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文摘   2024-09-05 20:28   北京  

1

不太舒服,盘后睡了会儿,黄昏时醒来望向窗外,北京初秋的天美得不可思议,让这几天频繁被戒严硬控的交通都显得不再恼人了。无所谓,前方也在下雨,何必还要奔跑。

难得没有黄昏时醒来惯有的焦虑(人类这种群居动物,在捕猎时代,黄昏独身一人容易感受到被群体遗弃的孤独,以及被猎食的危险,所以睡到黄昏是很容易伤感的,我应该是捕猎能力很差,会特别怕,会尽量避免),可能因为秋高,干燥又通透。


心里默默念起里尔克的《秋日》。主啊,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谁没有房屋,就不必建造。

十二年前的夏天,我住在一对德裔夫妇家里,他们的孩子教我用德语朗读里尔克,小舌音轻轻颤动,气流在唇舌间摩擦出磁性的颗粒。


就醒来,阅读,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道上徘徊,落叶纷飞。

是时候了,千重苦夏,盛极一时。



2

这个夏天看了很多金爱烂。

一开始只是因为一句话↓:


这句话太温柔太好了,作者是有感受的,非常敏锐;也误导了我,我以为作者是写鸡汤的……

我想,可以啊,这个鸡汤水平真高,干了。于是开始看金爱烂。

先看的是杂文散文集,只是细腻敏锐,水平以上的作品;但散文毕竟看不出深浅,我开始看她的小说,没想到《奔跑吧,爸爸》和《你的夏天还好吗》,直接把我干沉默了

先说一句找骂的。对于“文学”这件事来说,诗歌是皇冠上的明珠,诗人是缪斯女神的月桂花环,其次就是小说——小说是作者的手写成的自己的世界,是皇冠的底座

散文杂文等而下之,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就更别说我同行们日常晒的书了,那些是“知识”,不是文艺作品。“知识”和“信息”是大家聊以自慰,装作没有虚度光阴、缓解焦虑的“药”(很多时候只是安慰剂),不是心灵的给养

谨代表我个人,没有考试压力之后,学知识只是为了信手拈来的有趣,内心不会因为知识而变得充盈。学知识不算阅读,阅读是为了以无益之事,遣有崖之生

按钱钟书和杨绛选宋诗的说法,“以知识为文,以议论为文”的不选因为在诗歌里不入流

这是我不愿意推荐书的主要原因,因为书单是非常私人的东西,我不太看有用的书;但我没法推荐诗歌和小说,这些东西不仅极度个性化,而且完全没有用



3

金爱烂非常擅长写孤独。伴生着孤独的,还有贫穷、困厄,和东亚特有的、无从表达爱的拧巴人际关系

她对世越号失事的阴影(2014年韩国客轮“世越号”沉没,死亡和失踪超过300人),以及“爸爸”这个角色的缺位,让她的小说读起来有异样的残酷。

用我友的话来说,“有些篇目,可能是西方人读了觉得有点荒诞和猎奇的程度”。

害,有些人看乐子,有些人照镜子

悲惨的亲情缺位,生父离开怀孕的母亲,只有一句话,“爸爸离家出走是为了跑步,他离开家门时没有戴手表;爸爸还在继续奔跑。”

潦倒的年轻人,退伍之后去首尔生活,在出租的屋子里贴满了便签,想象房间是密密鱼鳞覆盖的生命体,轻柔地在世界上游来游去,直到便签掩盖下的裂缝越来越大,整个阁楼坍塌;年轻人在丑陋的墙缝里捡到像动物肠子一样的便签,上面写着他的小说的开篇。

连残酷的犯罪都可能是一笔带过,比如《弹跳跷》里写父亲对孩子的性侵,只有一句过家家式的玩笑话。

毛骨悚然。

如果一定要挑出毛病,我觉得金爱烂过于热爱比喻,比喻密集到了有一些滥用了通感的程度。她有很多比喻很妙,只是过多的比喻让我觉得像收束不住的灵感,玻璃杯装不住水,于是水流得到处都是。

这种敏感程度,你们感受一下↓:

当然这也是她的风格。



4

如果只推荐她一本书,我推《你的夏天还好吗》,七八个短篇构成,完成度很高,非常好读,没有一篇废章。


第一个故事还留有一些小品文的轻快,青年时期、经济独立的女人,意外收到大学时代梦中情人的邀请去上一台节目;回顾自己的生活,除了长胖之外,其他基本满意,尽管“还是喜欢买衣服。买了衣服,就要见人;见人就要喝酒;喝酒就要犯错;犯错就要后悔……总之也习以为常”。

非常明快幽默,带点女孩子的小心思,可可爱爱溢于言表,会心一笑。

没想到情节急转直下,梦中情人在一台综艺秀做导演助理,这次邀请她,不为旧情,是需要她穿上滑稽显胖的衣服,在一个大胃王节目里当群演,表演狼狈地吃饭。

看得人默默哀嚎,韩国人是没被爱过吗,为什么这么理解“错付”,受不了了。

后面的故事一个比一个残酷,完全严肃文学,好像一开篇这章戳破了浅粉色的泡沫,后面每一篇都是大韩民国没有不可怜的人

搬进拆迁公寓的贫穷女人,白天不断见到大堆的恶心虫子,孕晚期独自在家,忍受工地的噪音。因为丈夫加班常年不见人影,孕期郁燥、疯狂打虫子而错将婚戒掉出窗外,深夜出门捡首饰,摔了一跤,意外在工地临盆;伴着噪音,没有人听得见呼救。

身为建筑工人的父亲,因为讨薪而爬上手脚架,守夜时蹦跳取暖,失足死亡;母亲精神失常,在洪水到来之际死于糖尿病控制不当。周围人撤走,“我”带着母亲的尸体试着漂浮,母亲被水送走,饥寒交迫的夜里,“我”看到水中的吊车桅杆顶端似乎有个瘦小的男人在蹦跳做操,于是拼命爬上桅杆,想要抓住爸爸的幻影。

毫无出息的男丁,在首尔讨生活时遇到了偷渡到韩国打工的朝鲜族妇女,相爱结婚,抵死缠绵,生活刚刚燃起微亮的火星。正当男主人公感恩上天待他不薄时,发现妻子因为打工环境恶劣而罹患胃癌。穷苦夺走了一切的体面,而疾病带走恩爱和尊严。

……

就每一个故事都是这个基调,我怀疑英语世界的读者看起来会觉得有点猎奇的程度,稀薄的爱意,握不住的念想,在钢筋水泥的现实面前,像墨迹在水里氤开,好像来过,又没有踪影

我们被爱过吗?

我们回报以同样的爱了吗?

我们充盈吗?

对这具伴随你到死的肉体,你有一丝怜悯吗?

你的夏天还好吗?

END



相关链接:

陌生女人,在理性终结之处来信

热春光一阵冰凉

前方也在下雨,为何还要奔跑?

流行镜像:低欲望时代的东亚A男陨落史

扫码关注博主小红薯:


远行者与碎冰匠
讲故事的人。国别文化里的他者,都市情感的旁观者,经济活动的观察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