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资讯|《环境史》(Vol.8, No.4, 2003)·书评部分

文摘   2024-06-24 11:02   江苏  



Environmental History

Vol.8, No.4, 2003

书评部分



书名:《哥伦比亚美国环境史指南》(The Columbia Guide to Americ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作者:卡罗琳·麦茜特(Carolyn Merchant

书评作者:约翰·奥佩(John Opie

页码:675-677


提要:

这是一本全面、易懂的美国环境史指南,作者麦茜特在书中概述了美国环境史的发展历程,按照字母表索引简要介绍了与环境史相关的重要概念、人物、机构法律,并提供了一份重大事件年表,以及包括书目、音像和网站在内的众多可参考资源目录。麦茜特认为,环境史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和最新的领域之一”,环境史的挑战是“将自然带入人类的故事”。但书评作者认为书中专门设置“年表”稍显多余,且对美国拉丁裔、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环境以及历史地理缺乏应有的关注。尽管如此,该书仍是一部学习美国环境史必备的参考读物,书评作者期待未来的再版中可以有更多内容得以补充。

 


书名:《水与美国政府:水利局、国家水务政策与西部(1902-1935年)》(Water and American Government: The Reclamation Bureau, National Water Policy, and the West, 1902-1935

作者:唐纳德·皮萨尼(Donald J. Pisani

书评作者:卡伦·梅里尔(Karen R. Merrill

页码:677-678


提要:

该书是皮萨尼的西部水资源史三卷本中的第二部,作者专注于联邦水利开发(reclamation)政策的发展,着重讨论了现代美国政府与水利的关系。1902年的《纽兰兹垦殖法案》使联邦政府能够把出售西部公有土地所得收入用于兴建各类水利设施以推动西部干旱区土地开垦,为西部发展创造条件。至二战时期,西部地区已建起大量水坝,为农业资本的高歌猛进和不断扩张的城市提供水源。唐纳德·沃斯特、马克·赖斯纳等学者将这一过程解释为“联邦权力与企业资本主义的宿命性结合”。但在该书作者看来,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西部水利开发过程中,联邦政府没有那么强大,低效的行政和相互竞争的利益集团破坏了本可以实现的更大开发目标,美国政府的规划从未有效落地,现代西部的形成并非一种“成功”,而是缺憾和妥协的结果。

 


书名:《江流日下:圣克鲁斯河环境史》(The Lessening Stream: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Santa Cruz River

作者:迈克尔·洛根(Michael Logan

书评作者:斯蒂芬·斯特金(Stephen C. Sturgeon

页码:678-679


提要:

这是一部关于亚利桑那州南部圣克鲁斯河的环境史,考察了河流与人类社区之间的关系。人类聚落依河而建,但河流的命运也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影响。该书主要基于二手资料,记录了圣克鲁斯河万年中的潮起潮落,以及河流的涨落与人类利用水资源之间的关系。书中提出了一个违背大众认知的观点:美洲土著对河流的利用水平比后来的欧洲移民高得多,直到20世纪中期才被超越。当圣克鲁斯河被纳入现代美国的管理网络后,人们认为通过科学技术能够成功实现对水资源的管理,然而事与愿违,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圣克鲁斯河终因水利工程的失败而干涸。该书扎实而有趣,为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反常规的视角。

 


书名:《切萨皮克湾:一部环境传记》(The Chesapeake: An Environmental Biography

作者:约翰·文纳斯滕(John R. Wennersten

书评作者:苏珊·沙佩勒(Suzanne E. Chapelle

页码:679-680


提要:

该书是一部关于切萨皮克湾的环境史。切萨皮克湾位于美国东海岸中部,在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之间,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河口,也是美国重要的工商业中心。几个世纪以来,切萨皮克湾长期经历破坏性开发,工业发展、人口增长、农业污染与资源管理不善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含氧量减少、生态功能丧失、渔业减产等全方面的环境问题。该书从原住民、早期殖民定居开始到该地区的城镇建设和牡蛎贸易等对环境的破坏,一直叙述至近年来对抗环境恶化的努力,脚注与参考文献十分完善,风格生动有趣,是一本优秀的读物。

 


书名:《用水愚行:抽取地下水与美国淡水的命运》(Water Follies: Groundwater Pumping and the Fate of America's Fresh Waters

