the Resource)
摘要:
作者讲述了里昂·尼尔(Leon Neel)用火来管理森林的故事。里昂通过人为点火来模仿雷击和早期人类定居者造成的火,以火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作者认为,里昂的职业生涯表明,在保护管理领域,民间做法和科学原则有着复杂的辩证历史,必须加以关注。同时,如果环境史学家要为资源代言,可以说这正是其职责所在,那么他们同样需要将其价值观与自然进行对话。
页码:101-102
作者:威廉·筒井(William M. Tsutsui)
标题:他处草更青(Where 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摘要:
该文讲述了作者从商业和经济史转向环境史的经历与感受。作者认为,学者们在职业生涯中稍晚进入环境史领域的模式有利于该领域的发展。像他这样的转型者可为环境史注入可贵的跨学科特性,即将经济、政治或军事史等成熟子领域的方法和视角与环境史学者不断发展的框架和新兴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日本历史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问题的研究,尤其关注近代早期的林业、渔业和农业领域,但很少有日本研究者将他们的研究纳入西方环境史的话语体系中。未来环境史研究需加强全球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
页码:103-105
作者:佩特拉·范·丹(Petra J. E. M. Van Dam)
标题:欧洲英语与环境史艺术(Euro-English and the Art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摘要:
环境史超越国界,这在欧洲尤为明显。欧洲人共享不受国界限制的大型生态系统,如海洋(波罗的海、北部、地中海)、山脉(比利牛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和河流(莱茵河)。这些地理特征使得环境史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因欧洲语言的多样性,这使得跨国研究存在一定困难。1999年,欧洲环境史学会成立,其选择只使用英语这一种语言,但单一语言的使用也带来了文化和表达上的挑战。如何填补跨国文献的空白,无疑是欧洲环境史的下一个重大任务之一。
页码:106-109
作者:兰斯·赛特(Lance Van Sittert)
标题:另外十分之七(The Other Seven Tenths)
摘要:
21世纪伊始,人们不仅对目前以不可持续的方式利用海洋环境感到忧虑,而且对过去“过度捕捞”大型海洋脊椎动物的行为日益感到担忧。海洋生物种群历史研究(History of Marine Animal Populations, 简称HMAP)的目标是通过促进科学家和历史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扩大有关过去海洋生物种群的“已知和可知范围”,从而揭开“一个巨大的未知领域”。最近,人们认识到关于“过去的海洋”的许多事情将永远“不可知”,这反映出HMAP本身已经开始意识到经验主义的局限性。对于环境史学家来说,如果说唐纳德·沃斯特16年前呼吁环境史学家在鞋子上沾上泥巴,那么现在就是他们把脚弄湿的时候了。
Gallery
页码:110-118
作者:汤姆·邓拉普(Tom Dunlap)
标题:汤姆·邓拉普谈早期鸟类指南(Tom Dunlap on Early Bird Guides)
摘要:
早期的鸟类野外指南,展示了科学、技术与市场在美国工业和城市社会中塑造自然知识的错综方式。早期指南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但都以特定的方式介绍了有关鸟类的某种特定信息,这必然会牺牲一些其他知识。这些指南摒弃了人们在生活中获得的关于鸟类羽毛、鸣声、行为和飞行特征的无序和随意的知识,并根据对世界生物的科学认识,系统地介绍了当地鸟类的情况,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关于鸟类羽毛的图案,因为这是印刷品和图片最容易传达的信息。作为历史学家和公民,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在带着这种特殊的书走进大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因为野外指南是美国非正式自然教育的主要手段,对我们如何走进大自然以及在大自然中学到什么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本期链接:
https://www.jstor.org/stable/i382361
期刊信息
《环境史》于 1996 年问世,是之前出版的几种期刊的延续与综合:从《环境评论》(Environmental Review,1976—1989 年)到《环境历史评论》(Environmental History Review,1990—1995 年);从《森林历史通讯》(Forest History Newsletter,1957—1974 年)到《森林史杂志》(Journal of Forest History,1974—1989 年),再到《森林与保护史》(Forest & Conservation History,1990—1995 年)。在此基础上,《环境史》得以更好地发展。
《环境史》是世界一流的环境史学术期刊,也是该领域的权威期刊。该期刊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代表美国环境史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History)和森林史学会(Forest History Society)出版,每年四期,汇集了来自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共同探讨人类与环境之间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关系。
往期链接
《环境史》(Vol.10, No.1, 2005)· 书评部分
内容整理| 李超 张茜
值班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