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发言选登
共同抒写璀璨的民族画卷
张燕玲
今年夏季,我受到中国作协的聘请,参与了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评奖工作,得以阅读众多的兄弟民族近年创作的作品,得以近距离观察民族文学创作的新趋势与新成果,得以感受到各民族作家以高度开放的视野,拥抱当代中国的辽阔版图,在与时代同向同行的过程中努力创作,绘就多元一体文学图景的璀璨篇章。
以获奖的长篇小说为例。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民族作家是时代变革和现实生活的观察者、思想者。他们都能较好地与历史和现实建立关系,把自我的生命展望建立在深厚的家国情怀、民族团结和现实关注里,在文史互动中,以个体或地方性的书写抵达宏大叙事。如满族作家马伯庸的家国情怀大气磅礴,两卷本的长篇《大医》以三位不同背景的医学青年的成长史,映照着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既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辉,也充满坚实的现实主义力量,既有着开阔的世界性视野,还沟通了雅俗互通的文学之道。维吾尔族作家阿舍创作的《阿娜河畔》以温柔敦厚、生动内敛的笔触,借家庭叙事与大历史实现共振,那份对母亲河的款款深情令人动容。同样写河岸儿女的还有瑶族作家光盘,他的《烟雨漫漓江》是一部动人的漓江儿女生活史、情感史。在人与自然的主题中,在充满生趣的桂北民间文化与山河烟火里,光盘创造了一种永续向前、四季流转、万物生生不息的活力,为新时代的漓江立传开新。藏族作家尼玛潘多的《在高原》则以四代人的命运轨迹映照西藏近百年高原的历史与有情的众生,在家族叙事中揉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动态历史。
我们广西的获奖作品同样出色,除光盘外,还有壮族诗人黄芳的《落下来》,诗作以清净而思辨的诗风,深入生活的缝隙,明敏柔美地抒发着民族的、女性意识及日常主义的诗绪。壮族作家凡一平则以《上岭恋人》,深情刻画了系列壮乡民间的传奇人物,生动展现了乡土中国巨变的新时代图景。
当然,我们也看到民族作家创作的难度,看到我们这一代作家站在前辈肩膀上并没有走得更远,尤其我们南方的边地写作,更需要拥有世界眼光,才有超越前辈的可能。比如民族的民俗在某种程度上串起民族的漫长历史,但民俗落实到文学创作只是一个符号化的体现,文学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人。无论以什么创作方式,是哪个少数民族,文学都要回到人的世界。
人的世界从来就是生机勃勃的。比如新时代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生存与社会、以及人心的变化,比如那些在时代巨变中,仍保存良好的千年民族古村落等等,都留待写作者的艺术挖掘与表现。我们深信,未来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将在文学观、审美创造力等多重维度继续突围,继续把日常经验美学与民族史诗美学融汇再造,创作出中华文化佳作。
我还见证了评委同行高度的责任感,高水准的专业精神和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在评奖的日子里,所有评委的心中都激荡着民族团结、文学神圣的庄严情感,秉持对文学的公心,交出了这份答卷,留待读者和历史的检验。祝贺获奖作家!你们是新时代民族文学的荣光。
文学无疆,骏马驰骋,愿一代一代的民族文学骏马,奋力奔驰,共同抒写出中华民族更璀璨的文学画卷。
(作者系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来源:文艺报1949
三种方式订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