作者:罗伯特·杰罗姆·格伦农(Robert Jerome Glennon

书评作者:劳拉·温伯利(Laura A. Wimberley

页码:680-682


提要:

这是一本关于美国地下水的著作,作者将美国用水的历史与时事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讲述了诸多人类使用技术开发地下水却最终作茧自缚的故事。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类利用地下水的方式,人类对地下水的抽取出于商业利益和消费者的选择,却造成了地层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地表水退化等诸多灾难性后果。该书使读者得以一窥农业、商业和城市用水中的困境,以及经济增长与地下水保护之间的矛盾。书中指出,美国社会生活方式的“超大规模”长期影响着自然环境,为防止自然环境进一步退化,人心需思变,个体消费者的选择在形成合力后就可能影响当地的水文状况。

 


书名:《空网:印第安人、水坝与哥伦比亚河》(Empty Nets: Indians, Dams and the Columbia River

作者:罗伯塔·乌尔里克(Roberta Ulrich

书评作者:斯蒂芬·海考克斯(Stephen Haycox

页码:682-683


提要:

该书讲述了政府无视原住民利益,拖延、混淆和欺骗他们的故事,以及原住民与联邦官僚机构、州和联邦法院持续六十余年的斗争。哥伦比亚河上的印第安人以渔业为生,鱼是他们的主要生计来源和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政”时期,为顺利兴修水利工程,政府承诺工程结束后向原住民拨款并分配充足的土地和渔业资源。但随着哥伦比亚河上的多座大坝落成,河流改道、流域内的水文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经人类改造后的哥伦比亚河被理查德·怀特描述为“有机机器”(the organic machine)。但同时,印第安人赖以为生的渔场也因此而不复存在,城市电力、工业、农业、航运的需求被不容置疑地置于原住民的利益之上。为维护自身权益,印第安人坚持抗争数十年,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却终究换不回其赖以生存的原始环境。

 


书名:《莱茵河:一部生态传记1815-2000)》(The Rhine: An Eco-Biography, 1815-2000

作者:马克·乔克(Mark Cioc

书评作者:桑德拉·钱尼(Sandra Chaney

页码:683-684


提要:

该书对莱茵河——西欧最繁忙的河流展开仔细研究,描述了人类改造水体以服务于经济利益所带来的意外后果。这本“生态传记”不仅详细描述了外交官、工程师、实业家、生物学家等人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如何塑造了现代莱茵河,还讲述了莱茵河适应和反抗人类控制的方式。1815年,莱茵河委员会(Rhine Commission)在维也纳会议中成立,希望将莱茵河改造成一条支持自由贸易的欧洲航道。长达两个世纪的工程将莱茵河建设为一条全球运输路线,确保了农业、城镇、工业生产和发电用水的稳定供应。但是,截弯取直与河水流速的加快破坏了生物的自然栖息地,降低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并造成莱茵河中下游洪水泛滥;煤炭和化学工业虽能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却逐渐损害了莱茵河的水质。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环境退化已导致莱茵河无法实现人类所期待的诸多职能,亡羊补牢之举在20世纪末才姗姗来迟。该书巧妙地将政治、经济和河流生态交织在一起,是欧洲环境史的里程碑式著作。

 


书名:《亚马逊甜海:河口的土地、生命》(Amazon Sweet Sea: Land, Life, and Water at the River's Mouth

作者:奈杰尔·史密斯(Nigel J. H. Smith

书评作者:罗伯特·威尔考克斯(Robert W. Wilcox

页码:684-685


提要:

该书是一本关于亚马逊河流域原住民卡波克洛人(Caboclos)的民族志著作,介绍了他们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希望能以此为今日该地区的野蛮发展提供一个可参照的可持续发展模板。书名中的“甜海”指早期欧洲探险者在大西洋上初次尝到亚马逊河水时的甘甜体验,象征着原住民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卡波克洛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源于历史悠久的土著实践,但这些人在全球化浪潮中已沦为“边缘”,面临着贫困和未来诸多不确定性的压力。

 


书名:《在亚马逊:一部自然史》(In Amazonia: A Natural History

作者:休·莱佛士(Hugh Raffles

书评作者:肖恩·米勒(Shawn Miller

页码:685-687


提要:

