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拾忆】抗战胜利日,让我们一起走进歙县南源口的伤兵救治站

体娱   2024-08-14 08:18   浙江  

【徽州拾忆】抗战胜利日,让我们一起走进歙县南源口的伤兵救治站

司马狂/

1945815日,中国人民坚持了14载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日寇在这一天宣布投降!时光轮回,又是一年抗战胜利日,我特地发表一篇不是很成熟,却让我始终惦记着一定要发一下的文章。不为别的,为的是告慰那些为了抗战胜利流血牺牲的前辈们。为的是不要忘却那段历史,为的是让后人能记起那段荡气回肠的往事。虽然那段历史至今都不足百年,可当我们再去寻觅它的时候,一切似乎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昌溪吴宝基所摄川军保卫皖南

事情的起源是2023531日,我发了一篇题为《【徽州记忆】在歙县深渡镇大汰村,至今完整保存有抗战时期的战壕》的文章,于是后台有不少歙县土著纷纷留言,告知自己老家也有战壕,留下线索希望我们能去探究。而在一众留言中,最让我兴奋的是ID名为不屈,真名杜凡的老兄的话语。他告诉我,他家是南源口的,他家的老宅子曾经是抗战时候的伤兵救治站,并且家里至今留存着当时的抗战标语。


(杜家老宅

探究南源口的伤兵救治站之前,有必要认真跟大家普及一下,抗日战争时期,徽州地区确实没有沦陷,但日军的飞机滋扰徽州,小股日寇深入徽州的事情也都是真实存在的。至于所谓的打到宁国,认为不再是中国境内,遂保住徽州,纯粹的胡扯蛋。彼时,宁国地处敌后前沿,先后有国军30余万人的重军集结,再加上新四军、游击队在周围活动。另外,又因为自宁国始都是大片的山区腹地,易守难攻,所以才没有进犯宁国,也就保住了徽州。可在徽州周边,敌我双方反复进行过拉锯战,我军败少胜多,于是徽州就成了伤兵救治、部队休整的后方。这也才有了南源口的这个伤兵救治站!


(昌溪吴宝基所摄川军保卫皖南

这座位于南源口村中的伤兵救治站,其实是杜凡家老宅。杜家本是池州杜荀鹤后人,杜凡的爷爷名为杜和金,后改名为杜和中,当地百姓提及老杜,皆只知和中,鲜有知晓和金的。杜和金家境殷实,自幼饱读诗书,在那个国家风雨飘扬的年代,杜和金没有苟且性命于乱世,而是愤然投笔从戎,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第九总队第八队。所谓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其实就是黄埔军校的延续,黄埔军校在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杜和金1939年毕业,旋即投身抗日战争的浪潮中。补充一句,跟杜和金同期同一总队的,还有十三个歙县人,分别是:舒世发、汪定华、吴建农、黄怀暄、方诗诵、汪家耀、程伯超、张策、汪定安、江整旅、许海生、张则之、毕文通。


(青年杜和金

杜凡推开杜家老宅的大门,中规中矩的徽州传统建筑风格,在一楼环顾四周,完全看不出来任何曾经做过抗战时期伤兵救治站的踪影来。杜凡带着我们爬过阁桥,上到二楼,指着木柱上已然脱落了的纸张,让我们仔细查看。我和程子伟相互点亮手机的手电筒给对方照亮,就着手机闪光灯这微弱的光线,一个不知握着何物的手的图案就呈现在眼前,其下有“尊敬”、“战士”等字样,这个长形标语的底部是“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落款。太让人兴奋了,能在时隔几十年后,在徽州的土地上,亲眼目睹当年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宣传标语,真是我辈之荣幸。


我们一边看着,杜凡一边继续给我们翻找更多的标语,杜家老宅的二楼几乎所有的柱子上都张贴着这些标语。只是很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标语已经不完整了。我隐隐绰绰能认出来诸如“以前仆后继的”、“寇”、“消灭”、“后方”、“破”、“前敌战士”、“抗战”、“基础”等字样。正当我为这些标语的损坏倍感可惜的时候,我们居然找到了一条几乎完好保留的标语,上面写的是“以长期艰苦分奋斗来争取最……”,后面的字迹在另一侧,有杂物阻挡,我没走过去拍摄,但应该续上是“后的胜利”!这样一幅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标语,能保存到如此完好程度,实在是难得!


对于杜宅在当时是伤兵救助站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虽然我们的地方志上欠缺了这段历史的记载。但是当地百姓都口口流传着当年的往事,南源口收留的伤兵很多,也不止杜宅一处用作伤兵收治。彼时缺医少药,很多战士只能得到最基础的紧急救治,伤重不治者众多。当地百姓帮着把他们的骸骨埋葬在村子外的山间,据说那里的遗骸数量惊人,几十年后农业学大寨时期,公社把当年的乱葬坟平了,战士们的遗骸也被另寻他处重新掩埋。我无法去寻找战士们的遗骸最终魂归处,且遥望山巅,给前辈们鞠个躬吧!


(川军坟,还要继续往里去

这段历史,其实如果早些年去探寻的话,还是有不少亲历者的,不仅是村民中有知晓的人。更可贵的是,有一个名叫吕国清的伤兵,最后就留在南源口终老的,他是四川人!虽然我们没办法因为吕老是四川人,就断言当时南源口救治的就全是川军。但是按照目前我们能得到的史料,基本上能把伤兵拉到南源口救治的也就是川军了!这真是应了那句“四川不死,中华不亡”!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眼中是含着泪的。影视剧中的那些川军形象,此刻变得如此真实,不敢说历历在目,但这一幅幅标语,却让我宛若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入梦来的岁月。川军能选择杜宅作为伤兵救治站,想来与杜和金的身份也有关系吧。只可惜,我去的太迟了,跟杜爷爷也未能有一面之缘。不论是杜和金,还是那些留在了南源的川军,亦或者是伤愈离开了的川军,你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们不能忘却你们!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川军不死!


(老年杜和金

徽州司马狂
故纸堆里觅徽州,古村门前说黄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