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鲇鱼效应

文摘   2024-03-16 08:23   内蒙古  

案例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


可是渔人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原来,这名渔夫采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他在载有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几条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因遇到陌生的环境而四处乱游,这样就带动了沙丁鱼的游动,使其不易窒息死亡。

这一现象产生的效应,称之为“鲶鱼效应”。


理论

鲶鱼效应系指透过引入强者,使弱者变强的一种效应。此方法也可用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用以唤醒学生的危机意识从而促使他们改进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在校生活主要是在班级中度过的,但经久不变的班级管理方法易使学生进入疲乏期,形成沉闷不变的班级管理氛围,因此应在班级管理中引入“鲶鱼效应”,能更好的让班级管理保持活力。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教师指导、班干部带头主导、全员参与的活动。在性格迥异的学生中,有些人成为搅动局面的“鲶鱼”。风格各异的“鲶鱼”们对应了不同的班委。鲶鱼”班长需在班级中管理好学生,高效地组织好班级的日常活动;鲶鱼”体育委员需体育优良,引导同学做好体育锻炼活动;鲶鱼”劳动委员要热爱劳动,关注教室卫生情况;鲶鱼”学习委员需学习态度端正,辅助教师教学。


班主任要仔细观察,发现能做“鲶鱼”的学生,让他们在班级职位上发光发热,带动班级里的“沙丁鱼”们。“鲶鱼”的寻找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往往需要班主任不断发现,不停试用,直至“鲶鱼”能与自身的职务相匹配。


“鲶鱼”在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下有序开展工作,但是这种有序有时也会转变为无序。“鲶鱼”班委不仅需要班主任和教师的监管,更需要“沙丁鱼”学生的监督。“沙丁鱼”学生作为被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鲶鱼”班委的行为,对其实施监督。当有“沙丁鱼”学生指出班委问题时,班主任需介入,找到症结所在,从而解决问题。“沙丁鱼”学生对于“鲶鱼”班委的监督显现在日常班级生活中,能不断促使“鲶鱼”班委调整自己的行为。


“鲶鱼效应”是具有阶段性和时效性的。优秀的“鲶鱼”学生能激发“沙丁鱼”学生的积极性,但激发过度,会导致其他学生不满,从而让班级管理陷入另一个困境。想要走出困境,就要使“鲶鱼”和“沙丁鱼”实现互相转化。班主任要明确告知所有学生,他们在一定的规则下都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如何当选,取决于他们的自主性。“沙丁鱼”学生只要自身的能力和活力被激发,也能成为班级管理者。“沙丁鱼”学生将不再被动改变,而是在自我需要中主动改变。






萌芽班主任工作室
内蒙古萌芽德育名师工作室前身为包头市萌芽班主任工作室,隶属于高新四中。2023年2月,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展为自治区级德育名师工作室(培育),现有自治区级成员11人,包头市级成员17人,专业主持人为熊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