亚马逊雨林通常视为大自然的杰作,是最纯粹的“荒野”。但在该书中,作者通过扎实的材料、丰的民族志研究和生动的历史分析,指出巴西亚马逊地区的景观不仅仅自然的创造,也是几个世纪以来原住民改造河流的结果,这挑战了人们所认为自然”。

 


书名:《海洋无国界: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的百年海洋科学》(The Sea Knows No Boundaries: A Century of Marine Science Under ICES

作者:海伦·罗兹瓦多夫斯基(Helen M. Rozwadowski

书评作者:克里斯蒂娜·凯纳(Christine Keiner

页码:687-688


提要:

该书讲述了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ea, ICES)的历史。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际海洋科学组织1902年由八个北欧国家组成,目前是一个拥有19个成员国的现代政府间组织。该书是为纪念组织成立一百周年而撰写,作者挖掘了组织档案并采访了诸多历史事件亲历者,讲述了理事会发展史上诸多关键人物的生动故事。该书将ICES置于20世纪初国际主义和以科学为基础的资源管理的背景下,阐述了理事会长期以来对渔业、水文和海洋生物学的关注。书中同样描绘了ICES议程的演变,从最初的渔业收益最大化到20世纪七十年代对解决海洋污染问题的关切、从单一物种评估到多物种评估的转变。

 


书名:《森林的灰烬:一部环境史》(Forests of Ash: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作者:汤姆·格里菲斯Tom Griffiths

书评作者:保罗·斯达Paul Star

页码:688-689


提要:

该书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森林地区的环境史。首先,作者介绍了原住民的定居以及欧洲人到来后对森林的破坏,为了开采黄金、砍伐木材,当地人口砍伐了一半的森林,将另外一半保存下来作为集水区(water catchment area)和旅游胜地;其次,该书介绍了当地气候、动植物与人类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并呼应了书名,强调了周期性火灾对澳大利亚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森林燃烧后留下的灰烬为下一代树木的培育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人类通过点火扩大了这种自然火灾的范围和频率,其中1939年“黑色星期五”烧毁了维多利亚州130万公顷的土地;最后,该书为环境史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深入的案例研究,将全球视角与地方视角结合起来,为澳大利亚环境史乃至全球环境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补充。

 


书名:《剪断过去的藤蔓:中非雨林的环境史》(Cutting the Vines of the Past: Environmental Histories of the Central African Rainforest

作者:塔玛拉·盖尔斯-弗尼克Tamara Giles-Vernick

书评作者:克里斯·康特Chris Conte

页码:689-691


提要:

该书通过整理中非桑加盆地的姆皮姆族群(Mpiemu)的集体记忆,重建了20世纪的中非环境史。在姆皮姆语中,“doli是重建过去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包括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理解方式、感知和认识森林的方式、关于亲属和性别关系的建议、关于神话神灵的故事关于耕作和狩猎的知识以及将知识传授给后代的方式,这一概念的分散性与19世纪晚期姆皮姆人的生产系统、社会关系与环境知识储备方面的巨变有关。当全球对橡胶、象牙、咖啡、木材和钻石的需求将法国殖民主义带入桑加盆地时,姆皮姆人被迫改变原先的农业与狩猎方式,村庄的年轻人到矿山或种植园寻找工作,昏睡病的流行、人口减少的伤痛加剧了姆皮姆人对长期殖民统治的不满。但反常识的一点是,在姆皮姆人眼中,森林的价值始终与其持续、成功的开发密切相关,因此该书可能会使一些认为非洲居民具有良好的森林保护意识的读者感到震惊。

 


书名:《景观、自然与身体政治:从英国文艺复兴到美国新世界》(Landscape, Nature, and the Body Politic: From Britain's Renaissance to America's New World

作者:肯尼斯·奥尔维格Kenneth Olwig

书评作者:阿利克斯·库珀Alix Cooper

页码:691-692


提要:

