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资讯|《环境史》(Vol.13, No.3, 2008)·论文部分

文摘   2024-11-05 15:10   北京  



Environmental History

Vol.13, No.3, 2008

论文部分

页码:432-453

作者:亚当·罗姆Adam Rome

标题:《自然战争,文化战争:美国进步时代的移民和环境改革》(Nature Wars, Culture Wars: Immig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form in the Progressive Era

摘要:

该文考察了进步时代美国社会对移民和环境问题的复杂看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移民移居美国,他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在美国人中间引起了分歧。一部分美国人批评移民不懂得欣赏自然,与自然未能保持足够的距离,一些地方官员试图阻止移民狩猎甚至限制移民进入美国。另一部分美国人则主张给予移民适当的教育,使其接受美国的自然观。最终,移民在坚守本民族自然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美国本土的自然观。美国社会围绕移民的自然观而产生的多次争论,揭示了美国人对自然的态度远比环境历史学家所认为的更为复杂。

页码:454-481

作者:约瑟夫·泰勒三世Joseph E. Taylor, III

标题:《边界术语》(Boundary Terminology

摘要:

环境史学家在研究河流、山川、大气、动植物迁徙等主题时,一定会涉及空间界定问题。约瑟夫·泰勒三世的《边界术语》一文以trans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nsboundary, cross-border等术语为例,认为史学家在没有明确定义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表示“跨国”的术语具有很大的风险,因为这种模糊性很可能会导致这些术语失去其价值,由此主张环境史学家必须谨慎地界定和使用与边界有关的术语,必须认真思考其他学科使用这些术语的方式。


页码:482-514

作者:保罗·赫特,安妮·古斯塔夫森,凯莉·拉森Paul Hirt, Annie Gustafson and Kelli L. Larson

标题:《太阳谷的幻境》(The Mirage in the Valley of the Sun

摘要:

该文以亚利桑那州的太阳谷为例,探讨了美国西南部干旱地区水资源和城市发展的关系问题。太阳谷依靠政府资助的水利项目,在20世纪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也使得地下水位在二战之后快速下降。虽然亚利桑那州于1980年通过地下水管理法案,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水资源的不安全性依然明显。但是,一部分水资源管理者对该问题认识不够,乐观地认为水资源不会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文章质疑了这种乐观主义,认为这是一种未能看清形势变化的幻想,进而强烈主张采取有力的节水措施,否则水资源危机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以太阳谷为代表的美国西南部城市的发展。


页码:515-535

作者:大卫·斯特拉德林,理查德·斯特拉德林(David Stradling and Richard Stradling

标题:《对燃烧之河的看法:去工业化与克利夫兰的凯霍加河》(Perceptions of the Burning River: Deindustrialization and Cleveland's Cuyahoga River

摘要:

1969年,克利夫兰的凯霍加河发生了一场火灾,大火持续了约20分钟,烧毁了两条铁路栈桥。这场火灾最初并未引起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后来逐渐演变成环境危机的标志性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在1969年之前,这条河流至少发生过九次火灾。那么,为何1969年的火灾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呢?作者认为,着火河流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揭示了克利夫兰和美国大部分地区长期、艰难的去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后果。早期火灾的新闻报道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凯霍加河及其工业区是克利夫兰的经济核心;该地区的码头、铁路、仓库和炼油厂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1969年火灾故事的发展,这些工业区域和附近的居民区迅速空置起来。大多数克利夫兰人不再在工业河附近谋生。因此,从更远的物理和心理距离来看,燃烧的河流比早期近距离观察时更加令人不安。克利夫兰的后工业化意识(正如整个国家的后工业化意识一样)为凯霍加河及其1969年的火灾赋予了新的含义。


页码:536-555

作者:珍妮·普莱斯(Jenny Price

标题:《重塑美国环保主义:立足于洛杉矶河畔》(Remaking American Environmentalism: On the Banks of the L.A. River

摘要:

该文深入探讨了美国环保主义的发展历程和洛杉矶河的新生。作者认为,洛杉矶河河畔正在发生的变化,不仅回应了过去二十年对环保主义的批判,而且为我们对环保主义的过去和未来提供了有力的阐释。受洛杉矶河新生启发的环保主义,欣赏并认识到荒野的巨大生态意义,但并未将其作为忽视或逃避现实的手段,而是视为如何利用自然来维持我们生活的方式。这一环保主义强调妥协和谈判,强调过程而非解决方案。在21世纪,以洛杉矶河为标志的环保主义认为,对一条易受洪水侵袭的河流进行疏导和集中管理,可以是一种环保行为。其重要问题不在于你是否管理自然,而在于你如何以可持续和公平的方式进行管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深刻地反映在我们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实践中。


Gallery

页码:556-561

作者:凯莉·恩莱特(Kelly Enright

标题:《论丛林》(On the Jungle

摘要:

作者带我们深入探索丛林,特别是深入考察美国人心理中不断变化的丛林观念。她跨越了时间的界限,通过对比两幅截然不同的流行图像——一幅是大萧条时期的电影海报,另一幅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的杂志插图——由此追溯了二战后美国文化的转变。这些图像表明,过去的丛林(jungle)已经变成了雨林(rain forest)。从阴郁、危险到多彩、多样,丛林到雨林的转变是众多故事中的一个,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在全球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热带荒野的概念正经历着怎样的演变。


本期链接

https://www.jstor.org/stable/i25473259



期刊信息


《环境史》于 1996 年问世,是之前出版的几种期刊的延续与综合:从《环境评论》(Environmental Review,1976—1989 年)到《环境历史评论》(Environmental History Review,1990—1995 年);从《森林历史通讯》(Forest History Newsletter,1957—1974 年)到《森林史杂志》(Journal of Forest History,1974—1989 年),再到《森林与保护史》(Forest & Conservation History,1990—1995 年)。在此基础上,《环境史》得以更好地发展。


《环境史》是世界一流的环境史学术期刊,也是该领域的权威期刊。该期刊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代表美国环境史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History)和森林史学会(Forest History Society)出版,每年四期,汇集了来自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共同探讨人类与环境之间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关系。


现任主编:史蒂芬·布莱恩(Stephen Brain)、马克·赫尔西(Mark D. Hersey)


往期链接

《环境史》(Vol.12, No.3, 2007)·书评部分

《环境史》(Vol.13, No.2, 2008)·论文部分



内容整理| 李超 张茜

值班编辑|张茜


绿色公众史学
绿史中心由清华大学历史系和马来西亚企业与环保组织共建共享,旨在探索高校如何开展聚集于环保与生态文明的公众史学科建设,企业和社会如何践行、传播环保与生态文明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