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全:朱绣故居——与你一起浪古城之十六

文摘   2024-07-17 16:49   青海  

2024年第57期 总第803期

丹噶尔文学苑主旨: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为载体,描绘湟源灵山秀水,发掘湟源历史文化,歌颂湟源人杰地灵,传承湟源旧韵新貌;为古城调丹青,为丹城抒新曲;谱一阙河湟日月,吟一首古道悠悠……


在热闹喧嚣的丹噶尔古城主街道之南,是纵横阡陌的幽幽小巷,每一条小巷静谧而雅致,仿佛是喧嚣的古城中的一片世外桃源。在小巷南北两侧,一扇扇历经沧桑的大门高高矗立,体现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一户户四合小院古朴的矮墙呈现出岁月的痕迹;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为这里平添了几分诗意;深邃的小巷中,一盏盏湟源排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着古城的历史。这里便是丹噶尔古城居民聚居区。

  近年来,县文旅部门重点打造了丹噶尔古城24个传统院落,包括1号院宅院火锅、5号院排灯工坊、8号院艺馨书画院、11号院皮绣工坊、16号院银禾餐饮、21号院福鹿院等。另外还特别打造了23号院李耀庭故居和24号院朱绣故居。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朱绣故居。

  朱绣故居位于丹噶尔古城西城壕四横行6、8号院。占地面积383.27平方米,建筑面积24间317.76平方米,是古城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庭院式建筑。从现存规模来看,该院落经过了主人别出心裁的大胆创意,精心设计,花巨资兴建而成的。

  穿过幽静的小巷,来到朱绣故居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豪华气派的入户大门,坐北朝南,油漆黑亮,雕刻精美。门楣上书“朱绣故居”四个大字。进入大门,两进两院的四合大院古朴典雅,高端大气。院内绿植花繁叶茂,绿绿葱葱。四合院内所有的房屋都为木质结构,虽然经过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但里面的陈设都完好无损。门窗木雕精琢细刻,装饰彩绘无比精美。最里面的主房上面还建有二层绣楼,登高而望,院内各物尽收眼底。环顾四周,整个院落可谓是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美伦美奂。是古城建筑群内的极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其中一间屋内开设了展览室。里面陈列了朱绣先生所著的书籍、书信、印章及生前所用之物。正面墙上辟一版块专门介绍了他的生平:

  朱绣,字锦屏,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一个商人家庭。他从小天资聪颖,胸怀大志,一生刻苦好学,学识广博,通晓古今大事。他早年就读于杨治平先生私熟,因天资聪敏而又好学,成绩优秀。1910年他虽辍学从商,但求学进取之心一直没有改变。他订阅多种书刊,广泛阅读,对国内外大事颇有见解,成了近代青海最早接触新思想的学人。

  民国三年(1914年),西宁道尹黎丹发现朱绣举止不凡,谈吐犀利,学识广博,通晓边事。且见解不凡,又胸怀大志,劝其弃商从政。从此他步入仕途,成为甘青近代史上一代名士。

  朱绣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所做的贡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办学校,历任校长。民国四、五年间,朱绣偕同黎丹、周希武等进步人士在西宁创办了蒙番师范学校,并亲自授课。曾先后担任宁海蒙番师范学校、甘肃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等四所学校校长和西宁道署参议。

  二、兴办教育,为国育才。他积极倡导创办实业,兴办文化教育。在湟源他带头捐资并动员当地富商捐资修建学校,筹资兴办了青海第一所完整的高等小学堂。

  三、革新学制,培养人才。他积极宣扬新思想、新知识,革新学制,废除读经。激励学生胸有大志,热爱家乡,为建设青海竭力奋斗。在他任职期间,开设了藏语、英语、养羊、森林学、矿物学等实用课目,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人才,在青海教育发展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四、不顾安危,赴藏谈判。1914年英帝国主义抛出臭名昭著的“西姆拉会议”,妄图分裂西藏,危害祖国统一。民国八年(1919年)北京政府派以朱绣为首的代表团进藏与达赖、班禅及三大寺首脑会面。这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央政府第一次冲破帝国主义的阻挠,派员入藏。朱绣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赴藏,经过五个多月之谈判,达赖等上层人士正式表示“倾心内向,共谋五族幸福”的愿望,表达了西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诚意,彻底粉碎了英帝国主义分裂祖国的阴谋,促成了西藏问题和平解决。他为维护民族团结、安定边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享有“边事专家”之美誉。

  五、著书立说,成绩蜚然。朱绣在西藏谈判时精心研究西藏问题,著有《西藏六十年大事记》《拉萨见闻录》《海藏纪行》等著作,成为研究近代西藏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民国十四年(1925年),朱绣代表马麒,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善后会议”,结识了马寅初等一大批知名人士,并谒见了在病中的孙中山先生;民国十五年(1926年),朱绣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青海垦务局会办,积极推广垦务,发起了“西北问题研究会”,著有《经营青海意见书》。

  六、顺应潮流,拥冯入青。民国十六年(1927)冯玉祥率国民军西进。朱绣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力主拥冯入青,遭到青海马家军阀主战派的强烈不满。民国十七年(1928年)七月二十五日,朱绣、周希武等人启程东下赴兰州与国民军谈判入青事宜。二十六日早上,等他们到达乐都老鸦峡莲花台时,突然遭到事先埋伏在那里的伏兵的开枪射击,朱绣身中七弹,饮恨辞世,年仅45岁。

  西宁群众编唱一首“花儿”来沉痛悼念他:

  朱锦屏死在莲花台,

  周子扬作了个伴儿;

  兰州的国民军不上来,

  孽障死西宁的汉儿。

  贺勋先生在《朱绣略传》一文中对他的一生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朱绣一生艰辛,自学成才,兴办教育,培养后学。赴藏谈判一事,不辱使命,抚边固疆,厥功尤著。为马麒奔走,尽心竭力。平生著书立说,富有卓见,且雄辩善言,才华横溢。惜其囿于传统之学,虽求新而未澈底,求善而未应变,志高量狭,才大气傲,虽有功于家国,而终遭不测……

作者简介:

    张秉全,网名:杨柳青,男,汉族,1962年12月生,青海省湟源县人,退休教师。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首届湟源县和西宁市“书香之家”获得者。现任湟源县作家协会秘书长和丹噶尔文学苑散文编辑



丹噶尔文学苑
促进湟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介绍湟源悠久历史文化;以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形式反映湟源自然风貌、人文风俗、历史景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