该书探讨了过去五百年来人们对景观的看法是如何产生的,围绕景观这一概念引发了怎样的争论。作者认为,现代关于环境问题的讨论,尤其是关于美国荒野问题的讨论,植根于欧洲(尤其是英国)景观与权力之间关系的冲突。传统观点认为,景观是以当地社区为基础、反映风俗习惯差异的基本社会单元,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专制主义者认为,景观代表着一个自然或地理的空间,新兴的民族国家有权力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改造这些空间。作者通过1605年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和他的新娘丹麦王后安妮的假面舞会,勾连出思想、历史、政治、法律、文学、艺术、建筑、科学和自然之间的联系,进而探讨了五个世纪以来景观观念的丰富内涵。在该书的最后,作者用欧洲文化的角度解读环境史中的经典人物——爱默生、梭罗、缪尔和利奥波德,提醒读者以新角度看待这些重要人物。

 


书名:《先看看美国:旅游与国家认同1880-1940)》(See America First: Tour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1880-1940

作者:玛格丽特·谢弗Marguerite S. Shaffer

书评作者:康妮·蒋Connie Y. Chiang

页码:692-693


提要:

该书的核心观点为,在1880-1940期间,旅游业“将民族身份与共同的领土和历史联系在一起”,为国家景观赋予象征意义。该书分为七个章节,探讨了横贯大陆的铁路、国家公园到汽车旅行的发展等内容,从民族主义和消费文化的角度关注了自然环境如何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先看看美国》(See America First)是1914年推出的旅游指南,作者认为该指南显示出美国人对于自然的矛盾态度:一方面自然提供了可供旅游的风景与资源,另一方面大自然又被视为现代文明的对立面。该书图文并茂,研究透彻,对于旅游史做出了有益补充。

 


书名:《火山口湖国家公园的历史》(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 A History

作者:瑞克·哈蒙Rick Harmon

书评作者:玛格丽特·谢弗Marguerite S. Shaffer

页码:693-694


提要:

该书为纪念2002 年火山口湖国家公园一百周年而作,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该公园的历史,从地质起源和欧美人“发现该地区开始,重点介绍了过去一百年火山口湖作为国家公园的发展和管理历程。火山口湖国家公园成立于1902 年,是美国的第六个国家公园因其独特的火山起源和深邃清澈的湖水而闻名。企业家威廉·格莱斯顿·斯蒂尔(William Gladstone Steel在该公园的建立和早期旅游开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距横贯大陆的铁路较远,20世纪30年代火山口湖国家公园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与世隔绝、开发不足”的问题。随着二战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火山口湖得到进一步开发,但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因水污染和旅游设施不达标而引发争议,接下来的二十年,火山口湖国家公园启动了一系列保护项目,试图在娱乐与保护中取得平衡。该书是一部传统的行政史,论述了公园管理、社区建设与原住民关系等问题,但很少将火山口湖与其他国家公园的历史或更广泛的荒野保护或旅游开发问题联系起来。

 


书名:饼干童年的生态学(Ecology of a Cracker Childhood

作者:杰尼斯·雷Janisse Ray

书评作者:詹姆斯·图腾James Tuten

页码:694-695


提要:

作者本人出生于南乔治亚州的沿海平原地区,她的父母声称“他们是在后院垃圾堆的松针和棕榈叶形成的小床上发现她的”。这也启发作者将对长叶松林(longleaf pine forests)的兴趣融入自己的人生故事,在书中交替书写自己的生活与所在地区的生态史,一方面探讨了美国南部历史中贫困、宗教、饼干文化以及教育等重要主题,另一方面以长叶松为中心构建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并揭示出20世纪长叶松因生长速度不够快而被商业树种取代,物种多样化的长叶松林被单一种植的种植园取代的故事。

 


书名:《重新定义效率:美国石油工业的污染问题、监管机制和技术变革》(Redefining Efficiency: Pollution Concerns, Regulatory Mechanisms,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U.S. Petroleum Industry

作者:休·高曼Hugh S. Gorman

书评作者:特伦斯·基欧Terence Kehoe

页码:695-697


提要:

该书聚焦于石油工业对于污染的认知与管理措施转变,揭示出在石油生产、管道油轮运输、提炼加工等各个环节中,基于狭义效率概念的污染控制做法逐渐转变为基于明确、可衡量的环境目标的模式。20世纪初,企业家、工程师、政策制定者认为可以通过提高石油工业的运营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但20世纪50年代,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一做法的局限性,石油工业的大多数公司逐渐将新颁布的法规、标准以及检测措施纳入管理与运营中。但书评作者认为该书过分强调行业运营和技术变革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讨论石油行业的国际竞争与政治斗争。

 


书名:《公路、铁路与全景:1930年至1990 年德国的交通路线和景观变化》(Strasse, Bahn, Panorama: Verkehrswege und Landschaftsveränderung in Deutschland von 1930 bis 1990.

