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不能做的3件“傻事”,你中招了吗?
最近听一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老同学吐槽,说自己最近工作量大增,还总被同事“欺负”,功劳也被人抢了不少。问其原因,发现他中了体制内的3个“陷阱”,实在让人叹气。
小刘是政府办公室的文员,平时主要负责会议现场的后勤工作。
由于看起来不太忙,办公室主任会把别人的杂活分派给他一些。
为了维系同事关系,小刘来者不拒。
慢慢地,收发文件、整理报表、写信息、收党费等原本不属于他的活,都成了他的“责任”。
如今办公室里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其他同事悠闲自在,只有小刘忙得像个陀螺。
看到这里,很多体制内的小伙伴可能会有共鸣。职场有道:对“杂活”来者不拒,吃力不讨好。给自己加戏的结果,就是把自己“演”进去了。遇到不属于自己职责内的事,要学会拒绝,否则只会把自己越摊越薄。
小吕是某部门的业务骨干。
一次领导交代他起草当天下午会议的发言材料,小吕废寝忘食地赶在午休前写完。
但他没敢直接交给领导,而是先发给科长审阅。
第二天会上,主要领导却盛赞科长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工作态度端正,会前加班准备材料,让大家学习。
而материал的执笔人小吕,却无人问津。
这波操作很迷:写材料的人反而被无视,科长却因此沾光。
小吕自己“躲”在幕后是症结所在。
有些人可能觉得直接呈交材料不妥,怕出错被训。
但我以为,就算挨批也无妨,毕竟领导知道这活儿是你干的,也算是一种认可了。
老王是单位的宣传能手。
他花3天时间写了一篇有深度的通讯,发给分管领导审阅。
领导看后很满意,但建议加上科室唐主任的名字作为第二作者。
老王欣然同意。
文章见报后,大家都在夸唐主任笔力不凡。
老王出于谦虚,总说是在唐主任指导下完成的。
结果单位评先进,推荐的是唐主任而非老王。
职场小白别慌,这其实是体制内的一个怪圈。一些人觉得功劳要与领导“分享”,殊不知这种“谦让”最终会让自己的付出被淹没。适度谦虚是美德,但过犹不及则易吃亏上当。
总结一下,体制内工作要警惕这3个误区:
这3招绝了:
体制内的小伙伴们,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感悟!
老员工对这些“潜规则”想必都有体会。对职场新人而言,掌握这些“避坑指南”很有必要。
职场的道理说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保持善意和谦逊之余,也要学会维护自身利益,用实力让他人信服,而非一味的付出和隐忍。
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大家在体制内少走弯路,工作顺心,早日实现“自我价值”。也祝愿所有职场人都能找到那个平衡点,让付出和收获成正比。一键三连就是最好的鼓励!
职场路漫漫,我们一起进步。祝大家工作顺心,生活幸福,不加班,不内卷。我是老林,期待下次与大家分享更多职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