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0月8日的发改委发布会之后,10月12日的财政部发布会,又给城投公司吃了一颗定心丸。地方隐性债务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是近年来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央也三令五申,要求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的风险。因为,水面上的冰山看得见,容易避开,但水下未知的部分要危险得多。政策高压之下,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等,也在竭尽全力化债。不少地方甚至明确表示要砸锅卖铁化债。不过,有些事情,光靠自己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化债任务艰巨的地方和城投本身基本面就较弱。所以,今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财政部的最新表态,就是在创造条件化债。城投公司,终于熬出头了!
以土地为杠杆,形成土地抵押→信用创造→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地价上涨→更多的土地抵押融资的闭环。这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模式,城投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模式(简略示意图如下),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螺旋上升,但也带来了如今众所周知的债务问题……
由于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巨大的债务压力和化债任务,必然会抑制其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这就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当下,化债固然很重要,但发展经济也很重要。而且,发展过程中造成的问题,终究还要靠发展才能解决。
在10月12日上午举行的「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相关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做详尽说明……
此前,为了帮助地方政府化债,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等一系列政策陆续落地。不过,相比之下,最新表态的这项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措施。相比过去强调的,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谁家的孩子谁抱」,这是一次巨大的政策转向。毋庸置疑,这是一场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可以腾出更多资源支持经济发展,巩固基层「三保」。城投公司——尤其是广大区县城投,由于承担地方的大量建设和运营任务,甚至还被地方政府要求垫资或借款(这在近两年财政部通报的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中占比最高),因此城投公司是化债的重要主体。特别是考虑到如今「隐债化解」是城投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重要条件。财政部的表态可谓让广大城投公司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此前,我们指出,发改委的表态,意味着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的政策即将落地。财政部的发布会则进一步对此进行了明确:允许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考虑到当前闲置未开发土地较多,支持地方政府运用专项债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这一举措,将有利于减少闲置土地,增强土地供给调控能力。因为,要扭转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局势,必须从供需两端一起发力。同时,让地方政府运用专项债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也是给城投公司卸担子。因为前几年,城投公司纷纷下场托底拿地。近几年,一批城投公司确实在房开板块跑出来了,但这些城投基本都位于高能级城市,即便不做房开,基本面也相当不错。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投公司——特别是托底拿地的区县城投,就比较难受了。此前,CRIC公布的数据显示,城投拿地未开工面积近3.3亿平方米!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量。在普遍面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的背景下,重启土储专项债可以缓解地方政府资金压力,同时让城投公司多一条处置土储的路子。通过供需两端发力,还有利于房地产尽快回到平稳发展的轨道上。当然,外部输血只是治病救人的应急手段,要恢复健康,还得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哪怕存量隐性债务被置换了,但债依然还在,终究还是要还的。对此,今天的发布会上,蓝佛安表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事关发展和安全、事关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的一个问题。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压实地方化债主体责任,指导地方稳妥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和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同时,对违法违规举债问题严肃查处问责并限时整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的风险。这其实也是过去几年来的基本操作:中央帮地方化债的同时,对地方新增隐性债务的管控也越来越严格。今年,财政部通报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的时间点,比去年(11月6日)足足早了一个半月,这背后的深意不言而喻。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城投公司,可以松一口气,但还是要一方面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一方面转型升级,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以资产盘活为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刊发的文章也给出了解决的大体思路:首先,要资产盘清;其次,要完善制度;最后,多部门联动。王东伟在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安排专项债3.9万亿元,这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加大对经济大省的专项债支持力度,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高的地区倾斜,支持经济大省项目建设……因为,近年来地方专项债支持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是,首先得有符合条件的项目,才能获得这些额度。现实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持续多年高强度的投入,地方专项债适配的能实现收益与融资平衡的项目越来越少。这也是专项债用于资本金领域从最初的铁路、高速公路等大体量投资项目逐渐变为城市停车场、供排水等补短板的小型项目的重要原因。并且,实际上,地方将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比重仍远低于25%的上限。目前,很多地方专项债项目缺乏明确、充分的收益,收益不高的现状限制了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能力。因为缺乏收益,很多专项债项目需要「包装」。甚至部分地方专项债资金存在闲置的问题。比较之下,在经济大省找到合适投资项目,比其他地方还是要容易得多——既然你A用不上,那就给B吧。整体基本面较差,市场化程度过低的城投公司,向市场化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点击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