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徽州187】虹关:世界第一高人的老家,村子里制墨高手云集
司马狂/文
过了察关,继续往浙岭方向走,有一座石拱桥,石栏杆依旧是往日模样,桥面早更改成了车子通行的水泥路面,边上上桥的石阶古色古色未曾改动过。五一假期的时候,我追电视剧《微暗之光》,里面就有一个镜头取景便是此桥。到得此桥,就算入了虹关的地界。桥的另一边,有巨石镌刻着“虹关”二字,挨着它的就是很有小资味道的民宿。
浙岭上泊泊流淌而出的溪流,自然得名浙源水,可在流经虹关的时候,它还有个名字叫做“鸿溪”。我们一行人沿着鸿溪水溯源而上,直往虹关村中而去。你别小看这条如今看来有些逼仄的村道,它可是赫赫有名的“徽饶古道”的一部分,当年多少徽州商贾就曾牵马骑骡由此走过。据说溪流中央有块巨石状若鲤鱼,似乎在跳龙门。虹关詹姓制墨大师詹方寰,以此景为蓝本,创制出了“龙门墨”,此墨正面刻“龙门”两金字,背面则是鱼跃龙门之景。我没瞧见鲤鱼,倒是在水中央见到一块形似金蟾的石头。
继续往前,能见到重修过的“永济茶亭”。在古道旁边烧水泡茶,以方便往来之人,并且不取分文,这似乎成了浙源一带百姓的传统习俗。或许这是源自于浙岭上那位,五代十国时期免费烧水泡茶的方婆吧?只是如今,人们出行大多带着瓶装水,再难有人会叨扰老乡,讨一杯开水了,那永济茶亭也就自然而然的没人打理了。亭子前的过道,两边圆门洞分别写着“白波浸天”和“青蔼丛木”,另有一幅对联:试问几何年曰宋曰唐古樟自晓,溯回多少事分吴分楚浙水长流。
对联里提到的古樟自晓,说的便是前面一点的虹关古樟树。这棵大樟树,在《婺源县志》上都有记载,它年过千载,有“江南第一樟”的美誉,高26米,胸径3.4米,冠幅达3亩。民国时期,虹关本地文人詹佩弦搜集了古往今来的关于此樟树的诗词、文章50余篇,编撰成《古樟吟集》一书。虹关詹姓族人对此树向来呵护备至,1984年的时候侨胞詹沛霖返乡特地捐资修建石磅、栏杆,就是为了保护它,说它是虹关人心目中的图腾一点也不为过。一辈又一辈的虹关人,都是在古樟的见证下,从孩童成长为一家之主,远赴他乡创业,再到老迈龙钟的时候,拄着拐杖,回到樟树下,眯着眼晒着太阳。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樟树却依旧还是当年那棵樟树。今月曾照古人,古樟又何尝不曾见过已然作古的那些个虹关前辈呢?
蜿蜒两三里的虹关老街,地上的青石板规整可见当年修路时候资金之充裕。这条老街,虽然间或有不少新房,但詹姓族人经营墨业有所成之后留下的老宅,依旧是老街上最吸引外乡人眼光的所在。虑得堂、留耕堂、务本堂、六顺堂、棣芳堂、玉鉴堂、继志堂、从灵堂、礼和堂……一座座传统徽派建筑,承载着一个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故事。大有巷、添灯路、长人巷……巷陌交错,高墙深宅里的人们,很多走出了虹关,走出了婺源,走向神州赤县的各处,甚至走出国门,让虹关成为了婺源著名的侨乡。可我相信,不论他们走到再远的地方,不论他们的后代在异乡传承了多少代,总会有血脉觉醒的那一日。虹关就是脐带,是游子们始终和母亲连接在一起的关键所在。
虹关村的历史很久远,在詹姓入住之前,先有方姓在此定居。南宋建炎年间,詹姓来此,逐渐繁衍开支,因“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而将村子命名为“虹瑞山庄”,后来因村子位处浙岭关下,而改为“虹瑞关”,直到最后简化为“虹关”。虹关詹姓到明代中后期开始逐渐成为全国赫赫有名的制墨望族,尤其是天启年间出生的詹元秀,将虹关詹氏墨远销江浙。由明入清,詹氏族人业墨者人数愈发多了起来,其声名远播,日本著名古墨收藏家松井元泰把詹子云和曹素功并称为“当代名家”。嘉庆十七年成书的日本人市河米庵所撰《墨谈》,记载了虹关墨工十余家。和歙县的制墨名门一样,虹关的制墨者不单单是个匠人,也多为读书科举之士。其中制墨大师詹成圭的后人詹应甲,就出任过湖北多地知县和通判、知州等官职,詹应甲本人所做之墨,至今存于故宫。
原本我以为时至今日,虹关制墨早就成了故事里的事,令我没想到的是,在大樟树隔壁,有一个名叫詹汪平的年轻人守在虹关,浑然不顾全身黑漆漆的,依旧坚守着古法制墨工艺。詹汪平家祖上是虹关制墨名家詹大有一脉,虹关墨工往下衍脉的时候,一旦子孙后代自立门户的,就要以氏称之,他家就是詹大有的分支乾行氏。我路过他家的时候,竟然很有幸被他认了出来,于是腆着脸和他攀谈了起来。其对于虹关詹氏一族制墨的历史如数家珍,别看他还很年轻却也是个中老手。在文房四宝式微的今日,还能有坚守在村内,以制墨为生的年轻人,属实难得。我的《徽州趣青年》系列,已经很久没有更新,自从那日在虹关匆匆一晤,就惦记着写一下他,列位可以期待一下。
虽然婺源虹关詹氏以墨业闻名,但我最初知晓虹关却是因为此间有个“世界第一高人”。这里所谓的世界第一高人,没有任何引申含义,就是字面的身高的意思。此君乃清代道光年间出生的詹世钗,据说身高达到了惊人的3.19米,为迄今为止的世界第一高人。他家是个“巨人世家”,父亲和几个兄弟都是身高2米以上的长人。詹世钗虽然长得高大,却也是心灵手巧的制墨高手,他就是在上海的詹氏墨厂工作期间,被美国人发掘,带去世界各地周游表演,最后娶了英国女子,定居在英国的。民间有传言,粤兵至虹关,村民纷纷逃避,詹世钗独自立于房前。粤兵抬头仰望,惊为巨灵神转世,遂悄然退去。
行程匆忙,历史底蕴深厚的虹关,给了我惊鸿一瞥的感觉,可惜未能走遍全村。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老馆长陈琪老师告诉我,虹关有碑,我也只能是望着他去拓碑的图片兴叹而已。不仅是有碑,明初虹关有詹同、詹徽的父子礼部尚书。再加上詹徽的儿子詹绂出任过尚宝丞,这不妥妥的名门望族啊。地灵才能人杰,虹瑞紫气聚于此间,再加上制墨所氤氲出的那股子文气,虹关岂能不显赫?趁着暑假才过半,带孩子去虹关沾沾文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