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56期 总第802期
丹噶尔文学苑主旨: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为载体,描绘湟源灵山秀水,发掘湟源历史文化,歌颂湟源人杰地灵,传承湟源旧韵新貌;为古城调丹青,为丹城抒新曲;谱一阙河湟日月,吟一首古道悠悠……
神明,我向您许愿,希望可以永远记得神谷透。
——日野真织
神明,如果我不在了,请将我永远从真织的记忆里抹去。
——神谷透
影片讲述了一段纯美却最终消逝的爱情——男主(神谷透)与女主(日野真织)以一场虚假的告白为契机而初识,而后相恋定情。女主患有顺向失忆症,记忆只能停留一天,所以第二天醒来的女主只能靠日记的内容建构起对于身边所有事物的印象。
故事以倒叙的方式展开,以二人共同的好朋友“泉”的视角开始讲述。
男主“透”和女主“真织”之间的感情,以校园的告白为开始,逐步推进,像是一首渐进式和弦,形成独特的音乐性。
这种音乐性与电影意识流的气质相吻合,片中的场景如流水般诗意。
撑伞走过樱花微雨的街道,坐在海边看海浪翻涌向银色天际,望着璀璨烟火升空……都成为镜头关照的对象,将观众温柔地拉进影片的叙事河流。
又似一首散文诗,缓缓成韵,不着痕迹地唤起观众对于爱情的憧憬。
关于青春的浪漫爱恋,是拉着你的手在海洋馆里感受光影的斑斓。
是在海风拂面,温和的凉风入怀,静静听你叙述,心事和疲倦随着风消散。
是在日落时,天边橘色暮光落在你脸上,夕阳和你一起入了画。
他们在对方一次次接近崩溃的边缘时,给予对方温暖和肯定,给对方去面对的勇气。
他们逐渐走进对方的世界,也打破了在一起时的立下的第三个规定,“不准爱上对方。”
温润如玉的少年与明眸善睐的少女之间的爱情,美得像童话。
他相信,即使明天的她不会记得自己,他也会坚定地陪她走下去。
她相信,即使明天的自己记不起他,可自己还是会记下关于他的一切,密密麻麻的日记,都是关于他。
在灿烂的烟花下,他们向神明许愿。明灭的花火下,他们牵紧对方的手。
青春的爱恋绚烂,却易逝。就像佛教所说,诸法是因缘生,也终会因缘灭,万事无常,万物都在变化,因缘生的当下,也是变异的开始。
命运无常,男主因先天心脏病突然离世。他死在了最爱她的那一天,就像樱花,花期很短,在极致绚烂的那一刻,已然凋落。
好朋友“泉”偷偷拿走关于男主记忆的笔记本,只能停留一天记忆的女主,丝毫不记得关于男主的一切,可是,在他的丧礼上,真织情绪失常,无故泪纵横。
就像神谷透说的,记忆从来不会消失,只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记忆消失了,可是,爱不会。
再后来,女主记忆力好转。明明都不知道男主的名字,可她还是会准确地画出男主的样子。渐渐地,男主的画像,画满了整个屋子。
当好朋友“泉”再次将那本和男主有关的笔记本归还女主。女主翻开第一页,就哭了,或许在她的记忆里,神谷透从未离开过。
“即使你从世界上消失,我也会用爱将你勾勒成画。”
“即使再也无法与你重逢,可我会带着关于你的记忆去努力生活,透。”
这是女主影片最后的独白。
最后的最后,在所有人记忆里逐渐透明的,那个海浪般明媚的少年,唯独会在她的记忆里慢慢归来。
观者说影片中的爱情过于童话般梦幻,终究是忽略了古希腊式的悲剧结局。就像川端康成所言,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
这让我联想到《红楼梦》的幻灭,木石之盟的悲剧。仙草下凡是为了还泪,悲剧的结局也是必然。宝黛之情如诗,如幻梦,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是一场彻底的意难平。去彼昭昭,就冥冥兮,寻故人不得,只有转身入了空门。
那惊艳一时的绚烂与繁华,终究是白茫茫一片落了个干净。
不得的痛,破碎的梦,怛兮在心的思念,或许只有经历过,才能诠释得完全。
外界的不可抗因素,突如其来的死亡,无法长久的陪伴,以为与对方的相遇会击退一切的寒凉,却不曾想是新的哀伤。
尼采曾说,悲剧带给人的慰藉,是“形而上的慰藉。”是一切繁华终成空的平静和释然,这种经历又复归平静的心境,或许会带给我们面对无常生活的勇气。
走过命运的无常,也就明白了有些结果注定是必然,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有人会离开,有人还会来。
只是,在有你的那段青春里,你一笑,松风过了万山,结局是什么,早已无憾。
作者简介:
郭增嵘,喜欢蓝天和日落。关于我和太太的故事,很长,我想,没有人想去读。我只是想记下那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和她的故事,在许多年以后,的的确确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