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考核,全面走向“个性化”

楼市   2024-09-10 18:00   江苏  

欢迎关注国资要闻栏目!本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接受央媒采访,再次强调了关于国央企的考核机制与容错机制改革问题,十分值得关注。

同时,本周还发生了两家千亿央企巨头的重磅重组整合事件,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一起来了解。


国资委再强调分类考核

央企考核指标越来越“个性化”了


近日,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就国资国企改革有关问题,接受了中央媒体的权威访谈。在本次采访中,张玉卓再次强调了国央企深化改革的各项目标、任务与方向。


其中重点提及了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的相关内容,十分值得关注。


此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这是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


张玉卓表示,在这方面国资委已经做了不少探索,出台了针对19个行业的考核实施方案,在2024年度对中央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中,个性化指标占比达到77%。


小明认为,推动国企考核指标走向“个性化”的趋势,对于国央企增强核心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为既然国央企聚焦主责主业、增强核心功能,就意味着各家国有企业的业务目标、经营目标注定是不同的,它们各自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的使命也是不同的。


如果简单粗暴地套用同一套考核指标,那么考核的有效性一定会大打折扣,也无法建立聚焦主责主业、承担企业使命的导向。


所以“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的普及,是国有企业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标志。戳我,承接“一利五率”指标,稳增长,创效益


其实自年初国资委挥动“一企一策”的考核指挥棒后,各地都在跟进探索。


比如近日,贵州省开始实施“一企一策”考核模式,而且将“分类考核”精细到了“分户考核”,探索建立功能价值业务板块的分类核算及考核机制,引导企业增强核心功能。


同时,贵州还建立了企业负责人基本薪酬动态调整机制,差异化确定企业负责人基本年薪,避免一刀切式核定,进一步打破“大锅饭”现象。


又比如安徽国资委,将省属企业划分为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和公益类企业,以此来进行差异化的考核指标设置。


还比如湖北国资委,对市场竞争类国企重点考核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对金融服务类国企重点考核盈利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对功能保障类国企重点考核成本控制和服务保障能力……


可以说当前各地对国有企业的差异化考核机制的探索,正在稳步深入且卓有成效。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加快实现“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引导企业各展所长、争当不同赛道的“尖子生”。




各地国资纷纷打开“容错”大门

国央企创新氛围将迎来改变


在前文提及的深访中,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还特别提到了一件事,就是国企合规免责机制的完善。


关于推进原始创新,国有企业将如何健全制度安排的相关问题,张玉卓答道:“要持续营造优质的创新生态。健全支持原始创新的出资人政策,完善研发投入加回机制,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以创新创造为导向,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根据科研工作不确定性高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合规免责机制,让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搞科研。


合规免责机制、容错机制的完善,是国企放开手脚搞科创、做创投的重要支撑。


小明在上个月的国资要闻《国资委第一轮巡视,暴露了很多问题》当中就分享过,过去许多地方政府或国企在做创新、创投工作的时候,都会担忧万一投资出现亏损,会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导致做事放不开手脚。


而7月底《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的发布,似乎成为了一个标志性事件,打开了国资“容错免责”机制的实践之门。


该条例提出要综合评价国有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整体运营效果,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还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健全国有创业投资机构业绩考核、激励约束和容错机制。


近日,湖北省也印发了《湖北省国有企业容错免责事项清单(2024年版)》(以下简称《清单》),形成容错免责“1+N”工作体系,旨在引导激励国资国企积极作为、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着力解决干部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为全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小明发现《清单》有两个部分相当值得关注。


一是《清单》明确在强化国有企业战略保障功能、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中,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中,以及在处理盘活低效闲置“三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点任务中,在特定情形下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可以予以免责。点这里,帮你盘清资产家底 · 掌握经营效益 · 加强资产监管


这一条直接点明了国企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部分失误,是可以合理容错免责的,这将会给所有湖北国企打上一剂强心针,进一步调动改革积极性。


二是《清单》着重聚焦科创领域。文件提出,湖北省国资国企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催生新产业、创造新模式、引爆新动能,而“冲锋陷阵”必然要承担风险,出现失误和损失在所难免。


所以为了有效激发企业活力、释放企业创新发展动能,《清单》明确了几个关键免责点。


1、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工作中,因国家政策调整、市场波动等难以预见的外部环境影响,导致投资收益未达到预期目标或造成投资损失的,可以予以免责;


2、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工作中,因技术路线选择、市场环境变化等重大不确定因素,导致研发失败,造成投资损失的,可以予以免责;


3、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因市场风险等不可预见因素,未取得预期成效或造成投资损失的,可以予以免责。


不少国有投资机构内部人员表示,中央与地方这种能够容错和免责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信号,对他们的工作能够起到极大助力。相信未来,国有资本“不想投、不敢投”的问题能被加速消除。



两家千亿央企重磅重组

国央企整合仍在提速!

9月2日,中国船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了《公司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


公告称,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中国船舶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工)正在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此新闻一出,立刻引发各界关注。这也难怪,因为这两家公司都是千亿级的大型央企,重组完成后将成为资产与营收规模、手持船舶订单数领跑全球的世界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戳这里,了解国企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中国船舶是中国船舶集团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造船业务(军、民)、修船业务、海洋工程及机电设备等,具有完整的船舶行业产业链,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


而中国重工是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五大业务板块。


这次大型整合重组事件,至少有两大重要作用。


一是去除同业竞争。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在船舶总装领域的业务重合度比较高,难免会构成同业竞争问题。所以这两家千亿巨头的整合,也是对国资委做优做强国有企业导向的积极响应。


二是打造世界一流的船舶制造企业。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的重组,能够整合双方的科研优势、生产资源和供应链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


就如前文所说的,这两家巨头重组完成后将成领先全球的造船企业,这与近年来国央企对标世界一流行动导向也是紧密相关的。未来两家企业重组后,能够更好地提升全球影响力,成为产业领军角色。


实际上,今年以来中央推动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力度一直在加大。据机构统计,截至今年7月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事件数量同比增幅突破了120%,多地国资国企都经历了大洗牌。


国企整合重组,是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接下来,大大小小的国企重组事件可能会更加频繁地发生。


点击了解详情

江苏明源云
明源云,是国内领先的不动产生态链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0909.HK),秉承“深耕数字科技,助力产业升级”的使命,累计为超7000家不动产开发、运营企业提供了数字化产品与服务。这里是江苏区域,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