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诗|花间蜜语 流转千年的甜蜜诗篇

美食   2024-12-04 17:01   北京  


蜂蜜,这一大自然的瑰宝,如黄金般晶莹的蜜液,是大自然的低语,是花朵与阳光共酿的诗篇。


在我国,蜂蜜的食用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每一滴蜂蜜都是大地的恩赐,蕴藏着花朵的芬芳、阳光的温暖,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的传奇。




根据《礼记·内则》记载:

 “子女侍奉父母时,应以枣、栗、糖和蜜来增添甜味。” 


早在东周(先秦)时期,蜂蜜因其独特的甘甜,已经成为古人生活中甜蜜滋味的象征。在那个时代,蜂蜜主要来自山林中那些难以接近的蜂巢,它们或悬挂在树枝上,或隐藏在岩石缝隙中,显得尤为珍贵稀有。


东汉时期,人们对蜂蜜的获取已不再满足于野外采集。学者皇甫谧在其著作《高士传》中提到了姜岐,“遂隐居,以畜蜂、豕为事。”姜岐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全心投入于蜜蜂和家畜的驯养工作,这标志着人类驯化蜜蜂的开端,因此他被誉为“中华养蜂第一人”








东坡先生的


   甜蜜友谊



在南宋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苏东坡对蜂蜜的热爱的轶事。苏轼与僧人仲殊因共同的蜂蜜爱好而“一见如故”,进而发展成为挚友。


仲殊在用餐时,喜欢将素菜浸泡在蜂蜜中,或用蜂蜜蘸菜后食用。这种独特的饮食习惯让旁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不愿与他共餐,唯独苏轼对此深感趣味,两人因此“甜味相投”,甚至为仲殊特作《安州老人食蜜歌》一诗,成就了一段“甜蜜友谊”。


安州老人心似铁,老人心肝小儿舌。

不食五谷惟食蜜,笑指蜜蜂作檀越。

蜜中有诗人不知,千花百草争含姿。

老人咀嚼时一吐,还引世间痴小儿。

小儿得诗如得蜜,蜜中有药治百疾。

东坡先生取人廉,几人相欢几人嫌。

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因君寄与双龙饼,镜空一照双龙影。

三吴六月水如汤,老人心似双龙井。


在苏轼的笔下,蜂蜜的甘甜凝聚了千花百草的精华,老人也与孩童一般,吃到喜欢的食物,便也挑起了食,“不食五谷惟食蜜”,焉知不是在表达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态度?


诗中,“蜜中有诗人不知,千花百草争含姿”,不仅展现了蜂蜜作为自然馈赠的深厚内涵,也隐含了苏轼对蜜蜂辛勤劳动的颂扬。诗句缓缓铺开,将蜂蜜的甜美与人生的苦乐交织描绘得淋漓尽致,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茶,既带有甘甜也蕴含苦涩,正如人生的跌宕起伏与波澜壮阔。而蜂蜜的甜美,则象征着那些在历经艰难困苦后所享受到的短暂宁静。正是通过这份甘美,诗人向我们展现出了对生活的温柔洞察和对生命的深情热爱。





每一滴蜜,都是自然的诗



“甜蜜,起始于唇齿之间,于口舌间搅动起阵阵涟漪,却在心间荡漾出千回百转的余韵。”


在古代,蜂蜜常被用作“甜”的代名词,在那个缺乏精制糖的时代,它凭借其独有的甘美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了古人们餐桌上的佳肴。


如今,从白糖、红糖到各式各样的甜味剂,应有尽有,尽管糖的种类繁多,但蜂蜜依旧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浓郁的蜂蜜柚子茶,清新的蜂蜜柠檬水,滋补的蜂蜜红枣羹,还是松软的蜂蜜面包,酥脆的蜂蜜麻花,香脆的蜂蜜饼干,甜蜜的蜂蜜蛋糕,每一口都是自然与“甜”的和谐交融,令人沉醉其中。




蜂蜜是蜜蜂与花朵共同谱写的自然之歌,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温柔礼物。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蜂蜜化作文字间的琥珀,既滋养身体,也润泽心灵。正如苏轼与仲殊之间的“甜蜜友谊”,蜂蜜以及蜂蜜背后的诗歌,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味觉上的满足,更是心灵的慰藉与文化的传承。


当舀起一勺蜂蜜,您不妨闭上眼睛,想象它是如何从万花中汲取香甜,又如何经历时间的沉淀,最终化作舌尖上的甘露,细细品味它所承载的诗意与柔情。


1

END

1




责编:袁书航 梁婧文

排版:袁书航

图片来源:摄图网

审核:郑莹

终审:邹海华

声明: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往期推荐

1

【打卡吧!吃货!】跟着小食逛吃北京城(二)

2【科普】“过午不食”真的科学吗?

【科普】“过午不食”真的科学吗?

3

围炉茶话 | 马背上的茶香

4

冷知识丨未开壳的椰子水是无菌的




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
《中国食品报》创刊于1984年,作为中国食品行业专业的经济类日报,《中国食品报》为食业人士护航指向。行业趋势解读、政策导向解读、权威新闻报道、食品市场动态、食品舆论监督.....关注食品报,随时随地了解中国食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