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吞蝌蚪,这锅中医背不背
健康
2024-12-17 17:52
湖北
近日(2018年4月)网上一个给小孩子生吞蝌蚪的视频引发争论。一般认为生吞蝌蚪是民间偏方,有人甚至找到《语文》教材里著名作家萧乾的散文《吆喝》,里面记录了生吞蝌蚪的民俗,注释里标明其降火的功效。蝌蚪虽然可爱,却常含寄生虫裂头蚴,生吞有可能引起可怕的裂头蚴病。裂头蚴是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可以寄生在人体除骨以外的任何组织,常见眼部、口腔颌面部、四肢、躯干及内脏(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脑等)。在《豪斯医生》第一季第1集中,一位突然失语的患者被初诊为脑血管炎,但激素治疗后突然恶化。豪斯从病人家中剩下的火腿得到灵感,神奇地联想到猪肉和猪肉绦虫,推测可能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侵入大脑所致,最后破案,药到病除。裂头蚴和囊尾蚴的致病过程差不多,侵入大脑是最严重的后果,生吞蝌蚪显然有这种风险的可能。中医粉自然不愿意背这个锅,好事者不惜写文章驳斥(可问度娘:《小蝌蚪都不放过,生吞这锅中医可不背》),断然称“中医从来没有让人生吞蝌蚪,生吞蝌蚪的锅,中医可不背。”中医真的从来就没有让人生吞蝌蚪?这锅中医到底背不背?我们用事实说话。首先我们要捋清,蝌蚪入药乃是正宗的中医经典方,而绝不是民间偏方,它的功效也绝不仅仅是去火而已。清代中医标准教科书《医宗金鉴.编辑外科心法要诀.肿疡敷贴类方》(1742年)记载有“蝌蚪拔毒散”一方,其中主要成分即是蝌蚪,“ 虾蟆子(初夏时,河内有蝌蚪成群,大头长尾者捞来,收坛内泥封口,埋至秋天化成水)”(其他成分是寒水石、净皮硝、川大黄),“此散治无名大毒,一切火毒、瘟毒,敷之神效。”功效极为广泛,火毒、瘟毒、无名毒三个毒少说也包含有西医几百种病(各种传染病、皮肤感染、口腔溃疡、烧伤烫伤等等)。这一方非常经典,见于很多中医古籍。《疡医大全》(1760年)是中医外科专著,其卷八《痈疽敷药门主方》中记载“治一切肿毒神效”的“蝌蚪方”比“蝌蚪拔毒散”成份单纯,工艺却更为讲究:“四月间于田中收取蝌蚪数升,滤干水,装入瓦罐内,加入冰片三四分,紧封罐口,再用泥糊,勿令泄气,埋于不见天日土内六十四天,取出尽成水矣。”八八六十四天,合乎八卦之数,比较玄妙。《本草新编》(1691年,陈士铎整理,主要是“医圣”傅青主的用药经验集)认为治疗火伤烫伤不必这么麻烦,直接把蝌蚪捣烂敷之即可。“捣烂”蝌蚪是否意味着也捣烂了裂头蚴?如果没有捣烂,裂头蚴显然可以通过皮肤伤口直接进入血管,播散全身包括大脑,这应该是一种危险的方法。明官编大型方书《普济方》(1390年)卷五十《头门.须发黄白》记载,蝌蚪具有黑发的功能,将黑桑椹和蝌蚪“瓶盛密封,悬东屋角,百日尽化为黑泥,染须发如漆”,这个比何首乌厉害,且染发似乎不必担心裂头蚴。此方亦见于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1345年)和明《本草纲目》(1578年),可见功效久经检验。《本草纲目》又记载有一简便方,不需等待百日:“乌髭发,胡桃皮、蝌蚪等分,捣泥涂之,一染即黑。”不知中医养生美容界是否试过此方?《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认为前人小觑了蝌蚪的功效,补了一个不用开刀一夜搞定甲状腺肿瘤的神方“消瘿瘤:秋泉秘方,用蝌蚪一钱,蛇蜕泥球包为末三分,鬼馒头(注:不是鬼做的馒头,而是指桑科的薜荔)滋干一钱,桑滋干一钱,乳香、没药各三分,麝香一分,共为细末,饭和捣为锭。临用时,再取鬼馒头滋化开,以鸡翎搽患处,过宿即消。”以上都是古方,古方才见经典和正宗。这些古典蝌蚪方,今人多不用,但是,并没有完全弃绝,现代中医亦偶有发挥。现代中医大师秘方荟萃之作《全国名老中医秘方》第一篇中即有蝌蚪红糖水治淋巴结核的方子,药理是“清热解毒”,“【验证】,屡用效佳”。此方红糖和蝌蚪都是易得便宜之物,效果又屡经验证,应该可以替代西医漫长又伤肝肾的抗痨药吧?从瘿瘤到瘰疬,这是现代中医的创新。第六篇则记载了一个美容染发方,用鲜核桃绿皮和蝌蚪等份,捣泥涂抹须发,2或3次即黑。此乃传承守正之方,“【验证】据《外台秘要》介绍,此法‘一染即黑’。”与《本草纲目》记载的差异是,一个是胡桃皮,一个是核桃皮,差不太多。最后,其第五篇中有一治疗疥疮的蝌蚪方:“小蝌蚪100只。用清水饲养5天,每天换水,待蝌蚪腹内污泥吐净后,把蝌蚪捞出放在凉开水中,再放入适量凉粉、蒜泥、醋和芝麻油一次喝下,即愈。”这一神方的疗效验证如何?《全国名老中医秘方》记载了一个“验案”:“据《老年报》1992年4月版介绍:贵州矿务局刘xx ,患疥疮3年之久,曾经多家医院治疗未愈,疥疮从手指蔓延至全身,奇痒难忍。后用此法,服后3天,身上疥疮渐渐消失,已获痊愈。”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四大要素齐备,确实是一个令人信服的疗效故事。只是,疥疮是常见病,这个简便验廉的神方竟然没有流传开来,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