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11月15日深夜,月黑风高人影憧憧,7营湘军奉命自三河镇外营垒出发,分三路偷袭西南30里外的金牛镇。次日黎明,当行至半路的樊家渡王家祠堂时,前队惊呼:“有发贼!”旋即是一阵抬枪的低沉轰鸣声,老湘营稳住阵脚,果断杀退猝然遭遇的太平军。但蓦地大雾弥漫,咫尺难辨,形势陡然直下,湘军中、右路被围困在烟筒岗一带,有士卒拼死突出重围,急向主将李续宾求援而去。
李续宾(1818年—1858年),湖南湘乡人,晚清湘军名将。他勇冠三军为人骄横,征战七年克复40余城,后死于三河镇之战。李续宾是理学大师、湘军元老罗泽南高徒,罗氏于1856年兵围武昌时额头中弹而亡,他承继恩师遗志力克武昌。当年底,李续宾又率部进抵九江,携手水师在次年10月完成合围。1858年5月,湘军穴攻得手,太平军守将林启荣以下一万七千余人尽死,李续宾也在此战后声势如日中天。
九江克复时,曾国藩正在籍守制,某日他听闻刘昌储在九弟曾国荃家请乩(占卜),也前往围观。只见亲戚邻人围住沙盘各问功名,再三请教,乩仙才画下“赋得偃武修文得闲字”九个字。众人不解,曾国藩最先反应过来,说这是一条灯谜,打一字,欲解此谜,关键在于去掉谜面的“衍字”。谜面说“得闲字”,即“得”字无用,可以去掉,便剩下“赋偃武修文”五个字。“赋”字由贝、武构成,“偃武”即将“武”字放倒,剩下一个“贝”字;“修文”即添一个“文”字,谜底便是:贝+文=“败”。
虽猜出谜底,曾国藩却不知“败”字何指,乩仙作答:“为九江言之也,不可喜也。”20日前,江西九江便被湘军名将李续宾夺回,捷报早已传至湘乡,为何不可喜呢。乩仙又答:“为天下,即为曾宅言之。”曾国藩一头雾水,继续请教,方知乩仙姓彭,河南固始人,官至四品都司,咸丰二年死于征战,升天后因劳苦有功,特授云南大理府城隍。彭大仙说自己今日赴任,路过湘乡,与曾氏有缘,方才泄露一点天机,曾国藩欲要再问,沙盘已寂然不动。
曾国藩苦思“败”字不得解时,太平军联合捻军横扫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危在旦夕,清廷严令湖广总督官文遣将攻皖分敌兵势。1858年9月,李续宾与江宁将军都兴阿攻克安徽太湖后,分攻庐州、安庆,他一个月内连克潜山、桐城、舒城,兵锋直指庐州城南70里的三河镇。连日作战士卒疲弱的李续宾,折损千余人才攻下镇外九垒,而陈玉成、李秀成已率大股援军分抵金牛镇、白石山,捻军也陆续来援。
若此时湘军全力南撤舒城,尚有一线生机,但连战连胜的李续宾被虚骄之气支配,竟要与太平军决一死战。当年11月,在7营偷袭部队被围后,他急率4营往援,冲锋十余次均不得入,只得撤回大营坚守。眼见营盘被逐个攻破,李续宾留下遗言:我从军十年身逢数百战,视后撤为有损国威之举,出阵便不抱生还之心。此乃我必死之地,尔等不愿从者可自行突围。说罢他朝北叩拜,遥向咸丰帝作别,跃马当先往来奋击,战死阵中(一说自缢)。
三河镇之战,李续宾所部5千余精锐,遭到太、捻联军10万之众围歼,曾、胡系湘军受到重创,天朝国运几乎被扭转。回乡守孝的胡林翼吐血斗升,哀叹:“三河败溃之后,元气尽丧,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曾国藩则“哀恸填膺,减食数日”,他捧着六弟曾国华的牌位,想到半年前“为天下,即为曾宅言之”的乩言,方知天命早定,仙不我欺。而湘军精锐部队的损失殆尽,也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湘乡户户招魂,这“败”字终是有了下落。
乩仙之事见于曾国藩在咸丰八年11月23日的家信《致诸弟·宜兄弟和睦又实行勤俭二字》,收录于《曾国藩家书》,晚清名臣亲笔手书的“怪力乱神”,其真实程度诸位自行判断。单论李续宾的败死三河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连克坚城不知休整,满洲将领又不发一兵往援。不论上司还是幕僚,所有人都劝李续宾不要冒进,可他偏是不听,一个劲儿地往死局里钻。也难怪曾国藩多年后谈及此事,说:“其效验昭之如此,且先半载知之,则世俗所云冥中诸神造兵死册籍等语,非为荒唐之说矣。”
参考资料: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李续宾《李忠武公遗书》、赵尔巽《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