作者:托马斯·泽勒(Thomas Zeller

书评作者:托马斯·莱坎Thomas Lekan

页码:697-698


提要:

该书利用景观这一概念,将环境史与技术史有机结合,探讨了20世纪德国铁路扩张、高速公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作者认为,景观是连接自然与技术的桥梁,是社会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地带。在修建公路时,景观倡导者、公路工程师和自然保护主义者之间冲突不断,景观倡导者希望在受道路建设干扰的地区修建自然的曲线型道路和本土植被,但受制于成本和有限的话语权,环保目标几乎没有实现。战后公路工程师将公路视为快速经济流通和个人空间流动的通道,而非国家一体化或视觉消费的空间,因此道路建设成为了一门需要量化和标准化的科学,这种效率论述将景观设计师的美学理想边缘化。该书展示出交通景观如何以相互冲突、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但对于交通规划的生态影响论述不够充分。

 


书名:《后天:1500-2000年瑞士应对自然灾害的情况》(Am Tag danach. Zur Bewältigung von Naturkatastrophen in der Schweiz 1500-2000

作者:克里斯蒂安·普菲斯特Christian Pfister

书评作者:托马斯·泽勒(Thomas Zeller

页码:699-701


提要:

1881年,当印第安纳州泰尔城和威斯康星州新榆树镇的居民听到瑞士榆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114人死亡的消息时他们募集资金,帮助灾民重建榆树镇,这笔巨额捐款抵消了当地74%的损失。但该章节的作者揭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故事,山体滑坡是在榆树山区开采板岩不当造成的直接后果,采矿工程师曾发出警告但无济于事。榆树的故事是该论文集的一部分,论文集的十四篇文章分别论述了瑞士不同类型的灾难、不同的应对策略,以及这些灾难对瑞士的不同意义。近代早期,教会坚持以宗教为基础,将灾难理解为上帝的警告信号,即使在二十世纪,宗教、科学和魔法解释仍然并存。该书的基本观点为:救灾是“现代化的起搏器”,促进了瑞士现代国家意识的形成以及保险制度的发展,证明了自然灾害对欧洲环境史的重要意义。

 


书名:《疟疾与罗马:古代意大利的疟疾史》(Malaria and Rome: A History of Malaria in Ancient Italy

作者:罗伯特·萨拉雷斯Robert Sallares

书评作者:玛格丽特·汉弗莱Margaret Humphreys

页码:701-702


提要:

该书被认为是疾病史学的代表著作。作者运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寄生虫学等多学科知识,同时破译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资料,认为恶性疟疾(falciparum malaria)决定了古罗马世界是否可以健康繁荣发展。随着罗马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导致森林被大量砍伐,地表径流增加形成池塘,这些池塘为疟原虫的繁殖创造了条件,疟原虫与其他病原体协同作用,侵袭胎盘,导致胎儿死亡,即使婴儿出生,也会因为体重不足营养不良,容易感染其他疾病,从而降低了出生率,提高了死亡率。疟疾使得罗马附近的大片肥沃地区不适合居民居住,既减少了可利用的热量,又产生了对大规模奴隶劳动的需求,从而导致叛乱频发,社会动荡。因此,作者认为疟疾是决定古罗马存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期链接:

https://www.jstor.org/stable/i382346






 1996 Environmental Review19761989 Environmental History Review19901995 Forest History Newsletter19571974 Journal of Forest History19741989 Forest & Conservation History19901995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American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HistoryForest History Society


现任主·Stephen Brain·西Mark D. Hersey


· 往期链接 ·


《环境史》(Vol.7, No.3, 2002)·书评部分

《环境史》(Vol.8, No.1, 2003)·书评部分



内容整理| 拜李赞 何宜航

值班编辑|仇振武



绿色公众史学
绿史中心由清华大学历史系和马来西亚企业与环保组织共建共享,旨在探索高校如何开展聚集于环保与生态文明的公众史学科建设,企业和社会如何践行、传播环保与生态文明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