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名将杨辅清的半生跌宕: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文摘   2024-12-16 06:01   福建  
距今150年前,太平天国辅王杨辅清在福建晋江被擒,闽浙总督李鹤年亲自讯明,按律凌迟于福州。彼时距离天京陷落已有十年,杨辅清最终以如此惨烈的方式,与业已升天的“兄弟”们重聚:杨根元亡故23年;杨秀清亡故18年;陈玉成亡故12年;石达开亡故11年;黄文金亡故10年。本文笔者就以杨辅清与诸王众将的亲疏、恩怨入手,说说人际关系那些事。

杨辅清(?—1874年),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辅王。他军略出众短于抚循,湖州之战断后落单,辗转忍辱十年后谋兴天国,事泄身死。杨辅清本名金生,诨名“七麻子”,同时入教的胞兄杨根元不久离世。未及悲伤,他就与教内杨姓豪杰被“天父四子”杨秀清连为同宗,分别更名辅清、原清、宜清、雄清、友清、英清等。杨秀清宗族势力得以壮大,与韦、石两族抗衡,杨辅清等人则攀龙附凤,入金陵封国宗,代东王传命王侯众将,威风八面。

彼时正是杨辅清的人生顶点,短短几年,从山区贫民摇身一变东殿贵戚。东王仅因同庚叔被燕王府养马人失礼怠慢,就下令将秦日纲、陈承瑢、黄玉琨等重臣杖责,养马人五马分尸。管中窥豹,杨氏兄弟平日自是趾高气扬,杨辅清就“颇好土木事功”。另据《李秀成自述》记载,天王、北王、翼王、秦日纲、陈承瑢的“诛杨”密议,是诛杀秀清、辅清、原清三人,可见杨辅清在东王系的地位之重。

1856年夏,江西瑞州告急,国宗提督军务的杨辅清奉命往援,无意中躲过一劫。当年9月初,内讧惊起,东王府遭韦、秦二人率部突袭,杨秀清与在京家眷、部众被屠。杨辅清在外幸免,战战兢兢不敢返京。1857年秋,避祸江西的他与逃离天京的通军主将、翼王石达开合攻浙闽,却在后者围攻浙江衢州的关节,自福建浦城返赣。此举直接导致石达开因缺乏策应被迫撤军,开辟浙闽地盘的计划落空,但二人并未撕破脸面,仍在江西配合作战。

石达开、杨辅清能走到一起,前提是“天京难回”,双方需要抱团取暖,力求在浙闽打开局面。待洪秀全赦免韦、杨幸存族人,为东王平反,恢复五军主将制(架空通军主将石达开),情势便悄然变化。1858年,杨辅清率部由闽返赣,攻占赣北要地景德镇以靠拢天京战场,天王就立即加封其东王旧职中军主将以示拉拢。石达开接收浦城但难以立足,也退回江西,后在南安制定了入川方略。

景德镇为三省要冲,湘军全力围攻,杨辅清相持半年多,力不能敌退走皖南祁门、建德。皖南正是韦俊驻地,杨氏兄弟原本倚仗东王高人一等,骤然跌落谷底,难免迁怒、欺凌韦俊。韦俊因胞兄韦昌辉杀戮罪深,百般退让,遇杨氏有警悉力援救,所受欺辱却与日俱增。1859年,韦俊欲渡江投奔李秀成,传闻被江北陈玉成派兵阻截,走投无路之下竟携池州降清。杨辅清闻讯,联络韦俊部将刘官芳等人反攻韦俊克复池州,因功受封辅王。

天京事变中,天朝唯二的军师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其在京部众也几乎团灭。天王虽收回军师权力,东王当政时如臂指使的中枢权威却一落千丈,各地守将逐步自立山头。杨氏兄弟对韦俊的恨确实有,但抢地盘才是无法明说的关键。1858年,九江已经失守,杨辅清势单力孤难以在赣北抵御湘军,率部退走皖南后,与韦俊的驻地犬牙交错。皖南地瘠人多,不堪负荷大军,冲突就在所难免。

韦俊降后,杨辅清留驻皖南,时而东解京围,时而渡江进援。但国势已衰,他自宁国一路退守高桥门、东坝,后与堵王黄文金等同守湖州。1864年7月19日,天京先于湖州陷落,杨辅清向洪仁玕提议让诸王远渡重洋存续火种。随后干王护驾幼天王前去江西追赶筹粮的李世贤、汪海洋,此事便不了了之。当年8月,杨辅清掩护黄文金主力突围后,在宁国附近对余部下令:就地解散各自逃生,他则与亲信剃发易服折回湖州,乘船到上海,旋即移居澳门。

杨辅清对形势看得很清楚,诸王众将争相奔往江西,他已断定前路渺茫。天京初破时,李秀成将良马让与幼天王逃命,落单后也不愿剃发保命。反观杨辅清,不论远渡重洋还是剃发出逃,都更看重现实利益。至于洪天贵福的生死,他与李世贤、汪海洋一样,并不上心。江西巡抚沈葆桢在《席军生擒逆首折》称:“洪天贵福不过黄口稚子,本无足介意,唯恐被人利用名号横生枝节。”倒是他多虑了。

但凡有付出,就必有索求,这是一种动态平衡。杨辅清对杨秀清奉若神明,是东王给予他“七国宗”的尊崇待遇;靠拢倒向洪秀全,是天京根据地更加稳固;与石达开分分合合,取决于翼王的军事实力;对韦俊视若仇寇,是争夺生存空间;对洪天贵福并不上心,是看透了其不堪复国重任。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随时掂量别人对于自己的价值高低,计算自己对应的尊重程度

参考资料:罗尔纲《太平天国史》、陶短房《天国志》、李秀成《李秀成自述》

阿木说故事
专注历史故事的拆解、推演与重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