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查形象工程,中央出手了!

楼市   2024-11-21 17:53   江苏  

最近,很多人都将目光聚焦在财政发力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上面。甚至市面上还有新的小作文在不断流出。


不过,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财政发力的同时,中央对新增隐性债务、形象工程等查处和问责的力度也在加大。


11月11日,中央纪委办公厅就对3起形式主义进行了公开通报。通报的时间点就很有深意。此前的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最新打出的化债「组合拳」。



化债,中央是动真格的。而清理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是地方化债的重要一环。地方政府和城投切不可心存侥幸。


清理形象工程,是化债的一部分


城市要建设,环境要美化,形象要刷新……这是共识。但,对花大价钱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上至中央,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深恶痛绝。


据媒体报道,早在今年3月,全国多地就开始陆续传达学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坚决纠治部分地方基层搞「新形象工程」问题的工作提示》,并结合实际部署开展自查和整改整治。

随后,各地陆续展开自查自纠,对「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倒查。综合各地的统一表述,纠治重点有8个方面,比如,打造与自身实际不符的城市「名片」;建文明城市只注重做「表面文章」,耗费大量财政资金统一商铺招牌、墙面修复、建造牌楼等「面子工程」……重点整治项目倒查时间跨度3到8年不等。



此次中央纪委通报的3起典型案例,包括违规使用资金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办公楼过度装修;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反复发生。均属于上述纠治重点的8个方面。

公开通告的同时,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还发表了评论文章《坚决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文章指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背后往往隐藏作风、责任、腐败问题……对此要高度警惕,整治形式主义必须持续用力,对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要紧盯不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曝光,以儆效尤。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一轮地方化债的大背景下,大量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都会被快速清理。因为,「新形象工程」最典型的特征是「在地方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上马的。


城投当务之急,要盘清盘活资产


留心地方债务问题的人,最近可能会频繁刷到中西部地区一些低效地标、文旅项目的短视频。


官媒和自媒体齐上阵,从各个角度披露项目的相关信息,并共同指向一点:这个项目就是浪费钱。


这让相关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都非常的被动,尤其是城投公司的人——项目当初是上头领导拍板要搞的,自己只是负责落地执行,但按照现在愈演愈烈的舆论来看,自己恐怕很难规避相关责任。


这其实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前些年,经济高速增长,债务处于持续扩张周期,不少地方都搞了类似的项目。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区县城投公司,是这一轮整治的重灾区。这里面也不全是政绩观错位,有些项目上马的初心是好的,希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但预期过度乐观,最后成了低效甚至闲置项目……

如今,中央打出化债组合拳,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地方。毕竟,外部输血只是治病救人的应急手段,存量隐性债务被置换了,但债依然还在,终究还是要还的。要恢复健康,还得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一点都不产生经济效益的面子工程,被翻出来算旧账,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将低效、闲置资产盘清盘活。不要等媒体曝光,才行动。如果既有形象又有收益,那可不就是优质投资项目了吗。点这里,帮你盘清资产家底 · 掌握经营效益 · 加强资产监管


前段时间(9月18日),甚至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也刊发了一篇名为《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唤醒「沉睡」资产》的文章,直指资产盘活。并对资产闲置典型案例进行了点名披露。


今年以来,不少地方政府明确表示「砸锅卖铁」盘活存量资产,精神可嘉。但光有精神还不够。要干成事,还要讲方法讲策略。


如上所说,低效、闲置资产,不一定都是各种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还有一些是因为无法跟上时代需求,导致低效甚至闲置的。最典型的就是老旧工业产房了。


在地方国企的众多资产中,老旧工业厂房是十分常见的一类资产,其中不少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投入使用的。随着各地推进产业升级、腾笼换鸟,新产业需要新空间,许多旧厂房的资产价值大幅衰退。


如果仅仅做简单的翻新后再出租,不仅租金水平的提升空间极其有限,而且很难匹配城市当下及未来的发展需要。要想盘活老旧厂房、重构土地资产价值,必须结合政策和产业发展的方向,站在未来看现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们之前也推出了系列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点这里,帮你盘清资产家底 · 掌握经营效益 · 加强资产监管


转型再发展,才能更好解决问题


如今,很多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都将化债放到了工作的第一位,甚至连考核也将化债的成效放到了第一位。


然而,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除了政策性资金的借新还旧外,想要获取新的增量资金已经越来越难了。


很显然,如果继续沿袭原来的业务模式,新增融资基本不用想。未来,没有经济效益和显著社会效益的项目很难再获批,如果偷偷摸摸做,必然被严肃追责。除了必要的公共服务类项目,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今后只能上马收益能覆盖投入的项目。


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的评论文章《坚决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就指出,已落马的西南某地前一把手要求有关单位以举债融资等方式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企图「先上车,后买票」。结果,该项目变成「烂尾工程」……


此前,王东伟在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安排专项债3.9万亿元,这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加大对经济大省的专项债支持力度,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高的地区倾斜,支持经济大省项目建设……


未来,这一趋势还会延续:优等生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源。事实上,近年来地方专项债支持的范围一直在扩大,但是你得有符合条件的项目,才能获得这些额度。头部国企都在用的云资管平台,点击了解


目前,很多地方专项债项目缺乏明确、充分的收益,收益不高的现状限制了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能力。因为缺乏收益,很多专项债项目需要「包装」。甚至部分地方专项债资金存在闲置的问题。

要找到与地方专项债适配的能实现收益与融资平衡的项目,关键是地方政府和承担项目建设、运营的城投公司,要转变思路,用市场眼光、商业眼光来谋划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帮助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率。这就要求城投公司要加快转型。如果继续沿着原来的路子前进,很难有大的改观。


早在2014年,新《预算法》和「国发43号文」要求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职能,城投就开始逐步市场化转型。不过,时至今日,市场化转型比较充分的城投并不多。因为有别的路可走。


可是,如今真的不能再等了。抛开别的不谈,目前,城投类平台只允许针对存量债务借新还旧,只有产投才既可以借新还旧优化债务结构又可以新增债券融资用于实际用途,城投就非转型不可。


小 结


在此前的文章中,小明就指出,中央打出12万亿的化债组合拳,让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压力大大缓解,城投的兑付危机算是解除了,但城投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还需要靠自身化解。


从这个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的压力依然不小。过去,以土地为杠杆,可以形成土地抵押→信用创造→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地价上涨→更多的土地抵押融资的闭环,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是,随着土地财政退潮,这个链条没法循环了。而且,《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之后,地方招商引资也不能用税收补贴等手段了。未来,只有抢到产业留住产业的城市,才能留住人口留住税收,可是这何其之难!别的且不说,想要引入新兴产业和企业,就要新增用地甚至要建新的产业园区,这又需要新投入。


这似乎陷入了死循环。怎么破局?这就要考验各地领导的智慧了。(作者:明源不动产研究院总编、首席研究员 艾振强)



点击了解详情

江苏明源云
明源云,是国内领先的不动产生态链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0909.HK),秉承“深耕数字科技,助力产业升级”的使命,累计为超7000家不动产开发、运营企业提供了数字化产品与服务。这里是江苏区域,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