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报路长嗟日暮:与年轻总量分析师对谈

文摘   财经   2024-03-21 18:45   上海  

本篇依然是对话录。

聊天对象M,非常年轻的总量分析师,top2本博+经济学科班,是我采访的第一位圈内同行。

在一个轻松的咖啡桌上,我援引某投总的话,“现在的年轻分析师不知道是太乖了还是佛,没有棱角,对投资也没有执念。有时候这行不需要这么乖,敢判断本身比对错重要”。

接着我又援引一个gay友的话——“being an analyst is ‘like using Tinder. I don’t need a yesman, I need a f**kboy. I need someone who knows how to ask questions and let me answer him.’”


——天地良心,真是男同说的,我说不出这么有道理的话,只会跟在后面吐槽:你说的真是Tinder吗?你说的是Grindr吧!

M听完这个理论之后耸耸肩,摊手,“我就是那个f**kboy,我是贵圈唯一的f**kboy.”

我鼓掌,C位F**kboy,我可以写你一期吗?

他说好,这一期可不可以叫long time no ***.

我说不行,博士,你在我心里是白莲花,你要自重。

*因为总量能播的内容不多,靠网感精挑细选删了很多,无法原味呈现,很可惜。人生苦短,要多认识有趣的人,走起




这是经济学问题吗,这是常识的问题:

我:过去四年大家都在感叹自己宏观太差,其实宏观研究过多挤占行业研究和公司研究是很悲哀的,说明时代环境太过于诡谲多变,微观的研究失效了,年轻分析师入行之后反复被基金经理PUA,说你们宏观太差,于是疯狂补宏观,听了很多路演也建立不了系统性的认知,反而公司研究没有办法沉入细节。

M:(内容不能播,Mute掉,这是改良版→)不说行研,总量里就有很多幻想派,感觉毫无基础…极个别结果对了,过程全错,错误的过程也带来了一些错误的研判,最后盯着正确的结果做宣传。

我:何况行研还是复合背景,我自我反省,底子太差。

M:理工科本科+金融硕士

我:松了口气,没有误伤到我,毕竟没有念过金融,我不配被误伤(耸肩.gif).

M:举个例子,做中美经济政策比对的时候,总有同行不分场合,锲而不舍地要加上美国的财政,完了对美国财政的看法还是错的。我说你当然可以加,但是引入这个因子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我:是说底子太差,补宏观也没有意义吗?

M:最起码要有常识吧,有时候真的很好笑,比如有同行讲到一个分析师“很拼,人在中东,那么危险还坚持开电话会”——合理吗?

此时我K总补充背景:这人在迪拜,又不在也门。

我无语了一下子:茫茫大的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和红海根本就在两个方向。


我忍不住:有时候其实也不是常识差,是一种以自己为世界中心的长期优越,当然是有道理的,内需市场庞大的时候谁会先做海外?自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时候看谁不是藩属呢。我以前嘲笑普通老美自认为宇宙中心,对他国的了解少得可怜。这一年来因为研究出海,经常觉得同行也不了解周边国家的历史和地理,一无所知。过去中心意识太强了。

M:印度也一样,当他们打开PPT从18世纪讲起,你就知道完了,这也是“自古以来”,中心意识很强

我:“次大陆雄立之梦何曾亡”,没从旃陀罗笈多开始讲不错了!

M:印度还处在洋务运动第一阶段。

我:你想暗示什么,早晚会进入到黄海大决战吗?

M:必然成功,也必然回头。

我:我见青山多妩媚啊,笑死,这是一种源代码?

M:一种Daddy Issue.

我:好了好了,打住,我们少说几句吧。



兴趣/热情/知遇之恩:

我:行业大出清还没有到来,但年轻分析师的负反馈已经非常强烈了。对于这种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产生的无力感和负反馈,博士有心得分享吗?

M:兴趣和热情非常重要,择业要想清楚;你需要非常感兴趣,某个数,某个行业,某种研究方式;入行之前,一个投总来校招,说自己看纺织服装看了十几年——就这样一个谈不上好的小行业,十几年,我觉得这是一个浪漫的事情

读书时有次和特奖们一起领奖,所有人都在说自己的GPA、社工、科研经历,但是有一个人上去就说,“我要做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这赢惨了,其他人在他面前low爆了——他完全没有说自己发过的paper、得过的奖,完全赢在大气层,赢得我内心默念十几遍“我算个屁”。我想做一个投资大师,多晚多长时间不要紧,这种事不用急,这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事情。我从来没有抱怨过我的工作,何况即使在这个【消音】市场,你也能找到很多闪光的人。

我:月亮(梦想)驱动的人,比起六便士(现实利益)驱动的人,在当下会感受好很多。

M:在一个风口挣很多钱,这个不是我的追求。这个环境里如果没有热情,是不合适从事这个行业的

我:天赋有多重要?

M:和高考一样,大多数人还到不了拼天赋的程度;没有好坏,但没有兴趣的人不够合适,至少在现在这个环境里没那么适合。

我:你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吗?

