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理解规则,就要学会把握一个核心:看影响

乐活   2025-01-09 00:03   浙江  

前两天,抖音发了个公告,宣布将推动算法和平台治理透明化。


抖音的副总裁李亮还专门出来回应“钱”“死”这些字,是不是敏感词。


按照他的说法,所谓的敏感词,是营销号和培训课故意以讹传讹,把带货这样特定场合的表达规范,说成平台通用的限制。


所以抖音上没有敏感词限制,普通用户完全可以正常表达,不用把多少钱非得说成多少米。



应该说,大家被迫用谐音字代替规范表达,不全是抖音平台的责任,但把这么普遍的现象,完全归咎于不敢公开发声的培训机构和营销号上,这就有太自欺欺人了。


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那些因为正常说话而被限流乃至被罚的教训,谁会因为一点捕风捉影的事,就自己给自己找别扭呢?


不过,我今天不想分析为何正常的表达会成为禁词,这超出了我能承受的范围,而是希望大家明白一件事:


不论你在哪个互联网平台发内容,在面对平台规定时,一定要摒弃学生思维。


什么是学生思维呢?


举个例子,在2020年,有这么一个新闻,是说山东理工有个学生,因为虐猫并且在网上转发他人的虐猫视频,引发了关注,然后学校说依据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对范源庆予以退学处分。



如果你用学生思维来想这件事,很可能会从“退学这个处分合不合适”“学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这些角度去分析。


可是,这个方向是错的。


因为这种事是禁不住看合订本的。


如果你在网上搜类似的新闻,会发现同样的事件,当事人得到的是不一样的结果。


比如,去年7月,武汉理工有个学生因为虐猫被人举报,但学校的处理就不是让他退学,而是对其批评教育,然后让他写份检讨了事;



而在去年10月,华北理工给出的处理结果又不一样,学校采取的是冷处理,连批评都没有。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道理很简单,虐待动物这种事,法律上都没规定,学校怎么可能会在校规校纪里专门作出规定呢?


所以,学校会给出什么的处理结果,全看领导的个人意愿。


那些被勒令退学的,并不是真违反了校纪校规,而是学校里某个领导看到了这件事,觉得影响很坏,很生气,然后他戴上了一个叫学校的面具,做出了这个决定,要让学生退学。


这个道理放在网络平台上,也同样适用。


我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有个广西的农村男孩,在小红书上晒了自己和外国女朋友的恩爱贴,说自己长得不好看,但是未婚妻并不嫌弃他。



结果这个帖子就被平台判定为违规,理由是该贴的内容,存在对他人的嘲讽、挑衅、骚扰、谩骂和人身攻击。



同样地,如果你用学生思维去分析,究竟帖子里哪里存在“对他人嘲讽、挑衅、骚扰、谩骂和人身攻击”,那思考方向就错了。


因为这些违规理由,都是随便凑上去的,认真你就输了。


真实的情况是,小红书判定是否违规、是否需要被删除的依据只有一点:


那就是你发的东西,小红书的主流用户爱不爱看。


只要有很多人看了你发的东西不爽,她们再点击举报,你的帖子一定会被判违规,违规判定多了就一定会被封号,不会有人去详细审核具体缘由。


那这个帖子哪里犯了众怒呢?


这就要说到小红书这个平台的特点了。


小红书的用户中,年轻女性占据70%,在婚恋领域,比例更是能达到90%。


「中国女+西方男」的跨国恋,才是她们最喜欢的内容。


比如,跨国情侣博主TJandClaire(TJ和克莱尔),AriaAndBrandon(阿丽亚和布兰登)都拥有上百万的粉丝。



这样的博主,随便发一段生活日常,流量就哗哗的。


如果在内容中再加入一些中国元素,比如外国男友和老公都特别喜欢中国文化,那么内容数据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因为对许多年轻女性来说,她们无法切身经历异国情感,因而这种跨国恋,非常能够满足她们对于婚恋的想象。


而这个男生发布的内容,对她们而言,属于「劣势国男+外国白富美」,等于虚幻的想象一下子被刺破,出于情绪宣泄的恶意攻击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想引战,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挑动男女对立这种事毫无兴趣。


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清楚这背后的道理。


小红书之所以会有这样“由主流用户的情绪和喜好主导规则”的做法,是小红书在运营理念上,希望把所有用户的注意力全吸引到“商品导购、种草攻略”这种高度商业化的领域去。


同理,这也是为什么在小红书上,很难看到社会时事的内容,因为这类内容太容易引起争议了,也太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众生百态,非常不利于用户沉浸在光鲜亮丽的想象世界里。


也正是基于这个运营理念,只要发布的内容让用户觉得不爽,那就是发布的人违规了,和你到底干没干违反公序良俗的事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关系不大。


当然了,小红书这个平台有其特殊性,它的举报规则确实是独一档的。


但是这背后的逻辑,跟其他平台有很多相通之处。


所以,在网上发内容时,要记住一点,内容合不合适,不能抱着“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想法,那属于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看问题。


在东方的传统里,用辩证的、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才是主流。



武穆的学习笔记
feed your curiosity:让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