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时代,没有昭和企业战士

文摘   社会   2024-12-23 15:08   广东  

平成时代


No 昭和 の 企業 戦士 です

*平成:明仁天皇年号,指1989-2019年,在昭和之后,令和之前,刚好是日本“失去的30年”。1990年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1

偶尔跟着同事一起参加应届生/实习生招录答辩,总有同事问应届生,“能接受加班吗?工作到11-12点,每周能接受几次”。我总要在一旁目瞪口呆:宝,这可不兴说,就咱这个工种,就咱这比民营企业家还不如的、地上刨坑的舆论地位,小心回头被挂小红薯骂你PUA啊。

同事总要反问我,“可是我们刚入行也天天加班啊,这不是很正常嘛?”

很难解释,我粗暴地一言以蔽之:平成时代,不会有昭和企业战士。朋友,时代变了,你怎么一点网感都没有。

五年前哔站的鬼畜剪辑里,富有的民企巨头们都还被称作爸爸呢!

“奋斗”这件事对应的预期收益在发生极大的变化,吃了半程红利的人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要把超额的奋斗当常态,要努力给新人说清楚付出和预期收益,让大家身心健康地、有所成长地、可持续地工作,更均衡地做出人生决策。

就算你把所有东西都提示到位,年轻时候做决策仍有极大概率会错,我们也会。人到中年,如果侥幸有一些成就,活到今天还自以为努力决定一切,错误地归因自己的成就,对后来人未免太残酷了.





2

“宽松教育”下的平成一代,众所周知,一般被称为“平成废物”或者“平成废宅”,和父辈热血“昭和男儿”构成对比

昭和是个很长的年号,比康熙还长,持续了64年;战后美治时期,军政府出于种种考虑保留了天皇(引起了当时非常多进步派日本人的不满),于是昭和这个年号伴随着日本人走过了大半个二十世纪,并代表了战后经济腾飞最辉煌的岁月。“昭和企业战士”,指1960s-1990年间拼搏奋进、为了公司发展不惜一切代价的日企雇员

60年代日本有句话,叫做“现在不是战争时期了”,意思是百废待兴,欣欣向荣,高速发展让大家把一切都抛诸脑后,也是那时候,日本提出了“一亿总中流”,意思是1亿人口,全是中产

80年代末日本人的精神状态有多好呢?当时有一组可口可乐的广告片,叫I feel coke,我太喜欢这个广告了,每一帧都好到流泪,黄金时代的暖风,吹一下都心头一颤。

昭和末年的日本人,自我画像是这样的↓:


这种乐观在87-88达到顶峰,那时候的日本人有多拽呢?竹下登对驻日美军的措辞,简直是我引用原文都会被和谐的程度。他还算是一个比较鸽的首相吧?

咕咕咕咕咕。

1990-2005,十五年物换星移,资产价格从顶点到谷底,不少资产跌去80-90%,光还债就够喝一壶了,还梦什么扩大再生产呢;日本人甚至平均身高都缩水了,蛋白质摄入量下降。我去问明治,为什么日本人身高会下降啊?答,蛋白质摄入少了,可能有三个原因,1、2、3……

每一个原因听起来都是衰败之相,听得人难过。

衰退之痛,大音希声。

也正是这十五年,人口增长转负,开始聚焦如何适应老龄化社会

日本有部科幻小说叫《百年法》,讨论的是老化的社会有部分人打算活到特定年龄就自主选择死去。考虑到日本当前女性平均寿命87岁,男性81,这个主题真的很霓虹。

我找不到实体书了,截了个豆瓣的图。


PS如果有人问,我的意见是没那么好看,至少在科幻这一类型文学里比这好看的比比皆是。能在豆瓣排进前100有点意外。

世事一场大梦,人间几度秋凉。





3

关于那些昭和年间为了企业不惜一切的奋斗者,那些昭和企业战士90年代初日本ACG内容大爆炸时,有过一部职场耽美小说,男主角是个企业中层,为了往上爬,哄骗喜欢他的小职员向上级和甲方大搞性贿赂,还被改了动画片。

某次无休无止的晚点当中,我把它看完了,悟了,跟朋友说,我如果二十来岁看这个番,肯定觉得俩主角都是人渣,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现在吧,我觉得还蛮深刻的

没找到中文译本,我看的英文版翻译得比较直接,名叫My S*xual Harassment.

