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生擒石达开”的关键人物牛树梅:功勋卓著却鲜有人知

文摘   2024-10-12 06:00   福建  

距今161年前,天朝第一名将石达开在成都科甲巷遭凌迟处死,围绕他生前最后阶段的诸多争议却从未停息。彝族土司王应元、岭承恩为何对官府死命效忠;杨应刚、王松林为何敢只身前往敌营劝降;石达开为何信任清军能履行不杀降俘的承诺,他到底有没有降清;翼王6千余部为何有生有死。这一切疑点都指向了一位关键人物牛树梅,本文笔者就以这位“陇中名臣”作引,还石达开一个公允的评价。

牛树梅(1791年—1875年),甘肃通渭人,道光朝进士,多在川地任职。作为前线指挥,他是生擒石达开的第一功臣。牛树梅奉行“勤听断,少科派”的为官准则,川民誉为“牛青天”。1862年,四川总督骆秉章多番奏调,清廷下三道圣旨催促,牛树梅方以71岁高龄出山,赴任四川按察使。彼时,骆秉章坐镇成都,布政使刘蓉在川北追击翼王先锋赖裕新余部,牛树梅则前往宁远大渡河前线,负责指挥协调川、黔各军和彝族土司围堵石达开主力。

太平军、清军双方都曾拿出白银千两来拉拢当地彝族首领,土司王应元、岭承恩不仅拒绝石达开借道、通商的请求,还全力对其围堵、追击。这主要源于赖裕新余部因主将遇袭身亡,四处烧毁彝族村寨,石达开又处死200余汉、彝向导,牛树梅则与土司打过长期的交道。骆秉章《生擒石逆疏》假称杨应刚竖立“投诚免死”大旗,石达开便自赴洗马姑乞降。但刘蓉奏稿多次提到“若非杨、王深入贼巢,石逆毙于乱军之中,断不能生得。”而派出参将杨应刚、游击王松林前往劝降的人正是牛树梅。

之后,石达开阻止部下杀害杨、王二人,并同意随其前往清营,主要是看重牛树梅在川民中不嗜杀戮的声誉。赵尔巽《清史稿》就记载牛树梅任漳明县令时,邻县农民起义首领何富远自称“不践漳明县一草一木”,“须牛青天来,吾即出”。翼王身着王冠王服步入清营,以听任处置为条件,要求放过手下将士,为民为军随其自愿。牛树梅在审问石达开后,赞其狡悍善战,于伪六王中最为雄杰。他对翼王余部逐一讯问,兑现了部分承诺,先遣散了4千余新兵、老弱。

骆秉章深知牛树梅一贯爱民、戒杀,恐精兵悍贼被其释放再生祸端,急命刘蓉驰往大渡河,会同总兵唐有耕等人办理后续事宜。石达开、石定忠(翼王长储)、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5人随即被押赴江北,留在大树堡的2百余翼王部将、2千余精壮在几日后遭到围杀。被转运成都的石达开从进入清营直到受审、遇害,一直穿着太平天国王冠王服,不剃发,不易服,沿途士民都争睹传说中的汉家衣冠。

同李秀成、洪仁玕、赖文光等人被俘后写下自述不同,石达开没有自述,现存供词为清吏对其审讯笔录的整理。川督骆秉章幕僚后人费行简称,现存的《石达开供词》有3个版本,即骆秉章《生擒石逆疏》的附件、余鸿观的《蜀燹述略》版、毛祥麟的《三略汇编》版。骆版删改最多已经面目全非,余版似是骆版的节选,毛版篡改较少。三版供词均为千字左右,而原始笔录足有4大本,后毁于火灾。

骆秉章篡改供词的原因,是饰非掩过,揽功于己。多轮审问的重点就是劝降,而石达开自始至终都没有降清,他反复强调:吾来乞死,兼为士卒请命。骆版则改为:达开正欲投河自尽,因想真投诚,或可侥幸免死……至洗马姑清营乞降。这一篡改完全扭曲了石达开“舍命以全三军”的本意,是其降清争议的源头。另外,石达开认为败亡是天数(突发山洪)使然,清军中了自己的分兵战术,太平军进抵紫打地时北岸并无防守。骆秉章则为了朝廷威仪及掩盖清军布防失误,假称石达开吹捧官军能战,甘愿弃械投诚。

面对轮番审问,石达开举止甚稳,不卑不亢神色怡然。某次问讯,因骆秉章生病,布政使刘蓉和新任按察使杨重雅代讯。此前,按察司司狱张某不忍翼王受骗,已将清军背信弃义,于大树堡杀俘之事告知石达开。杨重雅在审问中,再次劝降,大谈朝廷仁德。石达开勃然大怒拂袖而起,喝道:“骆秉章不是口称朝廷从不杀降吗?而今又如何?天下有本事造反的人多的是,不一定非石某不可!”在场清吏无不尴尬,杨重雅面红耳赤,暗自记下私仇。

反复劝降不成,清廷降下旨意:就地处决,不必押送京师徒增事端。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与3位部下遭凌迟于成都科甲巷。现今,巴县档案陈列室里,还珍藏着清代重庆府关于石达开遇害后传首示众的札文原件:“将发逆石达开、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验明正身,绑赴市曹凌迟处死。将石逆首级用石灰罨,木笼盛装,以备解献京师,传示各省余贼,以昭炯戒。石逆幼子石定忠著牢…...”石达开死时年仅32岁,被割下的血肉埋在河边的莲花池,其头颅在传示各省的路途中被扔进长江。

大清律例规定,未满11岁的谋反重犯之子,需“牢固监禁,至十一岁时,阉割后遣关外为披甲人作奴。”5岁的石定忠不见生父,日夜啼哭,杨重雅建议用布包石灰堵住其口鼻闷死。行刑前,敬重石达开为人的狱卒谢福以实情相告,石定忠问:“我死可见父乎?”谢答:“正好见于天上。”石破涕为笑,指着所佩玉牌说:“此我生辰天王送的,你们不要拿去。”事后,清人孙古春写信责难杨重雅“此稚子何辜,亦罹至死!君诚儒者,奈何慕屠伯所为耶!”杨重雅推诿称总兵唐有耕(降将出身)是献策者,自己只是执行。后事情传开,杨、唐二人在官厅互骂,几乎动武。

对于石达开的评价,时人无不敬重称赞,刘蓉称其“枭桀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黄彭年称其“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周洵称其“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俗语说“官逼民反天经地义”,翼王石达开固然有其缺陷,但不愧一时枭杰,他能在民间享有盛誉,是名副其实。

参考资料:费行简《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赵尔巽《清史稿》、骆秉章《骆文忠公奏稿》、余鸿观《蜀燹述略》、毛祥麟《三略汇编》、周洵《蜀海丛谈》

阿木说故事
专注历史故事的拆解、推演与重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