M:算吧。我喜欢春夏(演员),喜欢《踏雪寻梅》——

我笑:这能播吗?我寻思这可是一个大陆h**ker在香港做生意被杀的故事。

M:我们也是市场上的h**ker啊。

我:是归是,也不想被肢解啊(不——

M:KTV公主比我们高贵。我们不会唱跳,只会半山腰推票

我:别这么说,KTV公主也不会唱跳……

M:春夏说,她很普通,但这世上总有一束光是打给她的;我喜欢她去美国跟拍龙卷风。“我是沧海一粟,但不是芸芸众生。学经济学,哪怕你顶尖学府念到博士,也会觉得自己很没用,没有信心——也因此会更认真地对待机会;但我觉得自己是很特别的,有一些sense没法量化在简历上。

我:那当然——行业缩编下行,你现在会觉得天地之大,随时都能找到容身之所吗

M: 会好一点;我遇到了适合的地方,一直遇到的都是能把选择权给我的人,非常呵护我;兴趣、热情,和回报知遇之恩,是当下的工作动力。总量和行业研究不一样,后者是前期斜率很高、后面斜率走平的;但总量倒过来,终身事业

我:哇哦,你是一个很古典的浪漫主义者,但以上谈话还是太学院派偶像包袱了!

M:谈别的能播吗?

我:不能,stick to it,当好一个偶像派。

M:我不是学院派,没那么死板;也不是市场派,没那么浪,我是野花。BTW,是你提的问题太严肃好吗?

我:我尊重你是博士,避免显得我们复合背景的人太浅薄好伐。



学多少屠龙之术也过不好这一生:

我:我来PUA你了——你会觉得你对时代有责任吗?我总觉得你们总量,应该是时代的narrative,对诚实的记录/反馈这个时代是有责任的,会因此感觉到额外的痛苦吗

M:总量很重要,未来越来越重要。但宏观很多是慢变量,我倾向于更多的解释+少量的预判。价值观层面,不同人的选择了不同的路径,有些傻,有些坏,有些天真,有些太聪明。喊多总是风险最小的。

工作是工作,比如数据你要解释,如果你是一个声音放大器,需要消音掉很多内容,但in house的分析师保留良知很重要。很多准则是构建你三观、支持你价值的东西,如果忽略掉,会影响你所有的动作

我:《二手时间》里的苏联人感叹,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恢复小市民生活……消费主义就是自由之王”。我有时候很遗憾,但有时候又庆幸自己只是一个研究边缘可选行业的分析师,不用浸淫于屠龙术;消费分析师非要土法炼钢去学大量的宏观,真的是很惨的,相当于小布尔乔亚被迫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M:学一些理论基础,要有感觉嗅觉和认知,锚定一个资产价格,讨论它对哪些数据react最明显;这没法列一个12345去学,代价也比较高;我个人觉得学经济学有点像《最终幻想》的台词:倾听、感受、思考。虽然现在的路线是供给强约束的资源品——

我:不许动,枪毙你们投降派!

M(笑):也不算纯粹的投降,红利才是投降派

                                     (投降派再婚理论)

M:金融属性/商品属性都ok,美国滞胀或者起飞都是ok的,这是对冲不确定性——但我是想说,我不空消费啊,十四亿人还在非常认真的生活,是有韧性的。

我:突然想问一下——本行业从业者几乎全是英国式自由的信徒(以休谟三原则为基础),本质上是我们本能会去捍卫保守的、古典的基本制度自由,但少有人去强调法/德式的自由。而你是一个价值和情感色彩很分明的人,有“基本制度”之外的好恶和价值观,这点很有意思。鲜明的好恶、更高的“自由”,在现在的年轻科班学院派里普遍吗?是时代进步中的必然(现代性+个性),还是反之(萧条期竹林七贤化)?

M:再次,我是野花派;但我觉得两个原因都有——行业向上会掩盖很多问题,现在就会暴露。就我自己而言,是骨子里的悲剧内核在作用

我:我要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一般不问男的,你别介意——Fundamentally你是一个有信心的人吗?

M:不是,这个能感觉到;有些人看起来很谦虚,但人人都能看出高调,而我善于从否定中找到力量。如果人是一部戏剧,我的内核是悲剧

我:古典戏剧里属于艺术的篇章几乎都是悲剧,因为最好的喜剧只有一类,就是讽刺国王。但抛开内核,人的底色也分冷暖。

M:我底色是冷的,只是藏得深——有多深呢,像出口数据的基数下调那样,需要非常熟悉且挖得很深(笑)。基调是悲剧,对此我深信不疑。


我:因为人的本质是孤独的?

M:对,也不妨碍当中央空调。随着入世程度变深,底色越来越难以发现,伪装得很好。但成长道路上的伤害是磨灭不了的。追求成绩特别拔尖,部分也是在对冲这种压迫、用“强大”抵御伤害,这是东亚小孩的共性

我:怎么突然转向伤痕文学?东亚小孩,一辈子都在治疗青春期的伤害。

M:工作能提供价值并且分散悲观的注意力,人要自己拥抱自己。很多场合表现得平和讨喜,保持自我,表外的压力不太在乎;但作为一个社群生物,又会渴望认同。我有冲突感在,暂时保持了平衡,但不知道是自己走钢丝的技巧、还是人生阶段决定了注意力不在这里

我:那我祝你享受工作能不断提供正反馈的上升期,信我,这是大都会最温柔浪漫的地方,是每个异乡限时赠送给漂泊者的糖。


END


随便超链接一下过去几期对话录,我每一个谈话对象都超有趣的,我住茅屋也富足

骄傲。

三级市场,好做伐?

客居欧洲,快乐吗?

一个电子游民决定移居泰国









远行者与碎冰匠
讲故事的人。国别文化里的他者,都市情感的旁观者,经济活动的观察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