我感叹:这是平成初年红极一时的作品,但主角显然是昭和年间的奋进社畜在泡沫破灭之后回看昭和,所有的不择手段的荒谬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惊讶于自己曾经这样生活过。多么伤痕,这就是我们东亚人的破碎虚空——烈火烹油越汹涌,事后回望越空虚。

洋人的译名根本不对。这是一个女作者写的,工口+职场耽美——前者是日本人特有的、对“无意义色/情”的迷恋,而后者通过借用男性的身体,以及“奋斗”“企业文化”“工作需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不必感到羞耻的凝视方式。主角非常抽离地随波逐流,没有任何主观道德,和谁睡都行,冷淡地看看自己能变成什么样

真的蛮深刻的!日本人的“工口”,比中文更贴近色/情的本意: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当下的、无意义的性

这么多年过去了,连“只有当下的性”也没有了,日本人完成了从食肉到食草的转变。

平成初年,风云际会的尾声,在隐然的、不可测的巨大创伤里回顾情感也好,奋斗也罢,都非常尖锐和残酷。

相比起来,现在的日本作品已经有点螺丝壳里做道场,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只能追求不痛不痒的完成度,情绪很健康。





4

90年代初的日本,末法世的荒诞,现代化的孤独,突然冷却的斗志,在很多文艺作品里淋漓尽致。我写日本的时候,闲着无聊复习漫画,被90年代初少女漫的前卫惊得挠头。比如《东京巴比伦》,男主角说——

我依然喜欢东京,因为它是这个地球上,唯一一座兴高采烈走向死亡的城市”。↓


看得我瞳孔地震——这是少女漫吗?凭轩涕泗流的程度。

客户总结:现在国内年轻人越来越能理解EVA的世界了。我点头如捣蒜,就是这个意思。

但现在的日本作品心平气和,你打开《塞尔达》,救不救公主都无所谓,风从来处来,水向去处去,林克在他的旷野里自在悠游

一亿总中流就是这样,分化太小了,没有太多的阶级,没有太多的收入差距,反正是人是狗都能找到工作,学啥专业也不重要,薪酬就那样,成不了社长基本就是地铁上下班,学历对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50岁之后。经济带分散,整体发展程度比较高,在都、道、府生活,和下面43个县有很大的差别吗?

平成一代,简直无法理解昭和人都在卷什么

这点比韩国好多了,同样是70年代中期开始教育减负,韩国最后能卷到补习班密度比咖啡店还大,人干事?

此处特别备注:韩国人狂爱喝咖啡,首尔遍地咖啡店,每年每人消费230杯,甚至多于一些西欧国家

韩国的资源全在首尔,毕业之后有收入分化,上不了SKY,进不了大财团,确实不知道流向哪里;而日本光本岛内,关东关西都有大城市,县里旅游重镇比比皆是,还有重要工业区,东京都市圈对资源的虹吸有限,纵深更好,还是有缓冲的。


根据我的日本朋友描述:如果说考生更想去关东,和东京也没什么关系,主要是为了跑箱根驿传啦(关东大学生马拉松接力赛)。

我:笑死,果然是和甲子园并称的学生体育赛事,比红白歌会重要。

说日本人在考试压力上很躺可能不对,毕竟东亚文化圈一衣带水,但是和中、韩、新加坡肯定没得比。日本对学生体育的极端重视,更多也来自英国公学教育(“绅士的体格和精神来自运动场”),一种承袭于斯巴达的遗风,和美国式的卷职业体育不太一样

所以儒学少,兰学多(日本的西学称之为“兰学”,指荷兰)。


→此处插入硬广:最近和朋友Takun策划了一系列日本的景观性文化主题播客,已经发了第一期《庆应大小姐》,对应日本的阶层;计划未来录一下婚姻、男女关系与风俗业、老龄化与死亡、文化输出和西学东渐,尽量用大数据库串起来,把这个看似被讲烂的显学讲得有温度。


或者点击看原文,直连小宇宙。

对研究要有爱。







5

很可能再过几年00后员工听到那些跑客户、跑订单、催账款、谈项目,在酒桌服从性测试里喝到吐血打钾的故事,都不知道我们在讲什么

值得吗,昭和企业战士?

从我个人的层面来说有点好奇,那个时候的茅台还这样挺翘吗?有可能,成为一种符号之后可以不被背后的叙事拖累。但再想利用这个叙事(崛起の奔涌时代)做高档品牌的竞品,就没机会了。弯道超车是上行期的事情,下行期只有守成

如果那样,说明社会心平气和地自洽了,不再奔腾之后,也可以专注于个人生活。




THE END




*本篇首发于23年11月,24年8月应合规要求删除。重发有少量改动。



相关链接

如果Onlyfans是中国公司

迎娶庆应大小姐,日本人靠婚姻跨越阶层?

拉美的臀,英美的胸,亚洲的脸——全球医美都在做什么?

钱、阶层&机遇的时光机:与越南白富美的长谈


立足国别文化,用他者视角,专注讲述中国消费品出海,以及都市人的爱/美/钱。

小红书/视频号/小宇宙/微博:江东猫草






远行者与碎冰匠
讲故事的人。国别文化里的他者,都市情感的旁观者,经济活动的观察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