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发言选登
铸牢民族魂,共筑文学梦
姚 瑶
我生活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那里有苗族、侗族、布依族、汉族、水族、瑶族、壮族等33个民族,多民族和睦相处、融合发展,造就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完整的民俗传承。
那里是一个用歌声传唱一切、用舞蹈展示一切、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侗族大歌宛如天籁,苗族飞歌高亢嘹亮;锦鸡舞争奇斗艳,铜鼓舞轻松欢快;鼓楼花桥、流水人家,游方踩舞、行歌坐月,走进黔东南,就沉浸在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近两三年来,在原生态黔东南那块神奇广阔的土地上,“村BA”“村超”迅速火爆,成为名闻天下的网红现象、万众瞩目的超级文旅IP,多彩惊艳的“贵州现象”。生活在那里的各民族同胞,以纯粹的、朴素的、大众的、接地气的方式创造了一场场具有影响力和民族文化氛围的体育赛事,在这块净土之上创造了人间奇迹,这里一派热火朝天、一片欢腾祥和。“村BA”“村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作为一名侗族作家,聚焦时代、淬炼主题、站稳立场都是应尽之责,作为经历者、在场者,不能置身事外,而应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和更加宏大的历史视野,深扎到民族地区火热的现场,在富有时代特色的现实中,挖掘“火爆”背后的感人故事,找到破圈的文化密码和流量密码,寻找隐藏在火爆背后的光芒,倾听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欢呼。
“村BA”“村超”远远超越了一场体育赛事本身的意义,这场由村民自发组织的体育赛事,上升到一个关于文化自信、关于乡村文明、关于乡村振兴的文化事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为各民族搭建了平台,拓宽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场域,展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美好画面。对于增强祖国认同、文化认同、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载体。
一部中国文学史,是中华各民族文学交相辉映、相互滋养、携手并进的历史。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无不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和精神追求。我想,这是我写下《“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的主要意图,也是我正在创作的第二部“村”系列《“村超”:中国式现代化的幸福标本》的主要动力。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提升文学创作的质量和水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民族文学创作的全过程,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汲取灵感,用真挚的情感和独到的视角,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展现民族风貌的文学佳作。更加注重文学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表达方式,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让民族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民族文学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如何实现创作的现代化?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守文学的理想和品格?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文学是一种力量,它能够凝聚人心、激发情感、传递价值。让我们携手并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我们的笔尖绘就民族团结的美丽画卷,用文字书写民族的壮丽史诗,共同推动民族文学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家)
来源:文艺报1949
三种方式订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