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71期 总第817期
丹噶尔文学苑主旨: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为载体,描绘湟源灵山秀水,发掘湟源历史文化,歌颂湟源人杰地灵,传承湟源旧韵新貌;为古城调丹青,为丹城抒新曲;谱一阙河湟日月,吟一首古道悠悠……
我的家乡泉儿湾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偏僻的小山村。这里有一股泉水,从东山脚下沽沽而下,流进村庄,顺势而下,流向邻村,也许这就是泉儿湾名字的由来吧。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峰,有葱葱拢拢的杨树,有清澈见底的小溪,有生生不息养育着人们的黑土地,还有勤劳朴实的乡亲们。
村民们的家就沿着这条小泉水的两旁从上而下依次座落,大约有六十几户人家。村口的一边是一大片横竖都排列整齐的杨树,最边上还夹杂着有一些柳树和沙棘。村口的另一边是村委会办公室,只有一间,村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村委会会员们就在这里讨论决定。村委办公室的旁边是一所小学,是从学前班读到二年级,到三年级了就去邻村的学校里去就读。我的家离小学不远,中间只隔了五户人家就是我家了,我家是向阳山坡的脚下。村庄的四周都是庄稼地,春种秋收。
我最喜欢家乡的夏天了。
我初中时, 每到夏天暑期放假了,我和妹妹晚上写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白天就每人拿个稍大点的塑料袋,拿个父亲自制的挖药的小铲子,就到阳面阴面的山坡上去挖柴胡。吃过早饭俩人就出发,还没到有柴胡的地方,俩人的鞋子和裤脚都被丰厚的绿草尖上晶莹剔透的露珠打湿了,我们也不在意,去到山坡上东找西找的挖一会儿,连根带叶的装到袋子里,感觉有点累了,就拔一些白色的蜜罐罐,坐在平坦的石头上吸吮,甜甜的味道沁入心脾,吸完了也歇好了,又挖一会儿就带着不多的劳动成果打道回府。到家了就在屋前的空地上倒出来,拿剪刀剪去叶子,然后把柴胡的根放在太阳底下晒,因为商贩们来了只收没叶子且晒干的柴胡,我比妹妹大两岁,可是妹妹长得比我高一点,比我结实一点。所以每次挖的柴胡都是妹妹比我的多,到最后妹妹卖的钱也比我多。我和妹妹只负责挖和晒,卖是父母亲的事。开学前夕,我和妹妹就用我俩的劳动成果换来的钱买一些学习用品,心里感觉很自豪很满足。
门前的小溪流清澈见底,日夜不停,哗哗的流水声清脆悦耳,光是看着就是一种享受。父亲拿铁锹在旁边挖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引进来一些水,等半个小时后坑里的水沉淀清澈了,也经过太阳的照耀有了温度了,我就和姐姐妹妹拿着要洗的脏衣服了枕巾了袜子了等的需要洗的东西和洗衣盆,洗衣粉,搓衣板还有坐着洗的小凳子去洗,因为那时还没有洗衣机。我们分工明确,姐姐负责搓洗,我负责漂洗凉晒,妹妹则洗一些袜子,小手绢等的小物件。洗好了拿到家里的院子里一条长长的铁丝凉衣绳上凉起来,一阵风吹过来,干净的衣物晃呀晃的在风中摇曳,像是在跳一支无声的舞蹈。
我家大门的旁边有一片小树林,用1米过一点的土墙围起来的,里面大约有五六十棵杨树,是父亲栽的,围墙也是父亲和哥哥利用农闲时候围筑起来的,我常常拿着书溜进去,老师布置的背诵课文我大部分都是在这个小树林里背会的,即安静又惬意,空气清新,注意力集中。有时候闲得无聊了,也进去走走,听着沙沙的树叶声,抬头仰望,目光透过树叶,看见蓝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让人心旷神怡。
我家对面的阴坡上,除了种青稞和油菜子的地,还留下一片片绿草地,是用来放牧的,我和妹妹早饭后就牵着我家的小牛犊,牵到够不着庄稼的绿地上,把拴小牛的绳子固定好,让小牛犊啃食肥美的绿草。绿草间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形态不一,叫不出名字的小花朵,格外美丽,芬芳怡人。有黄的,白的,粉的,其中蓝色的就有三种样式不同的小花朵,它们或娇艳,或淡雅,或青涩,或高贵。它们独特的生命色彩和气息,展示着大自然的美好与温度。年少的我们经不住诱惑,采摘了一把拿回家,在玻璃茶杯里盛上水就把花插进去,然后专注的看着,收获了宁静,感受了喜悦,享受了夏天独特的美好。
屋前院子的正中间是我家的花园,四四方方,是父亲用红砖砌起来的,最上面抹了一层光滑的水泥,方便我们平时晒点东西,如洗了的鞋袜等。花园里面是母亲打理的,花园里的四个角落栽的是川草,再里面有芍药花,石榴花,星星梅,竹节梅,菊花等,在盛夏时节里,这些花都依照花期蓬蓬勃勃的冒出花骨朵,争相开放,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色彩,最引注目的就是大丽花,那紫红色的丰满的花瓣层叠绽放,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令人陶醉,引来了许多勤劳的蜜蜂和翩翩起舞的蝴蝶,给花园增添了不少生机。
夕阳西下,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我的母亲和姐姐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一家人的晚饭,我和妹妹带着弟弟去山坡上,要把吃草吃得肚子圆溜溜的小牛犊牵回家,当我们还留恋在山坡上的时候,看到自家烟囱里的炊烟飘起来,就知道要回家吃饭了,放眼一望,庄户人家那一缕缕升腾起来的青烟,真是一道优美而亮丽的风景。那飘起来的是母亲的牵挂,是儿女们的归属感。
傍晚时分,大人们三五成群地乘凉,聊天,做针线活。孩子们追逐嬉戏,欢声笑语一片。这时的家乡就是一幅和谐的画卷,让人陶醉,这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家乡永远是我最温暖的港湾。
随着时光的流逝,近几年,由于整体搬迁,村民们都搬到县城居住,村里只有几户放牧的人家,依然留在家乡的土地上。过了两三年,政府就把那些破旧的院墙全部推平,然后盖起了一排排羊棚牛棚。我的家不在了,门前的那条小溪也不见了,那片小树林也没有了。原前有坡度的地如今都推成了一层层的梯田了,原前走出村子的那条土路如今也换了新貌,变成了宽敞平整的硬化路了。只有村口的那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杨树静静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可是在我的心灵深处,家乡的模样永远不会改变,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常常使我魂牵梦绕。那里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成长的地方。那里有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有我轻松快乐的少年。那里承载着我无数美好的回忆与深厚的情感。无论我身在何方,都无法割舍那浓浓的乡愁与眷念。家乡的风景是我灵魂的栖息地,让我向往,让我依恋。
如今,当我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心中涌动的不单单是怀念,更多的是对家乡的期盼,希望这片曾经养育过我们的土地,日新月异,成为我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我的家乡,我永远的牵念!
作者简介:
白桂萍,网名:淡然,青海湟源县人。喜欢看书,喜欢旅游。爱生活,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