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码:380-394
作者:卡洛琳·麦茜特 (Carolyn Merchant)
标题:《黑暗之影:种族与环境史》(Shades of Darkness: Race and Environmental History)
提要:
在1989年出版的《隐藏的创伤》中,温德尔·贝里(Wendell Berry)指出种族主义的心理创伤不仅对个体产生影响,也深刻地影响着土地本身。他撰写这本书的初衷源于1968年的民权运动,试图在个人层面理解种族主义危机,并反思自己作为奴隶主后代在南方农场长大的经历,以及成为环保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后的人生历程,从而深入探讨种族与环境历史的复杂关系。近年来,环境历史学家开始关注种族意识危机,并积极参与编写种族环境史。此后,许多学者深入研究了荒野与种族、城市与种族、有毒物质与种族之间的关联。他们认识到奴隶制度与土地退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美洲原住民和非裔美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这些观念为当今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解框架。尽管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要将多元文化和环境正义融入到研究课程和研究框架中仍需更多的努力。麦茜特指出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非裔美国人在南部和西部环境中的角色,以及亚裔和西班牙裔人对自然的感知与实践,以推动环境正义在环境史领域的深入发展,并进一步消除环境保护运动中存在的种族主义偏见。
页码:395-411
作者:戴安·格莱夫 (Dianne D. Glave)
标题:《色彩斑斓且设计独特的花园:乡村非裔美国妇女、园艺、进步主义改革及非裔美国环境观的奠基》('A Garden So Brilliant with Colors, So Original in Its Design': Rural African American Women, Gardening, Progressive Reform, and the Foundation of an African American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提要: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二十世纪初期农村非裔美国妇女在园艺实践中的重要角色,揭示了她们在进步主义改革时代中的贡献。这些妇女用手中的工具耕种花园,处于性别和种族的特定背景下,这使得她们的劳动充满了社会和文化的复杂性。她们将传统的园艺知识与从南方家政示范服务机构和非裔美国学校学到的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根植于奴隶制遗产和自由妇女经历的独特环境观。尽管这些妇女发挥了关键作用,但进步主义改革者经常忽视或轻视她们的贡献,以种族和性别偏见看待她们。学者们已开始认识到非裔美国妇女园艺实践在南方环境史中的重要性,尽管这一领域仍相对不为人知。关于园艺传统的研究揭示了这些妇女在生存、精神寄托和休闲活动中的坚韧品质和文化实践。
页码:412-429
作者:彼得·鲍德温 (Peter C. Baldwin)
标题:《夜间空气如何变好,1776-1930》(How Night Air Became Good Air, 1776-1930)
提要:
在1776年9月,约翰·亚当斯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新泽西旅行时,因客栈客满不得不分享一间狭小的单间。亚当斯因身体不适,担心夜间风会影响健康,想要关上窗户,而富兰克林则主张保持窗户开启以保持室内通风。富兰克林通过讨论空气、寒冷、呼吸和排汗来说服亚当斯,最终亚当斯开放了窗户并入睡,不再理会富兰克林的辩论。尽管富兰克林的主张后来获得了认同,19世纪中叶的美国人们仍对夜间空气保持怀疑态度或漠不关心。直到20世纪,医学研究验证了夜间通风的益处,因为密闭的房间容易引入传播疾病的蚊虫。这场对夜间空气的争论不仅关乎医学科学,还反映了家庭科技、中产阶级家庭观念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更多地从非狭义医学的角度,像亚当斯一样,重视保持窗户开启以获取新鲜空气。夜间空气被认为是健康的象征,这展示了身体健康感知与自然界知识之间的紧密关联。这也为克里斯托弗·塞勒斯(Christopher Sellers)提出的“身体环境史”贡献了一部分内容。19世纪的物理景观、家庭科技和医学知识革新,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身体与自然关系的理解,直到形成新的共识。
页码:430-451
作者:赛德斯·桑赛里(Thaddeus Sunseri)
标题:《重新阐释殖民叛乱:德属东非的林业与社会控制(1874-1915)》(Reinterpreting a Colonial Rebellion: Forestry and Social Control in German East Africa, 1874-1915)
提要:
该文以1905-1907年的马吉马吉叛乱(Maji Maji rebellion)为例,分析林业在德属东非的殖民管控与地方反叛中的重要性。这场叛乱常被视为早期民族主义的体现,以及对德国殖民政府经济政策的反应,但在该文中,作者从环境史角度进行考察。他指出,德属东非对林业资源所实行的国家管控与这场叛乱存在重要的联系。森林保护政策试图通过科学管理、量化分析和轮流采伐建立可持续的林业获利模式,这限制了当地人对林业资源的使用,影响其获取食物、燃料、建筑材料的能力,也冲击了他们对于森林的宗教信仰;猎象和象牙贸易也被严格限制,从而影响了当地人的传统收入,并加剧了大象等动物对当地农业的破坏。因此,为争夺林业资源,战争打响,人们通过反叛来表达不满。森林兼具避难所与战场双重身份,殖民者认为,“只有通过控制森林,才有可能以促进农业发展的方式重新安置人口”,完成文明使命。因此,“德属东非的帝国科学林业切断了农村社会与森林的经济、文化联系,开创了20世纪国家强迫人口流动并进行社会控制的模式”。
页码:452-473
作者:E. 埃莉诺·宋斯特(E. Elena Songster)
标题:《在福建的森林中培育民族:1911—1937年中国的森林政策和造林工作》(Cultivating the Nation in Fujian's Forests: Forest Policies and Afforestation Efforts in China, 1911-1937)
提要:
该文聚焦于中国福建省,探讨民国时期的国家森林政策与木材供应问题。作者指出,持续的木材供应构成了20世纪早期中国运作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作者所探讨的是木材供应体系的建立,以及新森林政策与森林国有化间的联系。西方理念的传入影响了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植树造林的认识,“1916年的福建造林政策反映了一种重视西方科学知识而非本土知识的国家趋势”。民国时期的森林政策重塑了人民、土地与政府间的关系,在《国家森林法》颁布后,木材的供应和恢复与国家政策相联,福建省对该政策的执行也重塑了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而对于政府来说,传授林业方法等知识有助于更好对当地人民建立有效的管控,“植树”这一行为也与国家和民族的概念联系起来。
Gallery
页码:474-478
标题:罗宾·舒尔茨谈“能获奖的植物”(Robin G. Schulze on “Prize Plants”)
作者:罗宾·舒尔茨(Robin G. Schulze)
提要:
这张照片由霍奇(Hodge)拍摄于1900年,它见证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进步时代。在这一时期,自然研究作为一种教育改革手段而越发获得肯定。当人们意识到,对自然的征服将带来负面影响时,他们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照料植物,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感官和长期形成的经验建立对世界的直观认知。当霍奇拍摄这张照片时,他已经将自然研究融入教育教学中。作者指出,“霍奇的照片捕捉到了许多尖锐的矛盾,这些矛盾困扰着进步改革者与自然世界的关系”,“(霍奇)相信,了解自然必然会带来对自然的关心”,而资本主义所导致的对自然的冲击这一问题,也将在科学教育的发展中得到解决。
本期链接:
https://www.jstor.org/stable/i38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