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兴起与古代文人墨客对饮茶的钟爱不无关联,两者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审美追求。
茶联是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往今来被广泛用于茶叶店、茶馆、茶庄、茶居、茶亭、茶人之家等场合,以及茶艺、雅集等活动。茶联内容广泛,含义深刻,雅俗共赏,既传播了茶文化,又给人以无限遐想,烘托气氛,增添了品茗情趣。
一壶好茶,一盏香茗,一副妙联,清雅之美尽在不言中。
大凡茶店、茶馆、茶楼、茶座等涉茶场所的轩楹庭柱上或厅堂门壁间,都悬刻着茶联,这既可扩大其影响和声望,达到招揽生意的目的,又能起到美化环境、彰显文化、增添情趣的作用。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相传100多年前,四川华阳有个中兴镇,是有名的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家名叫“兴盛居”的茶馆。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香分花上露”这句是对茶香的赞美。茶叶在热水中翻滚,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释放出淡淡的香气。那香气如同花上的露水一样清新、自然、纯净。每一口茶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而“水吸石中泉”则是对泉水之清澈的赞美。泉水从山石中涌出,清澈见底,仿佛吸纳了天地之精华。饮一口泉水,便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让人心旷神怡。
窗外看山,风生七碗
楼头近水,春满一壶
旧时江西九江一茶楼挂此茶联。联中“山”即庐山;“水”即长江;“七碗”指唐代茶仙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七碗茶”,后人以“七碗”来形容茶的威力;“一壶”既指茶壶,又双关指道家仙境“壶天”。泡一壶香茶,看着远山近水,茶香袅袅间感受宁静与清新。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这是旧时重庆嘉陵江畔一家茶楼所挂之联。此联平仄工整、构思精巧。借唐代吴道子、卢仝的典故,既赞誉了嘉陵江的壮丽江景,也很好地宣传了茶楼所泡之茶及品茶氛围。可以想象一下,一边品着香茗一边观江景,与好友谈古论今,是何等享受。
一壶香茗待知音
满手翠芽藏雅韵
旧时福建南平一茶坊挂有此联。该联将品茶与赏茶融为一体,表达了制茶人对茶叶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期待。同时,“一壶香茗”和“满手翠芽”也形象地描绘了茶叶的品质与美感。
到处是楼台,恨无茅屋三间,闲来赏雨
偶然值亲友,犹有冰心一片,相与谈天
这是旧时南京玉壶春茶楼的茶联。在喧嚣市廛中,茶馆当然是好友晤谈的上佳场所。约上三五知己,点上一壶香茗,谈天说地,岂不美哉?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
武夷选胜,顾渚分香
这是旧时浙江湖州一茶馆所挂之联。上联引用了唐代茶圣陆羽写《茶经》、卢仝“七碗茶”的典故;下联夸赞了“溪边奇茗冠天下”的武夷岩茶,以及被陆羽评为“茶中第一”的浙江长兴顾渚紫笋茶。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
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
点滴何曾倒转流
清末民初时期,广州有家大同茶楼,为了招待顾客,曾出巨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的赞赏。于是,店主将这副对联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正瓯越销兵、沪杭同轨之时,
借胜境涤尘嚣,在明圣湖六桥以外
问陆公茶灶、屈子兰汤何处,
有层楼矗云表,距清泰门百武而遥
这是近代杭州火车站茶室兼澡堂的一副茶联。上联描写了茶室背景。瓯越,即浙江;销兵,熔毁兵器,此指清末沪杭铁路“保路”运动胜利之事。下联引用了陆羽嗜茶著经、屈原歌咏兰汤之典故,谓人们可在此品茗消遣。两联之末句均点出此茶室的位置。对联用语节奏感强,于茶室中寄托对时事的关心、对古人的怀念,其韵不凡。
三篇陆羽经
七度卢仝碗
北京中山公园有座建于1915年的著名茶社——来今雨轩,是20世纪上半叶北京城知名的宴请场所,当年鲁迅、林徽因、张恨水等名人大家常来这里喝茶、读书、写字、会友。茶社有一楹联: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上联特指陆羽的《茶经》,下联则点出了卢仝的“七碗茶”。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这副对联如今很多茶馆都喜欢悬挂。此联原为清代名士傅山所题。傅山既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
读此联,仿佛诗中有画,一幅山川煮茗的画卷映入眼帘:潇潇竹雨、阵阵松风、皎皎明月、悠悠古琴、袅袅茶香、朗朗书声,真是风雅至极。
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这是北京前门老舍茶馆中的一副茶联。1979年,前门西南的马路边开了一家“青年茶社”,专卖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时光荏苒,当年的简易茶摊已发展成为一座能充分展示京味文化的现代化茶馆,并成为北京城市文化的一个窗口。“大碗茶情结”不变,人们仍然可以只花二分钱就能喝上一杯清香可口的茉莉花茶。
普洱铁观音松涛烹雪醒诗梦
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
这是香港一家茶肆所挂的茶联。此联中,普洱茶位尊第一,这不仅说明普洱茶的受宠程度,也表明其在茶叶中所占的分量。
佳肴无肉亦可
雅淡离我难成
这是江苏扬州富春茶社的一副茶联。此联在常人看来不可理解:难道没有肉能接受,无茶就生活不下去了吗?由此可见,茶已经是很多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论英雄,不必青梅煮酒
交挚友,当须活水烹茶
江苏溧阳一家茶店曾挂此联。上联直接用《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反其意说不必有酒。下联说交挚友须用活水烹茶,香茗自然充盈着朋友间的真挚情感,可谓有茶足矣。
泉烹苦茗能留客
水绕甘棠到惠民
这是江苏常州升平茶社所挂之联。升平茶社位于惠民桥与甘棠桥之间,该联既点出茶社位置,又寓意茶叶惠民。
十年许勾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千秋同俯仰,惟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这是杭州西湖茶舍之茶联。上联“十年许勾留”为纪实,意谓西湖与自己之缘分似有情人,允许自己在杭城居留了10年,尝到西湖水沏的茶。下联意谓在杭州的10个春秋如瞬息之间,殊不经意,只是湖上青山风景依然,如同面对故人。联语表达了作者与西湖及青山之间的无限深情。然而,作者愈是说与山水“有缘”,愈是表现出与世间的“无缘”。联语既切西湖茶舍,又写得感情深沉,别具雅意。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杭州迎客轩茶馆挂有此联。这副对联不但写出了茶馆主人热情好客、愿与天下人一同感受饮茶之乐趣,同时也表现了主人爱茶之深。不可一日无茶,把茶称为“君”,可见茶于作者而言就像好友一样不可或缺,读来十分亲切。
藕叶藕花围曲槛,想当年苏小也向个中来,
这绿水光中可馀鬓影
香风香雾拍重堤,问此日放翁竟往何处去,
那红露片里应有诗魂
杭州西湖藕香居茶楼的茶联不在“茶”字上做文章,而是着眼于典故,如南齐苏小小、南宋陆游与西湖的故事。虽然看似与普通的景观联没有多少区别,但嵌名“藕香”,写得极美,极富有生气。
来源:《中国食品报》2024年12月13日06版
责编:王宁、赵钰
排版:赵钰
图片:摄图网
审核:郑莹
终审:龙颖
往期推荐
你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