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0万亿国有资产,不能再沉睡了

楼市   2024-10-24 18:07   江苏  


资产盘活,一直是这几年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一项重点工作。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界的目光主要都集中在国企资产上面,却忽略了另一批看似不起眼、实则规模相当庞大的存量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别看这类资产类别零碎,实际上存量规模惊人。财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为59.8万亿元!

然而,各地对如此庞大的一批国有存量资产,在管理上很难说做得十分到位。

今年年中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就围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披露了不少问题,点名了多个省份,具体涉及到资产底数不清、违规使用或处置等等……

如今在政府坚持“过紧日子”的导向下,这批国有资产绝对不能被忽略,各地必须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盘活,以提高使用效益才行。

今年8月,财政部发布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就是为了强化、细化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这也对各地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管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认真研究

全链条管理制度体系正式构建完毕
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必须行动起来!

所谓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指的是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依法支配的国有资产,覆盖的类型相当广泛,包括土地、房屋、车辆、家具设备、公共设施、各种材料物资等等……

针对这一大批存量资产,实际上中央早已对盘活提效工作出台了相关办法。早在2021年2月,国务院就发布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对此类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三大环节提出了要求。

此后,《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财资〔2018〕98号)、《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财资〔2021〕127号)相继出台。

这次的《办法》补全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使用环节上的管理制度,与《配置办法》和《处置办法》共同构成了完整覆盖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链条管理制度体系。

自此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各项盘活处置工作有了重要参考,各地需要尽快行动起来。

这次出台的《办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有哪些原则性制度呢?财政部资产管理司有关负责人曾作出提炼。

一是坚持自用为主,物尽其用。这一条原则中有几个关键点。

首先,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应当首先用于本单位;其次,要遵循节约高效、物尽其用的原则;最后,鼓励提高资产使用效能,在确保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可以将符合规定条件的国有资产实行共享共用。

二是严格控制出租出借、对外投资。这条原则旨在强化对国有资产随意处置行为的管控,一定要关注这几个点。

首先,中央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未经批准不得出租出借。确实是不需使用且难以调剂、难以共享共用的,也要经严格论证和集体决策,并按《办法》规定的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后,才能够出租出借;

其次,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中央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国有资产用于对外投资。

三是强化收入管理,确保规范有序。这一条原则,主要是围绕存量资产盘活的潜在收益进行管控。

《办法》细化了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出租收入、共享共用合理补偿收入和中央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的管理要求,并要求及时收取资产使用收入,不能疏忽大意让国有资产的应有收益无故流失。

小明认为,对应到当前各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现状来看,在盘活、处置与收益管理上确实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办法》的制度内容,可以说非常有针对性。

在年中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就围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披露了不少问题。

一是基础性管理工作薄弱。主要表现为资产底数不清、闲置浪费和划转缓慢等。

其中涉及到17个部门少计漏记13.46万平方米房产、151.54亩土地、31.88亿元设备物资或无形资产等;12个部门的2.59亿元资产出租和处置收入未按规定上缴财政;4个部门的1.65亿元房产租金等应收未收等。

还有8个部门的19.46万平方米房产、874.14亩土地、405辆公务用车、1.04亿元办公家具及仪器设备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或闲置,最长达21年……

这一大项内容,暴露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最基础的盘点入账环节,就普遍存在问题。

没有清晰准确的资产台账,很难有效使用资产并及时做好收入管理,这会直接导致国有资产本应产生的效益白白流失。盘清资产底数,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点击了解

二是违规使用和处置资产。主要表现为未经审批、无偿或低价出租出借等。

其中包括2个部门因低价出租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收益损失5056.57万元;1个部门1132平方米底商房产长期未收回管理,由外部单位及个人转租获利,造成国有资产收益损失等……

这一项暴露了资产的不当处置问题,低价出租、违规转租等行为严重违背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不用多说,这是一定要予以大力整治的。

三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存在短板。

比如审计抽查的224个政务信息系统中,有85个因功能缺陷等未达预期甚至成为摆设,涉及投资27.92亿元。

虽然信息化建设是管理提效的关键路径,但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不懂得如何制定系统性的数字化建设规划,也没有专门的人才或外脑,来监督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导致工具的落地效果和使用效率不高。

所以未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要想真正得到有效的管理,必须先重点解决数字化工具的落地应用问题,真正做到借助技术的力量来优化资产管理工作才行。

以上这些审计报告披露的现象,多角度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到漏洞还是比较多的。

而且今年以来中央各部位甚至是纪委的发文,都在透露一个信号,就是未来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可能会涉及违法违纪。此前因管理工作失职造成国有资产闲置丢失,而导致被处分甚至解聘的人员,也是有先例的。

所以中央不断出台相关的管理机制与监督体系,确实很有必要。



多个城市开始弥补制度短板
资产管理成效将与绩效评价挂钩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管理上,之所以会暴露这么多问题,核心原因还是在于相关单位的资产管理意识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毕竟不是企业,对于效益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相对没有那么强,所以很容易忽略掉对资产的精细管理,不知不觉就造成了资源资金的浪费,和资产的闲置,这与行政单位本身的特性有关。

