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时出现的3个症状,或是血管发出的“求救信号”!你注意到了吗?

文摘   2025-01-14 18:40   重庆  

“今天走得有点快,怎么胸口这么闷?”小李在冬天的清晨散步时,忽然停下脚步,摸着胸口皱起了眉头。

她以为是天气太冷,身体不适应。可是,越来越频繁的胸闷让她开始怀疑,难道是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走路的时候突然觉得气喘吁吁,胸口沉甸甸的,或者头晕眼花,步伐不稳。或许你会告诉自己,冬天的寒冷让人感觉不适,年纪大了就该这样了。

“别光想着天气,”老张皱了皱眉,“你有没有想过,这种感觉是不是跟血管有关?其实,有时候这些小症状可不能小看,可能是血管出现了问题。”

在走路时出现的三种症状,可能正是血管健康发出的警钟。

1.走路时出现胸闷气短

如果你走路时突然感觉胸口发闷,甚至喘不过气来,这可能是血管堵塞的信号,尤其是冠状动脉狭窄所导致的心肌缺血。

在寒冷的冬天,气温骤降会让血管收缩,心脏的负担加重,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甚至可能发展成心绞痛。   

据《黄帝内经》的记载,冬季是养藏的季节,寒气容易入体,这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心脏。

书中提到“心主血脉”,心脏健康直接影响全身的血液流通。此时,适当的温补是关键。

可以采用丹参、红花等中草药,能有效促进血液流通,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

除了及时服用药物外,也要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中医提倡通过饮食调养来改善心脏健康。

喝点桂圆红枣茶,既能温补心气,又有助于舒缓胸口的压迫感。还有如丹参、三七等药材,均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2.走路时头晕伴随肢体无力

如果你在走路时突然感到头晕,且一侧肢体无力,这很可能是脑血管出现问题,尤其是脑血管狭窄或堵塞。脑部供血不足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出现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

《本草纲目》中提到,脑血管健康非常重要。它强调了“脑为元神之府”,即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对付这种症状,中医常用活血通络的方剂,如“天麻钩藤饮”,它能平肝熄风,活血化瘀,对脑血管问题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若出现头晕、肢体无力,建议配合使用川芎、丹参等活血药材。这些药物能帮助改善脑血流量,减缓因血管狭窄而产生的头晕现象。再加上平时多做一些缓慢的头部和肩部运动,有助于增强血液循环。

在生活中,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定期做一些头部运动,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过度劳累,也能有效缓解头晕和肢体无力的症状。

3.走路时总是偏斜,面部出现异常

如果走路时总是向一侧偏斜,且伴随口角歪斜、面部活动异常等症状,那就要警惕脑血管堵塞,甚至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血流不足可能导致脑部某些区域缺氧,出现偏瘫或面部不对称的症状。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血脉通畅是维持身体正常运作的关键。书中有云:“血脉不通,百病生”,这说明血管堵塞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各种机能。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通过调理肝脏和脾胃的功能来改善血液流通。常用的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它能够活血化瘀,帮助恢复血液循环,改善因血管堵塞而导致的偏瘫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这种症状时,除了及时就医外,按摩头部、面部,特别是用指腹轻轻按摩耳后和太阳穴位置,可以促进血液流通,缓解不适。

饮食上,可以多摄入一些含有丰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类,它们有助于预防脑血管堵塞,维持正常的脑血流。

走路时的这些不适,或许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过,甚至曾经觉得这只是年纪渐长的自然反应,或者是冬天寒冷带来的“小麻烦”。

胸闷、气短、头晕,甚至步态不稳,可能是你血管在发出紧急警报,而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它们。

不要等到病情严重,才去后悔。认真对待每一个身体发出的信号,保护我们的血管健康,享受更加安全、充实的生活。    

重庆城市TV生活
隶属于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