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任血液内科主任,临时被抽到医疗部负责相关接待和协调,得以了解这次公益活动的内容,颇有感触。
当时医院是第一次进行这种大型的国际医疗项目合作,为此,单独开了一层病区,调一个病区的护士协助AFS医疗队做好护理工作,整形外科医师则参加了相关手术的辅助工作。另外,成立了接待、摄影、宣传等专班小组,我在这个小组里做一些杂务,近距离接触了一些“内情”。
术前筛查
2007年10月22日,听说美国医疗队来黄石做免费“兔唇”手术,周边地区有204名患儿家属报名,实际来了170名。这170名是否都符合手术条件呢?需要进行术前筛查。这也是所有手术的前置程序。
我当时的第一个感受是,怎么有这么多的唇腭裂患儿?平时看不到啊。是技术问题,还是政策问题?至少说明,慈善性的医疗救助是基本医疗保障的重要补充,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深获人心,真心希望这样的慈善项目更多一点。
筛查过程的严谨细致也给我深刻印象,并不仅仅是手术医生,还包括儿科、麻醉科、牙科医生,他们要分别评估患儿的心脏、血压、血色素;麻醉风险;是否有牙齿需要矫正修复等等。术前评估是一项系统和严谨的程序,必不可少,它不是形式主义的过场,也不是手术的点缀。作为内科医生,我第一次对此有深刻体会。
最后筛出符合手术条件的患儿124名,第二天就进行手术,毫无疑问,他们的命运将会发生重大转折,他们是幸运的。
有温度的医疗
医疗不是冷冰冰的技术,而是充满温度和微笑的过程,"微笑联盟"医护专家们的一言一行都展示了这一点。
如图是术前筛查中的一个孩子,他刚面对样貌迥异的老外感到害怕,哭闹挣扎。医疗队的一名奶奶级的护士见状,很自然地蹲下身子,做各种表情动作,最后硬是把孩子逗笑,使得筛查能顺利进行。这一镜头被摄影师捕捉,令人感动。
这是一个即将进入手术室的孩子,也是大哭。老外医生紧紧抱着他,各种安慰,就像妈妈一样。
这是做完手术后在复苏室里拍到的,孩子麻醉还未苏醒,麻醉师蹲在床旁,温柔握着孩子的手轻吻,自然得像父亲一样。这也是摄影师抓拍到的。
医界流传特鲁多“总是去安慰”的名言久矣,但真要做到,可说非常罕见,我在AFS团队身上真真切切地看到了。
手术记录
一百多台手术,集中在五六天内完成,手术医生只有三四名,可见工作的繁重。但是,手术医生均在患者出手术室前完成记录,丝毫不会拖延。我记得一个下午快6点时,有一个接待晚宴,我们便提醒手术医生,建议吃完饭再补记手术记录。老外回答非常干脆,不可以,手术记录必须在手术室内完成。
多年后,这个情景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因为国内病历书写规范一般规定,手术记录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即可,不一定非要在手术室内。这种差异也许是国情所致。但是,作为慈善项目,AFS的医生仍然一丝不苟执行制度,这就是所谓的专业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抗生素的使用
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也给我们以深刻印象。唇腭裂手术与口腔相通,有感染风险,属于二类切口,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应该用多少天?国内用三五天是常态,环境不同、体质不同等是常见的理由。但AFS医疗队对此没有任何犹豫,所有患者(两批近300人)都只用一天的抗生素,一般是术前一剂。大概有两三例术后发热,才留观两天用了两天的输液抗生素。
事实证明,面对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患者,是可以严格按指南来使用抗生素的,并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临床用抗生素当然也不是这么单纯,还有患者因素。过程中确实有几位家属要求多输几天液多用几天“消炎药”。我们的护士解释也没有用,最后对家属说,这是美国医生规定的,只能打一天,不能多打,多打有害无益。毕竟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家属这才接受,还有人说,人家不远万里来给我们做手术,还免费,不好意思向他们提这要求。
幸福微笑
"如果上天曾经疏忽,就让我们还你幸福笑容。”不管国家、种族、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如何,人类幸福的样子是相同的,孩子们用他们灿烂明净的微笑证明了这一点。
南丁格尔奖章的背面刻着一句铭文,“永志人道慈悲之真谛”,这是人类医学共通的价值观,尤其对于弱势群体,慈善医疗的意义无可替代。
我们欣喜地看到,继“幸福微笑-救助唇腭裂儿童”公益项目之后,2009年5月,温州成立了“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也致力于唇腭裂儿童的慈善救助。还有其他的唇腭裂专门慈善救助,秉持的是一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