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80期 总第826期
丹噶尔文学苑主旨: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为载体,描绘湟源灵山秀水,发掘湟源历史文化,歌颂湟源人杰地灵,传承湟源旧韵新貌;为古城调丹青,为丹城抒新曲;谱一阙河湟日月,吟一首古道悠悠……
湟源,是青藏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保留了许多先祖生活的传统,湟源绌香包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制作既有原始文化的遗存,又保留了传统的手工技艺。以其古拙质朴、富有奇特的手法而区别于国内其他香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湟源绌香包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充分体现了物质的实用性与精神的审美功能相统一的一种审美创造,是湟源历史、文化、艺术、信仰的再现。
上世纪60年代以前,湟源香包的绣制普及到家家户户,湟源女孩儿多“七岁八岁学针线”,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绌香包。最近二十年,香包的制作与刺绣又迎来了新的生机。每到端午节前,湟源县城的大街小巷里都是卖香包的绣娘。特别是在县城十字东北角的小广场和石刻公园里,更是卖香色最集中的地方。成了湟源县的一大亮点。你看,每天上百个摊位在这些热闹繁华地段一字排开,那些花花绿绿、五光十色、光彩夺目的香包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场面,那阵势成了湟源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上前仔细端祥,每个架子上挂满了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香包。每个香包都是经过绣娘们精心设计而制作的。她们以各色丝绸布料作面子,裁成各种不同形状、寓意深远的仙桃、莲花、石榴、红心、动物等图案,里面填充丝棉和从高山石缝内采集来的草香和中草药,以各色彩线弦扣成索,再以七彩丝线打成的穗子连结成串,进行点缀装饰,做成一件件精美的香包。
这些纯手工一针一线缝制的饰物佩件有大有小、种类繁多;要啥有啥,品种齐全;做啥像啥,栩栩如生。五颜六色的花卉光彩夺目、真假难辨;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动物样样俱全,活灵活现;主体图案与装饰配件主次分明,雍容华贵。内放草药香料清香扑鼻、芬芳四溢……
在繁花似锦的饰品之中细细观赏,大有大的高雅美观、寓意吉祥,小有小的小巧玲珑、活泼可爱:晶莹剔透的“寿桃”象征长命百岁、健康幸福;娇艳欲滴的石榴寓意留子留孙、人丁兴旺;鲜艳夺目的“红心”表示相亲相爱、心心相印;做的最大最醒目而又最繁琐的莲花则代表高洁、清廉、富贵、出污泥而不染。每到端午时节,四面八方的游客都慕名而来,或买之,或赏之,或赞之。走走看看,挑挑拣拣,各需所取,满载而归,给每年湟源的端午节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2016年,湟源绌香包技艺被列入西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湟源绌香包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湟源绌香包属群体性工艺活动。该项目的主要传承群体有:青海羌韵绣艺手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湟源县丹噶尔皮绣研制开发有限公司、月光绌香包工坊等。它们以“公司+基地+农户+品牌+景区”的模式运营,曾荣获省市县各级荣誉称号近10个。主要传承人有:
第一代:哈玉莲(1921年-2007年), 曹秀(1922年-2002年)。他们继承了前人的刺绣技艺,又加以反复改进,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河湟刺绣技艺。
第二代:蒲月光、杨月英、杨凤云,她们在传承先师刺绣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材料,创新技术、工艺,最终形成了具有湟源特色的绌香包技艺;其中,蒲月光较为出名,2014年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第三代:董联英、董联秀、董联花()王英、杨启萍等,她们创新宣传方式,通过互联网、微信、抖音等多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河湟刺绣(绌香包等)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湟源绌香包逐步成为青海新名片。其中,董联英于2020年被评为湟源绌香包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第四代:王秀花、王秀存、王秀芳。她们在传承好前辈成果的同时,立志要将湟源绌香包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广大,做大做强,形成品牌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让“湟源绌香包”成为青海的新名片,让其走出湟源,走出青海,走向国际。
总体来说,湟源绌香包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一、具有综合艺术特征。湟源绌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其工艺流程包括创意、构图、选料、剪裁、刺绣、状物、缝合等环节,手法多样,工艺流程繁复。在融入了新的理念和元素之后,图案和造型考究,寓意深远而又丰富,是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刺绣技艺。
二、具有夸张的特征。湟源绌香包刺绣内容丰富,手法多变。造型不讲透视,不求比例,不讲形象,只求神似。特别是绌出的各种动物香包,夸张变形、突出头身,或大头小身、有头无尾,或有头无足、有头有身无腿,或身长蹄短、以爪代腿等,虽然不是真实形象,又不合形体比例,但却适应了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
三、具有寓教于乐的特征。湟源绌香包的图案和造型考究,寓意丰富:如老虎、狮子寓意祛除邪恶、保佑平安;双鱼、双蝶等象征两性相爱、交合、生育;莲花、牡丹等喻意女性的坚贞不屈、高尚纯洁、生活甜美;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的彪悍、坚毅、刚强;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送给长寿老人的“耄耋童趣”,喻意老年生活富有情趣;送给小孩的“福寿娃娃”,盼望孩子健康平安等等。
另外,它的重要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药用价值:湟源香包因其内装有朱砂、雄黄、草香等中草药,具有杀菌消毒、开窍醒神、化湿醒脾、预防感冒、防驱毒虫、抗击多种疾病的功效。也有求吉祈福、除秽悦神、避邪驱瘟之意。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所绌的香包中还常装入藿香、薄荷脑等具有辛香走串之性的中药,并根据中医药理论配伍黄芪、雄黄等一些具有益气活血、镇静安神等功效的药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所以,每到端午节,老人、小孩都要佩带香包,也有亲人朋友之间互送香包,以求身体健康、福寿安宁、幸福吉祥。
二是观赏性价值:湟源绌香包的造型各异,是民间艺术家们根据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加上丰富的想象力而创作的,以新、奇、美为特色,形状敦实淳朴,色彩对比强烈,立体造型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三、经济价值。随着文旅结合的不断深入,绌香包企业迅速崛起,湟源绌香包向着商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吸收当地妇女劳作,促进就业,提高群众收入;另一方面,集思广益,促进绌香包产业创造性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湟源的经济发展。
四、民俗文化价值。湟源绌香包是民俗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众生活艺术中传情达意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民众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对研究地方民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秉全,网名:杨柳青,男,汉族,1962年12月生,青海省湟源县人,退休教师。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首届湟源县和西宁市“书香之家”获得者。现任湟源县作家协会秘书长和丹噶尔文学苑散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