但这个现状必须作出改变,许多城市已经开始重视这类问题,并通过各种方法来弥补制度短板、整改现存问题,具体措施大多聚焦在5个方面。

一是大力抓实资产盘点工作,并严审资产的配置。

资产的盘点入账,是相关管理工作最基础的一环,也是资产盘活的大前提。

为此,山东菏泽市开始发力开展清点盘查工作,实行国有资产“户籍化”“标签化”管理,采取“部门清查+财政复核”的方式,为每项国有资产“清查上户”。

同时,去年菏泽市还出台了《关于建立新增资产(设备)可行性论证流程》(菏财办〔2023〕26号),严审各单位新增资产。

据透露,菏泽市近期对某信息工程学校583.71万元的新增资产进行了严格把关论证,调减158.81万元,调减率27.2%。

二是强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资产管理工作赋能。

比如安徽合肥市审计局,为了摸清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总体规模、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等情况,今年开始结合大数据审计与传统审计,从三个方面优化了资产审计工作。

首先是注重数据采集“先”行。据官方数据,今年合肥市审计局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采集了预算编制数据、保障性住房出租情况、公务用车监督管理平台、不动产登记和机动车登记等业务数据共236万条。

此外还对全市322家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资产情况,进行了归集分析。

其次是突出研判分析精“准”。重点关注资产的购置、对外投资、出租、在建工程和信息化建设等情况,关注是否存在国有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管理不到位、产权不清晰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数据分析。点这里,帮你盘清资产家底 · 掌握经营效益 · 加强资产监管

最后是深入现场核“实”。运用审计派单制,向10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组推送大数据审计筛查疑点信息,实现审计资源、审计思路和审计结果的共享。同时还结合数据筛选了疑点1200多条,重点关注资产真实性、账实一致性、使用效益性。

三是积极整合资源,加速盘活存量资产。

比如浙江省农科院,在省政府、省财政厅的支持下,将闲置的1.6万平方米老旧科研用房,打造成了浙江省农业科创园区,成功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提质增效成效显著。

据透露,2022年浙江省农创园园区企业的年度总产值超过了6亿元,纳税总额达到360万元,年度上缴财政房屋出租非税收入超过600万元。

又比如湖州市南浔区财政局,通过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的拉动作用和引进第三方社会资本力量等方式,将闲置校舍改造成了全国首个集成式儿童博物馆岛研学基地,集文旅、教育、消费、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据官方数据,自2023年3月博物馆岛试营业以来,共接待了长三角地区游客近18万人次,单日最高入园超4000人次,营业收入约600万元。

四是公物仓模式加速普及,存量资产的调剂管理平台正在全国铺开。

《办法》第二十四条指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资产共享共用与资产配置、绩效管理挂钩的联动机制,将资产共享共用情况作为新增资产配置的重要参考因素,充分利用存量资产,科学配置新增资产,解决资产重复配置、闲置浪费等问题,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这条规定明确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资产的共享共用,不要动不动就买新的,更不要在没有盘点清楚资产现状的情况,去重复购置。

实际上,当前各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共享共用的意识,已经在逐步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公物仓模式的普及。

比如上海市嘉定区就一直在推进公物仓管理模式。

在上个月该区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中显示,上半年嘉定区通过公物仓调剂房屋、设备、家具等资产4018件(处)3013.39万元,位于塔城东路500号的实体公物仓也建成投入使用。

同时,嘉定区还提出要在分行业、分用途的资产清单基础上,推动建立“依据存量资产控制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的机制”,自编制2024年部门预算开始,严格审核资产配置预算申请。

据悉,下半年嘉定区就将配合2025年年初预算的编制,首次将查询匹配公物仓资产作为新增资产配置的前提条件,将新增资产的配置与存量资产的管理实现直接挂钩。助力国央企打造可知、可见、可控的资产管理体系,点击了解

这对各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绝对是一次很有借鉴意义的实践。

五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制度,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与中央近期关于“因失职导致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的行为,可能涉及违规”的导向相呼应,各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内部,也需要围绕资产管理工作建立起绩效评价制度,才能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的规范化,整体提升单位人员的资管意识。

在这方面,山东省菏泽市很早就做出了探索。

2021年,该市出台《菏泽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规章制度建设、资产的配置使用、存量盘活、处置及管理创新等方面,设置了42个评价指标。

2023年,又制定了《菏泽市2023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以“三点一线”为路径,实现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动态管理,对各地开展相关考核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据方案的要求,“三点一线”指的是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三大重点,以及以“颜色管理”为主线的一套评价体系。

具体评价措施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全周期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在资产配置环节,重点分析购置资产的必要性与可替代性,评价资产配置标准的明确性、合理性;在资产使用环节,重点分析资产的利用率、闲置率、调剂使用率、共享范围等;在资产处置环节,重点评价资产清查、处置、盘活的及时性与合规性。

二是要求主管部门层面聚焦“颜色管理一条主线”,强化资产管理动态评价。

三是在市级财政部门层面,需要聚焦“颜色管理贯穿资产管理全过程”,形成绩效评价的“三点一线”新模式。

菏泽市财政局资产管理科会同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将“颜色管理”贯穿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推动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结 语

这一两年,中央对于国有资产的盘活越来越重视,从频频出台的真格文件就能看出来。国有资产盘活、创造资产效益,已经不仅仅是国央企的任务。

国家围绕市政基础设施资产、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等,也密集出台了多项管理制度,就是要推动所有类别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相比企业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需要补的短板还很多。中央已经不断敦促,各地必须抓紧行动起来,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了。

※ 这是2024年明源不动产研究院「资产管理」主题文章第30篇。


点击了解详情

江苏明源云
明源云,是国内领先的不动产生态链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0909.HK),秉承“深耕数字科技,助力产业升级”的使命,累计为超7000家不动产开发、运营企业提供了数字化产品与服务。这里是江苏区域,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