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162年前,英王陈玉成在被押赴大清京师的途中,遭凌迟处死于河南延津。纵观其短暂一生,传奇程度令人叹为观止:14岁参加起义历尽艰险;17岁二克武昌立功扬名;19岁避过内讧脱颖而出;22岁封王开府力撑危局;26岁赌命一搏被俘谢幕。那么,他何以达成无数人一辈子都望尘莫及的高度,时代机运之外还有何玄机,本文就以此疑点入手,说说陈玉成的“头角峥嵘”之谜。
陈玉成(1837年—1862年),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英王,因目下生有双痣,远望如重目,故绰号“四眼狗”。又因头角峥嵘、仪表英伟,传为天生神人。“头角峥嵘”一词,源自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露头角。”头角喻指年轻人显露出的才华,峥嵘指突出的样子,结合起来即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同时,“头角峥嵘”也是相学术语,指位于前额左右部位的日月角,呈现高耸、突出的形态,是一种面相吉兆。
陈玉成的军事生涯,可谓“头角峥嵘”的完美注脚,17岁先登武昌后一路火花带闪电,迅速崛起为天朝顶级名将。不久内讧爆发朝野无人,他接掌翼王攻宁国之兵,先解围桐城稳定皖北,又武装饥民反攻湖北。陈玉成凭借战功、威望成为天朝后期的“擎天一柱”,“双壁”之一的李秀成也远远不及。天朝方面,陈玉成先后受封俦天侯、成天豫、成天燕等,为褒赏其战功,天王新设福、安、义三爵。大清方面,曾国藩称其“凶狠亚杨秀清,而战略尤过之。”胡林翼则称“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
那么问题来了,如今许多人的20岁还在求学,陈玉成就已是天朝中流砥柱,指挥千军万马影响历史进程。这种强烈的偏差,主要是我们按照常规视角审视陈玉成。普通人通常在35岁至40岁时才会明白社会运行的真相与逻辑,明白获得金钱、权力的能力如何重要,但彼时人们早被钉在生活的十字架上无力挣扎。而出身上流社会的人,凭借家族数代人的传承,天然享有资源且不必考虑太多试错成本,20岁上下就已经活得通透。
但关键是陈玉成并非出身晚清的上流社会,他属于典型的广西底层平民,大字不识一筐的纯文盲。倘若生在治世,陈玉成充其量就是个边远山区的庄稼汉,到了年纪娶妻生子,浑浑噩噩度过一生。他的不幸与幸运都源自晚清乱世,族叔(存疑)陈承瑢在太平军驻扎藤县时举族投奔。这一年陈玉成14岁,同为童子军的还有16岁的谭绍光、11岁的范汝增等。可以说,“公然反清”是陈玉成人生的重大转机,自此不断磨砺,认知觉醒潜能爆发。
我们来看看他经历了什么,陈玉成14岁担任西王先锋罗大纲的亲随侍卫,耳濡目染中继承发扬了罗氏智勇狡悍的作战风格;16岁任职左四军正典圣粮,负责数千部队的粮食筹措、保管等军务;17岁随最强国宗石祥祯、韦俊西征,率运粮队立下战功,被调至战斗序列,于将星云集的西征战场迅速成长,被杨秀清钦点超升四级,官至殿右三十检点。19岁身为五丞相之首,随顶天燕秦日纲与清军绿营精锐硬刚,解围镇江屡立奇功。
普通人如何实现阶层跃迁,陈玉成的人生给出了一类选择,即在一定的机运与天赋下,抓住机会努力作为。他之所以能少年得志,在于人本质上只有经历,没有年纪,年纪只是一个虚无概念,没有任何价值。人生的本质意义是经历、体验、试错,而这些来自于人的认知、野心、勇气、实践。认知解决知不知的问题,野心解決想不想的问题,勇气解决敢不敢的问题,实践解决做不做的问题。这四者互为来源彼此支撑,很多时候,人在一个点上取得突破,就能带动其他三个方面的提升。
窃以为,若是年轻人,莫要挥霍青春,莫要忽视赚钱能力的锻炼;若是上了年纪,莫要妄自菲薄,只要心中还有未竟的理想,就胆大心细地去做。人生短短几十年,最大的浪费不是金钱,而是时间,不要在自己横卧病榻时,才后悔当年的自己不够勇敢与坚韧。最后,笔者借元代无名氏所作诗句“那时头角峥嵘际,搅海翻江上九天。”与诸位共勉。
参考资料:罗尔纲《太平天国史》、赵尔巽《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